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鬼片的灵感,大多来自家里的噪音。
小时候你听见过楼上传来玻璃弹珠“砰、砰、砰......”的声音吗?
《走近科学》栏目还专门为此做过一期报道,得出结论:因为材质、热胀冷缩、水分、昆虫、霉菌等多重问题,导致建筑水泥出现空洞,所谓弹珠声其实就是拧紧的细钢筋被释放,在空洞中来回弹动的声响。
很简单的科学原理,却成了一部分人的童年阴影。不过,跟我们今天要讲的家中噪音“灵异事件”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家中的
诡异噪音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儿——
自己一个人在家玩手机,楼下住户突然找上门来,叫你动静小一点;
某一个周末,头顶传来刺耳的电钻声,找邻居说理,楼上却说不是他们家;
家住顶楼,楼顶上了锁,半夜却能听到天花板传来拖动桌椅声、小孩打闹声;
前两条本人都经历过,坚定地相信科学,没怀疑过家里闹鬼,一度认为是恶邻找茬。
前段时间上网冲浪才发现,一样经历的朋友很多,说不定,没准,我还真错怪了我楼上的好邻居。
网友@思柔 经常能听到振聋发聩的拖拉凳子声,一直以为是楼上几层或者隔壁,几次拜访无果,才将视线放到了楼下,楼下一拉凳子,声音真真切切从天花板传来。
网友@满船清梦压星河 家住10楼最顶层,却能听到头顶响起巨大的电钻声。
楼上无人,排除楼下,以为是一梯两户的另一户,经过调查居然是4楼装修,噪音竟然传播了好几层楼至此。
能找到噪音来源就算不幸中的万幸了,大部分网友都还处于撞鬼模式。
楼上楼下无人住,隔壁邻居是不嫌你吵就不错的养猫老太,那么恼人的噪音究竟从何而来?
不是见鬼
是科学
我们日常居家遇到的噪音,可以大致分为小区外噪音和小区内噪音,小区内噪音又按声源分为人为噪音和设备噪音。
小区外噪音,临街的房子最有体会,一天24小时的车水马龙声,而且它还有个特点:25层以内,楼层越高噪音越大。
有网友反馈:住25楼也能听到商铺叫卖声,住22楼甚至能听到隔了一条街的ktv嗨歌声。
什么原理呢?声音的反射原理,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低楼层附近有各种建筑物,越高层越开阔,声音传播则越顺畅。
声音的传播原理
小区内噪音,常见的人为噪音有装修噪音、拖拉桌椅声、小孩跑跳声、吵架声、娱乐声......响声大且无规律。
可能突破我们以往的认知,但不得不认清这个真相——
这些噪音,不见得是楼上邻居发出的,也许是你楼上的楼上,楼上隔壁,你的楼下,楼下隔壁,或者隔壁单元都有可能。
楼上邻居的噪音,除却吵闹声、说话声这样通过空气传播的噪音,还有通过楼板、墙体等固体传播的共振噪音。
譬如脚步声、拖桌椅声、摔门声等等,是硬物直接撞击地板,从楼下天花板和墙体传出的无损音质。
同理,楼上的楼上,也是同样的共振方式,可以将噪音通过墙体跨层传播1-5层楼。
且楼房越高,建筑材料越轻,也越容易传音。
图源:小红书
噪音通过固体传播的方向,并不是单一的从上往下,而是从声源传到四面八方。
从楼下传上来的噪音,也能传播1-5个楼层,有时候还会逆向传音,听起来就像从天花板传来,导致误会的发生。
图源:小红书
比起空气传播的噪音,通过固体共振传播的噪音,距离更远、衰减更弱。
一户人家在搞装修敲墙,整栋楼的邻居都能听得到,并且很难判断真实的音源。
图源:小红书
人为噪音甚是恼人,相比之下,常被遗忘的设备噪音,其实有过之无不及。
人总有歇下来的时候,噪音也就随即停止,设备噪音却是24小时不间断的,白天注意不到,晚上忽视不了。
你有没有过被家电运作声吵到夜不能寐的经历?那种声响不如车鸣声、狗叫声那么尖锐刺耳,但更让人心烦意乱。
例如空调、冰箱的运行声,吊扇、大型落地扇的嗡嗡声,增压器、风道、电井等基础设备共振的声音,这些都是危害不小的低频噪音。
低频噪音通常指频率在 200 赫兹以下的声音,它的波长较长,能够轻易绕过障碍物,具有更强的穿透力,传播距离更远。
并且,这种频率的噪音,更容易引起人体器官的共振,尤其对心血管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导致心慌、失眠、神经衰弱。
面对噪音
如何自救?
最佳的方案是找到噪音来源,在源头处解决。
可以根据听觉来初步判断,无规律有间隔的是人为噪音,24小时无休的就要考虑设备噪音。
如何分辨声源在楼上还是楼下?这类声响基本都是通过楼板和墙体传播的共振噪音,从上方传来,则较为清晰、压迫感强、声音尖锐;从下方传来,声音更钝、有沉闷感、方位模糊难辨。
如果觉得墙体、地板都在震动,90%是楼上产生的噪音。
进一步可以用设备检测,百来块钱的普通噪音计能知道屋里噪音有多大,上门说理用得上,更精密的噪音计价格就比较昂贵了,
现在手机上有一些可以实时音频频谱分析的app,可以下载一个自测,了解一下家中噪音分布频率,上网找大神或者专业人士帮忙分析一下。
不嫌麻烦的,可以通过开关电闸和插拔各个电器插座,排除自家和邻居的电器振动声。
请物业配合,逐一开关楼房内的水、电、暖、通风设备,以此判断噪音源。
配电室
对于电梯、配电室、供水管道等公用基础设备,以及工厂机械运作、邻居空调外机等非公用设备,规范都有明确的噪音限值,超标可以投诉。
人为噪音则很难加以限制,因为没有明确规定,只能尽量多搜集证据,跟邻居协商谈和。
另外就是做好住宅隔音措施,如今在门、窗、墙、吊顶、地板等产品的隔音方案都比较成熟了。
如果预算有限,退而求其次,针对门缝、窗缝的密封条,针对墙体的隔音墙贴,针对电器的减震器也能起到一定改善。
邻里纠纷往往都因为噪音,不身处其中就不知道为何如此令人恼火,原因不在于动静有多大、持续有多久。
而在于家本身,是许多人让耳朵清净的避风港,一个可以逃离工作讯息的轰炸、不间歇会议的焦灼、街道车流的喧嚣、人情世故的攀谈的长期避难所。
诚然每个人都有在家中舒展释放的权利,但一切自由都有一定的限度,就是在不损害他人权益的条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