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生追悼会:王景清现身,解放军抬棺徐行,老乡盼将军归根

雁菱说过去 2023-12-16 18:32:01

2011年5月8日,开国少将(1988年授予上将军衔)李德生同志逝世。

5月14日他的追悼会举办,毛主席的女婿王景清现身,送别老将军。

同时,来参加追悼会的不止他的亲朋好友们,还有不少来自他故乡河南新县的乡亲们,他们无一不掩面痛哭,纷纷哭喊希望将军归乡。

李德生这一生经历了很多波折,立下了不少不朽的战功,其人生同样十分精彩。

十四岁李德生就参加了红军,他很机灵,也能吃苦,刚进部队时,主要是做传令兵一类的工作。

可别小看了传令兵,在危机四伏的战场上,就靠着传令兵穿梭在炮火之间,将前线状况告知首长,同时将首长作战命令传达至前线。

有时连队指挥员负伤牺牲,传令兵还得顶替他们指挥战事,以便完成首长指令。

传令兵不仅需要灵活的头脑,还需要强壮的身体,否则频繁往返于前线与后方,体能方面不一定撑得住。

虽然李德生只有十几岁,但他的表现一点也不逊色老兵,在这样的磨砺之下,李德生逐渐成长为了一个优秀的革命战士。

长征期间,李德生深知口粮有限,宁愿自己勒紧裤腰带少吃一点,也要将口粮留给更需要的战士。

他以不怕困难、不畏艰险、不惧牺牲的精神,三过草地,坚持到了长征胜利。

之前因张国焘事件,李德生被错误开除党籍,1936年,他终于又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前对他的错误处分也全部被撤销。

李德生用行动证明了他对党和国家的忠诚,这样忠诚的党员,令人由衷敬佩。

抗战爆发后,李德生也参与了无数次战斗,他曾多次负伤,立下了不少战功。

如参加了夜袭阳明堡,击毁日军二十多架战机,缓解了正面战场的压力;

参加过百团大战,在1942年的反扫荡中,以两个连的兵力,掩护八路军总部机关突围;

参加过解放战争,曾指挥部队从安徽过江,直插浙江,消灭国民党两万余人;

参加过抗美援朝,著名的上甘岭战役能够胜利,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上甘岭战役的前18天,是十五军军长秦基伟率军拼死抵抗,后25天,李德生带领十二军来到上甘岭,援助秦基伟和十五军的兄弟们。

上甘岭战役的惨烈不必赘述,虽然十二军在这场战役中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李德生并没有居功自傲,而是坦言这是十五军和十二军共同努力的结果。

战争的胜利,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队促成的,是同志们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同生共死得来的。

后来李德生将自己的过往写成了回忆录,他很少将笔墨放在自己身上,而是注重战斗,用大篇幅回忆战斗细节,为后世留下宝贵的史料。

和平年代,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时任十二军军长的李德生亲自到连队视察情况。

有一次,他发现实弹射击暴露出了很多问题,立马就找到了当时主管训练的副连长郭兴福,与他促膝长谈。

在李德生的敦促下,郭兴福转变训练方法,从实际出发,训练方法灵活多变,同时严格要求。

很快战士们的状态就被调整了过来,李德生也会适时地给一些建议,他将自己带兵几十年的经验都传授给了郭兴福和战士们。

后来这套练兵法被命名为“郭兴福教学法”,并被其他连队广泛传播学习。

1963年,叶剑英元帅也来参观了郭兴福任教的单兵战术作业,并对其称赞有加。

之后,叶剑英元帅将这次看后的感受,写成了报告,汇报给毛主席和中央军委。

其中他说“这些士兵一个个都像小老虎一样”,毛主席看完十分感兴趣,还将这句话标注了出来。

当看到叶剑英元帅说郭兴福的练兵法继承了以往传统的练兵法时,毛主席在一旁批示:

“不仅是继承,而且有发展。”

毛主席和叶剑英元帅的双重认可,更说明了李德生与郭兴福练兵方法的正确性。

中央军委转发了叶剑英元帅的报告,全军都开始学习郭兴福练兵法,这套练兵法也推动了全军的军事训练,李德生居功至伟。

若不是他严抓训练,郭兴福恐怕也难以发挥他的优势,二人相辅相成,都是有功之臣。

之前毛主席对于李德生这个人其实并不太熟悉,直到晚年才开始器重他。

1969年,李德生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周总理亲自给他打电话,说要调他来北京工作。

得知老首长要走,十二军的将士们都十分不舍,李德生安慰他们,自己将来还会回来的。

不久后,他便赶赴北京,与毛主席的联系也更加密切。

到北京之后,周总理先接见了他,告诉他具体的工作安排,他不仅要参加中央政治局的活动,还有负责部分国务院的事宜和安徽省军区的职务,可谓身兼数职。

不过李德生并未因此骄傲自大,而是更加兢兢业业,后来还担任了北京军区司令员。

李德生的一个秘书曾揭秘,那时候李德生的生活并不想人们想象中的安逸宁静,他每天有处理不完的公务和开不完的会,经常忙到半夜才睡觉。

他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习惯,他在总政治部机关的办公室在七楼,但他从未乘坐电梯,都是一层一层爬上去。

每到一个楼层,李德生还会和值班室的战士打招呼,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

如果不知道的话,很难将这样一个和蔼可亲的人与军区首长联系在一起。

李德生还十分清廉朴素,为了他工作方便,总政管理处专门给他安排了一位师傅做晚饭。

李德生觉得这已经是特殊照顾了,就要求师傅一定要按照餐标来做,不能铺张浪费。

还有一次,李德生的一个战友来北京,顺道就来看望了他,还给他带了家乡的麻糖。

这并不是什么贵重物品,但李德生还是没有收,战友的心意他收下了,但是礼物无关轻重,他万不能收。

他的勤俭质朴给身边的工作人员都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所以大家都很敬佩李德生。

也因为他出色的工作表现,毛主席晚年才会这么信任和重视他。

1988年,李德生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2011年5月8日,96岁的李德生上将溘然长逝。5月14日,李德生上将的追悼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召开。

头一天深夜,毛主席的女儿李讷和女婿王景清得知了这个消息,立马同李德生同志治丧办公室联系,要求出席遗体送别仪式。

第二天,记者就在遗体告别仪式现场,见到了一身灰色人民装的王景清。

记者上前与他交谈,并问他李讷同志在哪儿,王景清十分遗憾的表示,出门的时候发现堵车堵得厉害,所以她来不了,只能自己来了。

之后,众人进入礼堂,李德生将军的亲属们向前来送别将军的人们鞠躬致意,握手道谢。

一大群排着队、举着队旗或团旗的青少年们,也来到了遗体告别仪式现场。

看着他们稚嫩的脸庞,众人都感慨这就是未来的希望,李德生上将若能看到这一代孩子的成长,想必心中也会十分欣慰。

当解放军战士们抬着棺椁缓缓走出时,周围的几个新县老乡们顿时泪如泉涌,他们哽咽道:

“希望将军的骨灰能够叶落归根,这里的五万多烈士想念他啊!”

记者也十分动容,他说老区人民很伟大,又问若将军不能归乡怎么办?

老乡们坚定地回答:

“撒到任何一个江河湖海也行,这样将军的魂灵就能永远保卫我们的中国!”

李德生将军将这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他虽然离开了,但是人民依旧怀念他,记得他,他的思想,他的精神,不仅没有消失,还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李德生将军高尚的思想道德品德和党性修养,以及他对党的忠诚与对信仰的坚定,值得后人学习致敬。

31 阅读:10866
评论列表

雁菱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