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实践中,电视剧要在开端的起因下功夫,赋予其以一定的新意

娱之萌宠 2023-06-03 14:41:12

戏剧理论家焦菊隐曾提出“豹头”一说。

他认为:“写戏,开始要像豹头,就是说,提出的问题和事件,总是很单一、很醒目,或者很惊人的,使观众一下子就能懂得。

但是,以后的发展却要变幻莫测。既有这样变化的可能,也有那样变化的可能,向观众提出悬念,使他们一下子就被揪住。

电视剧的开场戏最好的状态是产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审美效果。

在开篇方式上,大体有两种:一种是从交代事件的背景、人物关系、环境氛围写起;另一种是一开始就通过一个具体事件或者一个细节将矛盾冲突展开,利用悬念抓住观众,之后围绕这个悬念引出情节。

于此而论,前一种即是起动之揭示,后一种则为起因之呈现。

之于电视剧,如何抓住观众的眼球,涉及多种元素的运用,起因当属其中的最为重要的一项。

创作实践中,电视剧无论如何都要在开端的起因营造上下功夫,赋予其以一定的新意。

缺乏合乎情理之“起因”,通常也不会产生有力的叙事进程。

之于叙事开端,起因是一种发起行为,它的作用是呈现动因。

开端的动因,往往复杂多样,有总有分、可强可弱、或显或隐,而无论它采取何种形式来表现,都要落实于行动中,或由人物显出,或由情节现出。

此类问题,在早期叙事理论研究中已有涉及。

如在《故事形态学》中,普罗普就曾认为,“故事通常从某种初始情境开头……尽管这一情境不是一个功能项,它依然是一个重要的形态要素”。

而事实上,民间故事的开端构成,既不是初始情境,也非第一功能项,而是二者的组合。

也就是说,作为故事起因,人物“离家外出”的整个活动过程是由若干小动因组成,如人物为何外出,第一次外出的过程及结果等。

以电视剧《红楼梦》为例。剧版将原著的前三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浓缩为第一集。

将甄士隐的故事大幅缩减,冷子兴旁叙贾府情势的桥段在剧中则借由林如海向贾雨村托出,随后便转至林黛玉进京入贾府的情节。

剧版的艺术改编,使林黛玉的“离家外出”以故事本事之首自然而然地成为不同于小说的叙事开端。

在剧中,林黛玉的“离家外出”虽是红楼故事的第一功能项。

可其中亦有多种动因,如母亲离世是她外出的动因,她的行动又构成入府情节的动因,而从家乡动身到入府拜会众人的整个情节又是后续事件的因,环环相扣,结成又一环。

在《千面英雄》中,坎贝尔提供了更为深入的开端起因研究。

他以“英雄的冒险”的“出发”事件为起因,从“冒险的召唤”“拒绝召唤”“超自然的助力”“跨越第一个阈限”到“鲸的腹腔”的可能时序则为其内动因。

以电视剧《西游记》为例,它的第一集题名为“猴王出问世”。

第一个场景就是仙石迸裂、石猴出世。此处便是无中生有的起源叙述;后一场景便是天庭震动,玉帝下令查看,此处当为二者相抗的伏笔。

石猴来到花果山、入得水帘洞,被群猴尊为美猴王,但见一老猴死亡后,受群猴撺掇而欲习长生不老之术,由此下山学艺。

从菩提老祖求得法名、学得本领,返回花果山。

在剧版开端中,猴王出世可视作西游故事的总因之一。

当孙悟空开始第一次英雄之旅,出发的动因是求长生,回返的动因是师父遣还,学成归来的情节、本领加身的人物又共同构成此后若干事件的因。

综合上述,可初步将叙事开端起因功能的动因呈现作用界定为:人物行动的动因和情节发展的动因[,以及作为动因的情节或人物本身。

在电视剧中,叙事开端的起因叙述并不复杂,常见的即为倒叙和正叙。

倒叙,是从故事结尾或中间开始,于叙述中顺叙或补叙故事起因;理论上,它不是故事的真正源起,但往往在切入叙事起点时已为故事找寻出新的开端。

正叙,是从故事的发端开始讲起,如叙一人就是由出生到离世,此开端方式虽原原本本,但也不一定是完全的起源故事,因为一切故事都是对时空之流的截取。

具体实践中,多数电视剧是倾向于正叙的,这就需要在叙事开端将起因如实呈现。

在此,将以电视剧《连城诀》为例,比较它与原著叙事的开端差异,简析此论点。

小说《连城诀》开端的几段文字,首句“托!托托托!”绘声,次句“两柄木剑挥舞交斗”绘影,后句“湘西沅陵南郊的麻溪铺乡下”交代地点及人物。

它的第一章题名为“乡下人进城”,讲述了铁锁横江戚长发带着徒弟狄云、女儿戚芳来到荆州,为他的大师兄五云手万震山祝寿,狄云因遭羞辱而用新习得的“连城剑法”反击,随后万震山计“杀”戚长发。

此后,关于“连城诀”之源起,则在后续由不同的人物倒叙而出。

电视剧《连城诀》的第一集,主要讲述的是:六朝时,时世动荡,梁元帝被魏兵所杀,一批价值连城的宝藏成为千古之谜。

八百年后,江湖传闻,藏宝图被拟作一道口诀隐于天下无敌的连城剑法中,绝世武功和连城财宝,引人趋之若鹜。

域外血刀门在血刀老祖的率领下,欲血洗中原;梅念笙大侠带着万震山、言达平和戚长发三个徒弟,抵挡血刀门。

梅大侠凭一己之力,重创血刀老祖,自己也身受重伤。

三位弟子起贼心,欲杀害师父夺得剑谱,梅受重伤跃入江中。

梅念笙后被丁典救起,临终前将连城诀传给了他。

而万震山三人则因剑谱不翼而飞,欲大打出手。

对比可见,剧版是将故事时序予以还原,将原本的倒叙转换为正叙。

“连城诀”的形成,是故事的原初起源,所有反派人物的行为动因,均围绕夺得秘籍、寻得宝藏展开。

血刀门的荼毒,是梅大侠受伤的动因;因梅大侠受伤,三位徒弟才敢起杀心。

第一集结尾,是好人丁典承受衣钵,三恶人各怀鬼胎。

结合后文,此开端虽非主线,主人公狄云尚未出现,但正邪交抗的旋涡实则已将他笼罩。

剧版《连城诀》叙事进程的一切根源,皆能在它的第一集中发现痕迹。

推而论之,电视剧叙事开端中,人物行动和情节发展的动因是密集的、细部的,作为动因的情节或人物则是核心、整体的。

关于叙事开端,从理论上做深入思考,是必要的。

基于“进程”来看,“发起”(Launch),是詹姆斯·费伦对于小说叙事开端第二方面的作用描述。

他认为,“发起”是“叙事中第一组事关全局的不稳定性及张力的揭示”,它可能来得早,也可能来得晚;叙事中的这一时刻标志着开端和中端的界限,因为在那之前叙事还没有确定明确的方向;站在第一次阅读的读者角度看,最初的感知将是试探性的,他们将在随后的过程中寻求确证或不一致。

]由此而论,人物行动和情节发展的动因之于叙事开端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却是作为动因的情节或人物本身。

因为唯有它们才能为叙事进程揭示和创造第一个具有整体性的“因”(这种“因”,近似于本研究所提的“势能”;这也是为何在我看来,在开端中,叙事势能要强于其他小动因的原因)。

另外需要补充的是,这一事关全局的起因发起除出现时间早晚之外,其叙述长度是可视实际情况而定的,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段落。

对于电视剧的叙事开端来说,规律也是近似的、相通的。

比如,电视剧《红楼梦》第一集的结尾,创作者有意将林黛玉与贾宝玉见面前的那一刻定格,这是一种勾起观众欲望的技巧,也是一种发起行为。

因为随着第二集开头两人的初识,全局性的叙事动力由此生成,红楼故事也正式由开端过渡至中端的开启。

0 阅读:4

娱之萌宠

简介:关注娱宠,了解更多娱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