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陈年老酒假货、做手脚的酒越来越多,其实抛开这类酒,在全是真的情况下,买陈年老酒也很考验心态,有些陈年老酒,开瓶之后好不好喝完全靠运气,今天这一期文章,我专门梳理一下考验我们心态的陈年老酒。
1、陶瓷瓶陈年老酒看运气
八九十年代陶瓷瓶老酒开瓶品质好坏只能看运气,主要这类包装不透光,你看不到酒线。当然也有人说我们可以通过称重来判断是否满酒。但这不是一个准确的判断方法,因为那时陶瓷瓶制作不像现在规范,现在陶瓷瓶可以做到克重统一,那时陶瓷瓶做不到。
以80年代琵琶汾酒为例,我收过好几瓶琵琶汾酒,空瓶最轻的420克,最重的495克,相差有75克。这样的重量差,我们怎么通过瓶重判断这款酒是否跑酒?
说到国内的白酒陶瓷包装,我不知道到哪一年才做到克重统一,但我知道的是,00-04年的木塞青花郎都没有做到克重统一。可以说,做到克重统一也就是这20年的事。
在密封工艺上,老的陶瓷瓶酒多数不密封,不少都有跑酒,这主要是当时瓶口做得不像现在这般规则统一。对于品酒爱好者,这是一件很恼火的事,因为在80年代,陶瓷瓶是高端包装,当时陶瓷瓶酒多是酒厂的高端酒,所以才受品鉴爱好者喜欢。然而跑酒、瓶重不统一等问题却让爱好者能否喝到好酒成为运气。
2、塑盖老酒看材质
80年代塑料盖老酒很普遍,一般塑料盖老酒中瓶口会镶嵌一个塑料内塞,这样不易跑酒。多数塑料盖酒都是玻璃瓶,我们在选购时可以看玻璃瓶酒线判断是否跑酒。
对于塑料盖老酒,最怕的是塑料污染,被塑料污染的老酒,喝起来一股塑料味,这种感觉让人很不爽。一般来说,塑料盖老酒多少会有一点塑料味,不可能完全没有,不过多数塑料盖老酒的塑料味并不明显,我们在品鉴时都可忽略不计。
不过有些老酒塑料味非常明显,比方说83年萝卜瓶五粮液,87年玻璃瓶新峰窖酒,他们的塑料味可能跟塑料材质有关,但塑料材质我们没法通过肉眼分辨,因此我们喝到塑料味重的老酒,只能判定那一段时间的该品牌塑料盖老酒塑料味都重。
塑盖老酒比较好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品鉴一瓶来判断一批酒的塑料味,这不像陶瓷瓶酒那样好坏完全凭运气。
其实除了塑料盖老酒,啤酒盖老酒也是如此,有些啤酒盖老酒,酒体被污染,导致酒体里面有一股不舒适的铁腥味,当然这种酒一般颜色呈铁黄色。不过啤酒盖老酒比较好判断酒体是否被污染,一般来说,盖子有明显锈蚀痕迹被污染的可能性大,没有锈蚀的盖子被污染的可能性不大。
3、中小酒厂品质变化大
老酒虽然有很多好酒,但过去中小酒厂的品控技术没有现在好,有些酒厂的酒不同批次品质波动大。
在老酒里面,头部名酒厂的品质波动小一些,国优、省优酒品质波动大一些,地方小酒厂品质波动更大。
80年代品质波动不同现在,现在头部酒厂品质波动更多是优质原酒供给不足,中尾部酒厂品质波动更多是资金和经营问题,进而影响到了生产,导致酒厂无好酒勾调。
80年代中小酒厂的品质波动,更多是酿造细节不精细,分段接酒、分型定级不清晰,勾调技术不成熟导致的。比方说习水大曲,我品鉴过80年、85年、87年、91年、92年普通习水大曲和83年、87年飞天习水大曲,这几款习水大曲里面,居然是87年普通习水大曲品质最好。
90年代习水大曲勾调技术还可以,虽然用的基酒水平不及80年代,但该展现出来的都展现出来了。80年代有些产品酸酯没调协调,导致有些酒香大、酒薄、收口快。87年飞天习水大曲相比普通习水大曲酱味重一些,但协调度也没调好。
其实除了习水大曲,88年的鸭溪窖酒也是如此,88年鸭溪窖我品鉴过五款酒,有的浓郁细腻;有的涩味冒头,酒体偏苦;有的糠味、涩味较重,酒体粗糙。这些问题其实是酒体定型和勾调技术带来的。相比之下,80年代四川浓香名优酒的品质稳定性比贵州浓香酒要好。
整体上,因为技术问题,老酒并不是年份越早品质越好,甚至有些老酒就是一两个年份品质好。
4、同批次、同酒线老酒存在差异
其实在老酒里面,有的时候同批次、同酒线的酒都存在品质差异,这种差异一般是瓶体内部环境和贮存环境不同带来的。我曾品鉴过同批次分别存放在北方仓库和南方仓库的93年全兴大曲,两款酒酒线几乎一致。南方的全兴大曲浓郁丰富一些、酸高一些,北方全兴大曲酒体干净一些。不过这两款酒,对比品鉴才有区别,不对比,区别感受并不明显。
不过也有同批次、同白酒剩余量,但口感差异比较明显的酒,这种酒在陶瓷瓶酒中较为常见。我曾品鉴过同批次,倒出来酒重量一样的80年代陶瓷瓶四特酒,结果一款酒显得淡一些,跑酒味道重一些。这种变化可能是灌装时两款酒灌入的量有所不同带来的,其中一款灌得更多,最后两款酒跑酒,剩余一样的量,这时,灌得更多的酒跑酒味更突出。
其实八十年代老酒灌装不像现在这么严谨,很多酒灌装误差比较大,尤其是密不透光的陶瓷瓶包装酒,我有一位朋友买的一瓶500ml装的陶瓷瓶酒,最后倒出了550ml的酒,而且这个酒品质状态很好,没有注液痕迹。
因此对于同批次、同酒线酒,也存在品质差异,有时差异明显,但这种情况确实是一种小概率事件。
5、储存污染说不清
其实老酒除了瓶体、盖子污染以外,还有外在迁徙污染,碰到被迁徙污染的酒,只能算自己倒霉。这种情况在老酒中不多见,但却存在。
我曾经品鉴过一款93年55°湄窖酒,这款酒有一大股刺鼻的油漆味,这个油漆味可以刺着我眼睛不舒服,我品的时候都不敢吞进去,只能吐出来,多品几口感觉身体都有点不舒服。我一直怀疑,这个酒有毒。
对于这款酒,我都不相信是假酒,一方面,看外观没看出这款酒有什么问题;另一方面,从造假的角度,造假者不会把完全不相关的油漆味混入酒体,因为这种味道不会对酒质产生任何正面促进和经济效应。
其实这个味道就是污染带来的,而且还是后期存放污染带来的,酒厂在生产的时候,不可能把这种污染源混入酒体。
不过白酒更多污染是水淹污染,毕竟有些酒存放于地下仓库,地下仓库淹水导致污染。这种酒一般没有外盒,多数连标都没有,即便有标,也有明显被水浸过的痕迹。对于水淹污染的老酒,好不好喝看运气,不过这种酒有时酒线比较好。其实我买老酒,一般不喜欢买标都没有的光瓶酒,因为你真的不知道在这瓶酒上面发生了什么。
总的来说,陈年老酒中最好的包装是铝盖玻璃瓶或铝盖白玻瓶,这种酒你可以看到酒线,而且盖子不会污染酒体。塑盖酒密封不错,就怕污染,不过多数塑盖老酒污染并不严重。陶瓷瓶酒要谨慎,虽然不少陶瓷瓶灌的是好酒,但我们买到的是不是好状态酒就不一定了。一般来说,解惑老酒建议解惑大厂酒,毕竟大厂酒品质稳定一些,小厂酒一般都是发烧友解惑,而且当前小厂酒存量不多,在老酒市场中,一旦一款小厂酒大量上市,大家要谨慎,这里面很有可能有假酒。说到这里,关于这一期的内容,大家怎么看?欢迎在留言区留言,我们一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