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乾隆年间,广西平南大乌里有这样一位甘姓名医。他每次诊病都会带着一个葫芦,按脉诊病、确定病理后,便从从葫芦中拿出几粒朱砂色、如绿豆般的药丸让病人服下,经常“起九死而俱生”,当时的中书舍人梁之瑰去京都供职前,还特意讨要了百余粒药丸备用,可见这小小药丸竟有如此大的功效。
而炼制这些“神药”的,便是这位甘姓名医——甘庸德。
甘庸德,字元夫,又字玉山,别号一剂先生,清代乾隆时期人,家住平南大乌里,因长于医术而闻名。年少时喜欢读书,闲暇之余常看岐黄之书,所以擅长太素脉经,深得刘河间、朱丹溪医中之意。甘庸德记忆力很好,能日记万言,背诵不忘。15岁时,他就学会了按脉诊病。
年少轻狂 一诊出名
甘庸德在医术上可谓天赋异禀,年纪轻轻便可为同窗诊脉治病。然而,他的出众天分与轻狂举止引来了人们的妒忌,于是当时有一个狂士便与同伴合谋,准备装病问诊,故意让甘庸德难堪。
于是,当甘庸德回到私塾的时候,装病者赶忙上床拥被,呻吟不止,一帮人便请庸德为这人按脉诊病。甘庸德把脉后便发现了玄机,只说“无病”便欲拂袖离去。可这些正等着看他笑话的人还没满足,便强行要求他复诊,甘庸德还是说“无病”。
如是三四次后,甘庸德的表情却变了,凄惨地说:“唉,一开始没有病的,现在膀胱发了病,便溺散入四肢,几个月后他就要死了!”装病的人大惊,赶忙起来去换衣服,众人一看:遗溺遍地。
原来在甘庸德回来的时候,装病者正要解手,却为了欺骗甘庸德、看他的笑话而强行忍耐着,诊脉结束时已经到了极限,却仍然极力抑制,因此病入膏肓,月余之后果然死了。由于这件事,甘庸德在乡间出了名,登门求医者络绎不绝。
神医妙手 才堪华国
甘庸德医术精湛,名超凡俗。
甘庸德有一个族弟在平乐县做官时患了重病,医师们都束手无策,于是立刻快马加鞭返乡请他医治。到家时,族弟已经奄奄一息,家人都绕床哭泣,一片愁云惨雾。而甘庸德略为按脉,对家人说:无妨,现在出去买十余钱甘草回来,再准备糜粥。家人按照他的指示,先让族弟服下甘草,果然不久便醒了过来,再喝下糜粥,次日服用一两副汤剂便痊愈了。
甘草
甘庸德说:族弟本来没有大病,但平乐县的医师们情急之下温、凉、补、泄乱投,导致这些药水火药性相冲,因药愦乱,于是要先用能解百毒的甘草治其标,发了病汗人就能醒过来,久病无食,苏醒后一定很饿,就要吃糜粥,吃完就好了。
可见甘庸德医术出神入化,后来县令尚政文生了病,服用他的方药,痊愈后书“才堪华国”四字的匾额赠送给他。
现在的平南县
甘庸德生平著有《药性赋》、《锡葫芦赋》、《药王游猎赋》,炼药为丸、开布药方挽救了无数生命,然而药丸制方却始终不曾授予他人。他去世的时候,梁之瑰已退休居家,为其书挽联云:“济世有方,医术竟难治老;长生无限,仙方何不传人。”
这位传奇的甘氏中医拂袖而去,隐入历史尘烟,但他的故事与悬壶济世的精神永留我们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