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情国策研究报告审稿会暨59期全国廉政监督研修班在京举行

文艺研究 2023-08-31 06:14:06

8月26日,《中国国情国策研究报告》审稿会暨第59期全国廉政法治监督培训班,同时在北京朗琴国际大厦举行。

中宣部出版物数据中心退休干部张铁林,中央纪委原纪检监察研究所副所长姬广勤,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钱津,经济学家、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杨帆,自然资源部退休干部陈战杰,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经济法治研究专业委员会执行秘书长姜涛、新闻发言人张丹丹,北京时代英杰经济文化院产业发展咨询部主任刘连英,西北大学客座教授李笑天,国策智库专家邓江博士,人民法院报退休高级记者王玫,传统文化学者卫钢华等领导嘉宾与专家学者参加活动。

中国国情国策研究报告审稿会

《中国国情国策研究报告》审稿会,由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经济法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指导、北京时代英杰经济文化院承办。

西北大学客座教授、北京时代英杰经济文化院院长、《中国国情国策研究报告》执行主编李笑天,主持审稿会。审稿会就该书2023年版文稿中12个章节60多篇文章进行审读和评议。

与会专家对《中国国情国策研究报告》一书初稿总体架构基本肯定,就该书总体定位与特色提出一些修改、删除、增加稿件等意见。与会专家认为,该书编委会应该立足重大问题研究与解决方案、理论与实践结合、侧重高端性与实用性和史料价值四个基础内容与功能。建议删除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解读中央国务院政策的文章和各部委产业管理政策出台背景的介绍,还有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产业政策文件,因为这些内容在国务院网站、国务院各部委网站和政府主流媒体网站大多可以查到,没有必要占用篇幅。

全书应该针对中央倡导的大兴调研之风,围绕中国总体经济社会战略和产业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调研分析。还有一些重大的带有普遍性问题的调研报告,包括各个行业专家提出的对决策层有参考价值的建议,这些内容应该占据该书的主要篇幅。

同时,与会专家还对中国经济面临的系统性风险、中美脱钩、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治理与防范、机构改革与精简人员、提升司法效力与杜绝审判程序“空转”、赈灾行为中的政府与社会救助互补与合作、遏制权力腐败与强化社会监督、积极探索全民免费医疗与社会养老制度融合互补、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服务产品研发和公共设施建设等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第59期全国廉政法治监督培训班

第59期全国廉政法治监督培训班暨第19期法务咨询师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班,由中国行为法学会培训部主办、北京天道法律咨询事务所承办。

本期培训班的30余名新学员现场听课,还有数百名老学员通过线上形式在钉钉学习群听课。

西北大学客座教授、北京时代英杰经济文化院院长李笑天,主讲了《中国法律文化与法律现实》课题,涉及十多项法律与文化的内容。

一、法律文化的定义。法律文化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从法律演进,到立法、执法、用法的立场、理念、法治思维与法律人行为方式以及法律人文生态等多种要素的总和,是社会文化与文明现象在法律领域里抽象与具体的体现方式。

二、法律文化的内涵。1.立法立场与法律来源(来自权力还是来自人民);2.国家的法律意识形态;3.社会大众的法律认知:情理法排序;4.法律人的思维模式与法律理念;5.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与法律的勾兑空间;6.执法者的人文素养、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

三、中国人的传统法律文化理念。1.“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2.“苍天在上,请大人清查明断!”期望包青天那样的清官执行法律,德高望重的权威人物才有资格代表正义,普通百姓无力做到公平公正;3.“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权力主导法律,无法避免权钱交易,讼师成为行贿法官的司法捐客和权力的皮条客;4.韩非子:“治民无常,惟有法治”,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法律是强制性教育,父母官既是审判者又是道德模范和教育者;5.古代法律是皇权的延伸,当代法律是国家治理工具,不同主体很难平等。

四、现实社会的法律与权力关系。包括法律的能见度、对比度,等级制度对中国法治文化的深远影响;权力对中国法治的巨大震慑力与影响力;国民法治意识觉醒与全民关注司法案例的公正性;法治的显性与隐性、统一性与区域性冲突等。

五、法律刚性PK人性柔性。

六、法律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安全阀。

七、法律文化与中国国情,天理、国法、人情三位一体的法治理念。

八、法律文化与国家自治、德治、法治三大治理模式的有机融合。

九、国家法治、规则意识与社会治理。

十、 公民、职场人士所面临的人生法律风险。

十一、企业高管职务犯罪预防。

十二、权力的本质与司法审判的公众监督等。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经济法治委员会法律专家、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武景生,主讲了《终本执行案件的应对与预防》课题。

武景生对全国执行工作形势进行数据分析,指出执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难点与盲点;终结本次执行的必要性与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条件;终结本次执行案件的应对路径与方法,强调了具有实操意义的几种常用方法:申请执行人提出执行行为异议,申请执行人主动寻找新的财产线索后恢复执行,借用外力寻找财产线索破局执行难——执行悬赏,通过诉讼扩大债务主体后恢复执行。

最后,武景生提醒大家注意“终本执行案件的预防”,尽量穷尽一切执行手段查封、冻结和拍卖被执行人财产,避免债权人的经济损失。

北京时代英杰经济文化院新闻发言人、普法培训师张丹丹,主讲了《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范与企业高管常见职务犯罪分析》专题。

重点讲述了企业高管常见的职务犯罪罪名、特点与辩护要点等内容,包括滥用职权罪、贪污受贿罪、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等企业高管容易触犯的罪行与罪名。

此外,张丹丹对非法经营、组织领导传销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等企业常见经营性犯罪的法条、两高发布的立案标准和司法解释、律师辩护策略等进行了讲解。同时,向学员分析了单位犯罪中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职业风险,提醒企业高管要重视学习法律知识,避免在不知不觉中因为公司违法经营,连带自己参与企业违法行为而承受法律制裁。

通过现场授课和线上直播授课,全国廉政法治建设研修班、法务咨询师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班的新老学员认真听课,积极讨论,学到了一些企业和公民常用、实用的法律知识。一些听课学员表示,廉政法治监督员和法务咨询师职业能力提升培训班的课程设计越来越实用,对提升法律咨询一线人员的法律素养和专业技能有很大的助益,希望这样的培训班常年举办下去。(天道啄木鸟)

责编:姚逸宁

1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