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川是一位幼儿园老师,他虽然只是一个幼儿园的老师,但是他的学历一点也不低,能力也不差。在寒假来临时,他在询问每位孩子家长上小学的意愿,或许这只是例行询问。每位家长的答案还是很一致的,她们的答案都是最好的小学。
何晓涵有一个不错小学的学区房子,可是她的首选还是最好的胜园小学。小文能力有欠缺,苏青还是愿意选择最好的胜园小学,并且她已经拿到了这所小学的点招名额。苏青当时解释自己的大儿子就是在这所小学上的,弟弟想以哥哥为榜样,所以也要上这所小学。卢川建议有没有其他的选择,因为他觉得孩子各方面能力可能跟不上节奏。苏青怎么能进去这些呢?她可是花费大把金钱和时间,她是不会承认自己的孩子差的。
伊莎贝尔的妈妈朱璐曦她的选择是国际小学,这一点其实刚开始已经有说明了。可是卢川告诉她国际小学可能需要父母都是外国国籍,孩子的父亲不是,而且现在在玩消失,说不定再见面已经是路人了。那么国际小学一筛选,可能就没有办法上了。
秦薇终于醒悟,那套路贷也还清,她终于没有债务了。只是女儿的上学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她为了让女儿上一所好一点的小学那是大费周章,请平时不联系的同学吃饭。把女儿夸赞一番,可是那人根本没有想着帮她,也只是嘴上说说,回头给校长说说。秦薇她当然意识到这问题,回来的路上她就告诉老公,因为那人什么都没有问,孩子的姓名,学籍,性别这些最重要的信息都没有问,这不就是明摆着没有帮忙。所以她希望女儿通过摇号上胜园小学,这一点还真得看运气。
在这些家长的回答中,只有周南南考虑到学校学习压力大,小孩的书包很重,不知道孩子能受得了吗?其实周南南也只是说了说,她在私底下还是很努力的。给孩子报班,杨朔也是努力,希望拿到点招名额。
家长有这样的心思,外面的辅导班肯定不愁招生。幼儿园的艺术节开始了,家长开始给孩子报节目。什么都有,跳街舞的、弹钢琴的、朗诵的、唱歌的……有的家长问都不问孩子意愿,就开始给孩子报了,没有别的原因,就是要上胜园小学。
不管怎么样,为了让孩子上一所好的小学,家长们都是费尽了心思。有钱的抓紧报班,没有钱托关系,把平时都没有联系的关系也要用上,最次的也是等着摇号。摇号在家长看来就是坐以待毙,那怎么能行呢?
说了这么多,孩子要上小学,家长们在焦虑。焦虑什么呢?别的孩子已经把小学内容学了,可是我的孩子却没有上,万一跟不上怎么办?别的家长都在努力报班让孩子上一个好一点的小学,我为什么就不努力呢?别的孩子有学区房,还要上好一点的学校,为什么我要安于现状呢?
其实,家长做的很多事就是在满足自己需要,减轻自己焦虑。那么为什么不能考虑一下孩子呢?当前很多地方的招生就是摇号,这其实也是一种公平的体现,不至于所有的孩子都去了好的学校,而有些学校恶性循环,越来越差。不让辅导班利用节假日给孩子上课,这也是在减少家长的焦虑,否则家长把上辅导班看作是减轻焦虑的方法,那岂不是越来越来越焦虑吗?
孩子上小学,为什么不能考虑孩子的自身因素呢?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