河北,除了驴肉火烧,牛肉罩饼,这9大名茶更是一绝,外地不多见

风烟食录 2024-12-31 10:43:52

声明:本内容已开通全网维权,严禁抄袭、复制或搬运,一经发现,必追责。

河北,古称燕赵,乃中华文明之发祥地之一。五千余年前,黄帝、炎帝、蚩尤三祖于此征战融合,开创华夏文明之史。春秋战国之时,河北属燕赵二国,故有“燕赵大地”之美誉。此地山川壮丽,气候适宜,为茶树之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考古证明,中国至晚在西周之时已有饮茶之风,而河北之地,亦不例外。及至汉代,贵族饮茶之雅好渐趋普及,南北朝时,饮茶已成为一种常识。

河北清河学者张揖,所编纂之《广雅》,已有关于茶之记载,足见河北茶文化之历史悠远。

唐代,河北茶文化更趋繁盛。彼时,永济渠、通济渠修缮完毕,江淮之茶产品得以运至洛阳,再北上至涿州,茶叶遂成北方生活之必需品。

唐代学者封演,于《封氏见闻记》中记载:“茶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此即茶马互市之滥觞,亦见河北茶叶贸易之繁荣。

且河北之地,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论道俗,投钱取饮,饮茶之风,蔚然成俗。文人骚客,亦以此为雅好,品茗论诗,乐在其中。

河北茶文化之发展,亦得益于其独特之地理环境。此地地势起伏,气候温和,土壤肥沃,为茶树之生长提供了绝佳之条件。燕山山脉之南麓,承德之地,绿茶尤为著名。

其色泽翠绿,香气浓郁,滋味鲜爽,深受世人喜爱。张家口、秦皇岛等地,亦有佳茗出产,各具特色。

河北之茶,品种繁多,绿茶、红茶、花茶、黑茶、白茶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其中,香菊茶、连翘茶、三坡茶、五岳山茶等地域特色茶品,更是名扬四海,为河北茶文化之瑰宝。

对于很多人来说,提起河北只知道驴肉火烧,牛肉罩饼等美食,其实在河北这9大名茶更是一绝,外地不多见。

1:太行龙井。产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的太行山区,海拔接近850米,茶树植于山坡朝阳之处,独特的地理环境赋予了它卓越的品质。

太行龙井色泽翠绿匀亮,香气浓郁,滋味醇厚回甘,栗香浓郁,风味独特。其氨基酸成分高,茶碱含量低,品质优良。

冲泡后,茶汤清澈明亮,入口鲜爽,回味悠长,令人陶醉。无论是直筒玻璃杯还是盖碗泡茶,都能泡出浓郁鲜爽的茶香,令人食欲大增。

太行龙井的制作工艺包括采摘、摊晾、杀青和干燥等步骤。

采摘时,以两叶抱一芽为标准;摊晾后,茶叶失去部分水分,变得柔软;杀青时,去除青草气,发展茶香;最后进行干燥,整理外形。冲泡时,水温应控制在80-85度之间,以免烫伤茶叶。

选用直筒玻璃杯或盖碗泡茶,每次投茶3-5克,先倒水至八分满,再放入茶叶。如果是盖碗泡茶,前两次出汤稍快,之后稍慢,一般可冲泡五六泡。切记不要闷盖,以免茶汤变黄,失去香气。

2:太行红梅。产自河北石家庄灵寿县的太行山区。

太行红梅色泽鲜艳如红梅,香气浓郁而独特,带有一种混合的果香和花香,这是由于太行山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得茶叶在生长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自然香气。

冲泡后,茶汤呈明亮的红色,入口甘甜而不腻,带有一丝山泉水的清甜,回味悠长。

其醇厚的口感和丝滑的质感,令人仿佛置身于太行山区的云雾之间,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太行红梅的甜、醇、滑完美融合,给人以丰富的味觉体验,让人一饮难忘。

冲泡太行红梅时,可选择冷泡法、杯泡法或壶泡法。冷泡法适合夏天,将茶叶放入冰块中冷却后再冲泡,口感清爽甘甜;

杯泡法则简单快捷,用200ml茶杯取3-5克茶叶,80-90℃沸水冲泡即可;壶泡法则更具仪式感,用紫砂壶或茶壶冲泡,第一泡不喝,再用沸水冲泡至小杯,香气高锐持久,味道更佳。

3:茉莉花茶。属于花茶类,以优质绿茶为基底,精心配以茉莉花窨制而成。其产地主要集中在河北省的石家庄市、廊坊市等地,其中廊坊市固安县的茉莉花茶制作技艺尤为著名,传承近百年的固安香片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河北茉莉花茶的历史可追溯至清代雍正年间,至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固安香片的创始人郭秉铨在1945年开始自行加工茶叶,他南下福建学习制作茉莉花茶,并结合自己独创的郭氏配方,创造了这一独特的茶品。

固安香片以其考究的用料、严谨的工艺、独特的配方和别具一格的口感,成为了河北茉莉花茶的代表性产品。

从采摘到窨制,每一个步骤都精益求精。

茶坯与茉莉花经过科学的配比,以白玉兰花打底,茉莉鲜花窨制,冲泡三次之后香气不减,汤色明亮,香气馥郁、高扬,口感鲜爽甘醇,给人以清新的味觉享受。

冲泡时,水温应控制在80-85℃之间,选用玻璃杯或盖碗冲泡,投茶量约为5克,先加入少量热水浸润茶叶,待芽叶舒展后再冲入热水至七分满,静待2分钟后即可饮用。

4:武安连翘茶。亦称“打老儿茶”或“长寿茶”,是河北省武安市的活水乡长寿茶厂采用太行山摩天岭主峰海拔1740米无污染超净区的纯天然野生连翘叶为原料,经过精细采摘、杀青、揉捻、翻炒等多道手工与现代先进工序精制而成的特色茶饮。

这款茶不仅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更是当地人引以为傲的长寿秘诀。

连翘茶的历史悠久,据传汉代时,一位出使太行的使臣偶遇一位中年妇人手持木棒追打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翁,使臣上前询问缘由,得知老翁因拒绝饮用家中祖传的连翘茶而逐渐衰老,妇人希望通过责打的方式迫使他饮茶以恢复青春与健康。使臣被这段故事深深打动,将秘方带回宫廷,并载入史册,从此连翘茶便以“打老儿茶”之名流传开来。

其口感醇厚而独特,初闻之下便能感受到一股来自大自然的清新与纯净,入口清甜,茶香浓郁,既有清新的草本香气,又带有丝丝甘甜,令人心旷神怡,回味悠长。

5:香菊茶。河北的一张独特茗茶名片,是世界独一无二的珍稀浓香型菊花品种,并荣获国家专利。

香菊茶,花色洁白中略带淡黄色,冲泡后汤色金黄澄亮,香气扑鼻,犹如置身花海之中。口感上,香菊茶甘甜浓郁,带有类似鸭梨的香气,令人回味无穷。

这独特的口感不仅得益于其独特的品种,更在于其制作工艺的精细与讲究。

在制作方法上,香菊茶采用新鲜采摘的菊花,经过清洗、杀青、揉捻、烘干等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

冲泡时,只需取一朵完整的菊花放入杯中,注入沸水,稍等片刻,菊花便在水中慢慢膨胀,释放出浓郁的香气。随着水流的辗转翻飞,菊花在水中绽放出勃勃生机,观赏性极强。

6:三坡茶。源自河北保定涞水县的特色茶饮,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药用价值,深受当地人喜爱。这款茶以当地盛产的黄芩为主要原料,经过精细加工而成,属于绿茶的一种,又称“高山顶”和“黄金茶”。

三坡茶的历史悠久,其诞生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涞水县三坡镇马各庄村的荒山自古就盛产黄芩,当地居民利用黄芩的根、茎、叶、芽头等不同部位,经过蒸制等传统工序,精心加工成黄芩茶,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在制作方法上,三坡茶采用传统的手工与现代工艺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每一片茶叶都能充分保留其天然香气和营养成分。

采摘下来的黄芩叶经过清洗、杀青、揉捻、烘干等多道工序,最终制成色泽乌润、条索紧结的三坡茶。

冲泡时,取适量茶叶放入杯中,注入80-90℃的沸水,稍等片刻,茶汤便呈现出清澈明亮的绿色,香气扑鼻,令人垂涎欲滴。

7:金莲花茶。它属于非茶之茶饮品,是毛茛科植物金莲花的干燥花朵泡制而成,主要产于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尤其在河北的五台山和内蒙古的大兴安岭,金莲花如同夏夜繁星般点缀在草原与森林之间,展现出非凡的生命力。

金莲花茶的历史悠久,早在清代,它就被列为宫廷御用名贵茶饮,被誉为“塞外龙井”。相传,辽代著名的女政治家萧太后,以及乾隆时期的后宫诸女,都因常饮此茶而容颜焕发,皮肤细腻。

每年夏季,当金莲花盛开时,人们会采摘其花朵,经过晾晒、烘干等工序,精心制作成干花,以供全年泡饮。

冲泡时,取适量金莲花放入茶杯中,用沸水冲泡,静置几分钟,花朵便在水中绽放,如同金色莲花盛开,茶汤色泽金黄澄明,入口清爽,带有淡淡的草本香气,既解渴又养生。

8:鸟接茶。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茶树种植而成,而是由候鸟迁徙时携带的茶籽,在嶂石岩高山之巅的原始次生林中生根发芽,经过自然选择,形成了这一独特的茶种。

鸟接茶,因此而得名,其历史可追溯至数百年前的自然奇观,承载着大自然与人类智慧的交融。

鸟接茶的生长环境极为苛刻,仅在嶂石岩海拔千米以上的原始森林中才能寻得其踪迹。春天,候鸟北归,将南方茶树的种子吞入腹中,带至这片神秘的土地。

种子在鸟儿的排泄后,奇迹般地生根发芽,攀附在古老的树干上,吸收天地精华,孕育出这独特的茶韵。鸟接茶因此具有了南方茶与北方气候的双重特性,口感醇厚,香气独特,既有南方茶的细腻,又兼具北方茶的粗犷。

采摘鸟接茶,需在每年的四月下旬,此时嫩叶初展,色泽翠绿,茶香浓郁。采摘后的茶叶,经过精心挑选,去除杂质,再通过传统的发酵和干燥工艺,保留了茶叶中的天然香气和营养成分。

冲泡时,取适量鸟接茶,用85度左右的热水冲泡,第一泡洗茶,第二泡即可饮用。茶汤色泽金黄,香气扑鼻,入口微甜,带有淡淡的果香和木质香,口感醇厚而不腻,回味悠长,令人陶醉。

9:赵州梨花茶。其实它也是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茶叶,而是将赵县特有的古树梨花与古树茶巧妙融合,经过现代窨花发酵工艺精制而成,属于花茶的一种,兼具茶的醇厚与花的芬芳。

赵州梨花茶的历史悠久,赵县古称赵州,这里不仅有着悠久的茶文化,更有着广袤的梨园。每当春暖花开,万顷梨花盛开如雪,花香醉人,成为难得的美景。

而赵州梨花茶的诞生,正是当地人智慧与自然的结晶。他们将古树梨花与古树茶相结合,通过独特的工艺,让梨花的温润清雅与茶的醇爽鲜香完美融合,形成了赵州梨花茶独特的韵味。

其口感清新雅致,茶香中带着淡淡的梨花芬芳,仿佛置身于梨花盛开之中,令人陶醉。

好了,今天就这样,我是风烟食录。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我们要坚守信念与梦想,勇往直前,不怕困难与挫折。努力追求理想和目标,为自己书写精彩人生故事。经过风雨洗礼,才能欣赏到彩虹的美丽。陌生人,加油呀……

0 阅读:0
风烟食录

风烟食录

风烟袅袅传古韵,食录点点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