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历届中国女排战术闲谈之六

排球小晓峰 2024-04-01 05:11:31

雅典的夺冠,让中国女排走出了长时间的低谷,让辛苦训练的教练员和队员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但是不可否认,成功带来的另一个影响,就是相当多的人希望复制雅典奥运的胜利,这样的想法付诸于实施,直接体现在雅典奥运会后北京周期的组队理念上。雅典奥运之后,王丽娜、张越红、陈静三位老将淡出国家队,陈忠和指导开始尝试对中国女排改造换血,培养后备人才。不过,虽然涌现了很多的高大队员,但是她们都存在着技术上的粗糙。而且,因为黄金一代的打法基础是建立在精准的一传上,所以,要想复制周苏红,特别是找到放大版的周苏红,成为这一年国家队选拔队员的一个重要指标。国家队选择了好几位能接一传、能打战术攻的副攻作为接应人选,无奈女排人才断档,加上培养计划操之过急,这次改革以失败告终。

初期集训名单中,主攻(4人):王一梅(辽宁)、杨昊(辽宁)、楚金玲(辽宁)、殷娜(天津);副攻(6人):刘亚男(辽宁)、赵蕊蕊(八一)、薛明(北京)、马蕴雯(上海)、张萍(天津)、罗瑜(浙江);二传(3人):冯坤(北京)、赵云(江苏)、宋妮娜(八一);接应(3人):王可可(四川)、周苏红(浙江)、王婷(河南);自由人(2人):张娜(天津)、王琳(八一)。名单中除了宋妮娜暂不参加集训,陈指导很明显希望在副攻位置上增加高度,以提升队伍的拦网能力。我们先来说说接应位置。除了老将周苏红领衔之外,四川女排的王可可和河南女排的王婷入选了接应位置。王可可和王婷都是各自队伍的副攻,不过,这两位副攻在后排都有三轮一传任务,而且她们的防守都不错,两位还能打后攻。

从技术环节来看,王可可和王婷技术全面,而且攻防到位,在拦网高度上肯定是要超过周苏红。她们在各自队伍的作用都非常重要。四川队当时是老将陈静领衔,她和王可可组成的副攻线在拦网环节非常惊艳,基本排在联赛的前两位。而且王可可能打后攻,印象中四川队基本是把她当成边攻在用。而王婷在河南队也是同样的打法。这两位进入国家集训队应该是很有希望打出来的。不过,周苏红的六轮一传任务成为限制两位年轻队员的最大桎梏,同时,周苏红那种在五号位接了一传跑大半个场地到二号位打背飞的跑动能力也极大的限制了王可可和王婷的进攻。这两位队员在五号位接了一传之后都跑不到二号位,基本属于能跑到三号位打一个交叉进攻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其实现在国家队的主力接应龚翔宇也是属于这个类型,像周苏红那样脚下灵活而且接了一传之后不丢重心的队员实在太难找。而且,王可可和王婷在各自队伍打的都是副攻,在前排的战术攻比较有心得,而像调攻球,她们并不太擅长。在后排偷袭两个后攻还可以,真正甩开了打调攻,还是需要时间来锻炼和培养。当时的教练组显然没有给足两位队员充分的时间来锻炼,很快,在大奖赛上没有收到效果之后,在2006年世锦赛上,陈忠和指导还是用周苏红和李珊担纲接应。这两位队员在2006年的进攻状态下滑极为明显,当年的世锦赛中国队战绩不佳,很大程度上是黄金一代状态集体下滑所致,要不是王一梅和徐云丽打了出来,可能成绩会更加难看。

0 阅读:7

排球小晓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