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用好中国语言,点亮你的精彩人生

京都闻道阁 2024-08-19 10:45:58

文丨廖惠尧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社会交往的普遍化,当代中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人们形成更大共同体和更加丰富多彩的共同文化,各个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文化交流的空前活跃,迫切需要熟悉中国语言包括文字的人才。

语言,是人类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包括口语、书面语、手势语等,是一种自然发展起来的规则系统。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主要表达方式。

语言,又称为打开知识,打开思维,打开各类舞台宝藏大门的金钥匙。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成果。

中国语言,归属中国汉藏语系,从汉字创造至今已有6000多年历史,一代一代传承,据统计汉字多达10万,常用3000字足矣。

学习中国语言,最直接的好处是积累语言知识,丰富创造力,想象力,激发思维与应变能力,提高艺术素养,提高智商、情商、财商。获得自信,拓展、丰富视野。

由于中国语言拥有表意、简短、意合等特性,时间跨越6000多年,意境千变万化,内涵博大精深,要想学好中国语言,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故要有打持久战之准备,语言不仅从书本中学,更多的是要在社会活动交谈中反思,在为人处世里实践,在人生旅途上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国语言永无止境。

中国语言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和文化发展的直接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祖先智慧结晶,数千年一代一代变迁,汉字从未改变,而且语言更加丰富多彩,新添内容更具时代感。从远古时代一直传承延续的坚韧,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这就是骨子里的文化属性。实践证明,凡是民族的、传统的都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都需要用中华民族祖先创造的中国语言与人相处、沟通、交流,任何一句话该不该说,怎么表达,并非先天形成.是经过学习磨炼而成就,里面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文学技巧。

中华民族祖先创造了许多的文字、语言,通过点、横、竖、撇……创造了无数广泛流传的汉语和文学作品。

一字一意,一句多义,令人惊叹,更令热衷学习中文的外国人深感难度,惊呼学好中文比登天难!故对中文既爱又怕。据联合国调查,中国文字是世界最难学的文化之一,但是喜爱者日益增加。

汉字是中文的基础,虽然,汉字汉语难认难写。有一篇文章专述“4与6”,看后令人叫绝,现摘抄两段以飨读者:

“天”有4画,“地”有6画,懂这个4、6,就知道我们生活在天地之间,就要敬畏天地,“父”有4画,“母”有6画,懂得这个4、6,就要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孝敬父母。……

“凶”字有4画,“吉”字有6画,懂得这4、6,就要谨慎行事,凡事三思而后行,才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如遇上不知天,下不知地,生而为人不知孝敬父母,不懂尊老爱幼,为人夫为人妻,不知夫妻如何相处,为学不懂文字,不知道孔子老子是何人,为人处世不知道逢凶化吉,如此这般,行走于江湖之上,为人处世必然是不着4、6,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我们祖先在造字之时就已经把字形,字意,美德传统都植根于其间,古人的聪明才智是我们今天仍不能及的。细细想来,古人的智慧永远与日月同辉。

中国语言对许多人来说,单个字认识没有问题,连起来读未必能行。多些词汇连在一起就患难了,举例如下:

人要是行,干一行行一行,一行行行行行。行行行干哪行都行。

另一种人们熟悉的句子,在于理解含义: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语言是把双刃剑,能把人护在身后,也能令人痛彻心扉。

说话有尺是涵养,言多必失损形象。

一句好话,让人像久旱中如春风化雨,点滴入土,又让人如沐春风,暖身又暖心。

一句狠话,让人心灰意冷,如同当头一捧,头晕转向。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生于社会底层的一代影星阮玲玉,像一颗灿烂的明星在电影舞台刚刚升起而闪电般坠落。因其卑鄙的丈夫及小报消息罔顾事实造谣中伤,社会上一盆一盆脏水往她身上泼,大街小巷都是她的流言蜚语,她,一个年仅25岁的少妇,正像美丽的鲜花正要绽放,却不堪重负,吞下了安眼药,留下两封遗书,决绝地永远离开人世。

可以说,阮玲玉是人为被语言纹杀的。

印证了一句话:柔软的舌头能挑断一个人的筋骨。

语言有时比暴力更伤人。

柔软的舌头能捧人上天,可能成为人上人。但是,也会将人打入地下18层。

我曾阅读过曹德和先生《汉语的衔接》》,和查尔斯《神话语的权能》第八章“舌头的能力,口舌伤人。教诫人们:

祸从口出,小心言行。

要培养善言习惯,让语言成为温暖人间的阳光。

暖心之语可轻而道出,而伤人之言,务必慎之又慎。

俗话说,言多必有失,人常因口舌之快而自毁。

沉默是金,慎言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老祖先留下还有一句,多种花,少种刺。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离不开说话,很多时候祸从口出,学会语言技巧至关重要。不会说话令人生厌,“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终于言值。”

当然学习和运用语言,勿忘坚持原则,勿忘底线。

过去阅读过些许文章,翻开笔记看后仍有颇深印象。经常阅读,仍有益处。

说话是本能,会说话是本事。这里讲的“会说话,”并非说阳奉阴违和非原则性的话,而是对人有好处、有帮助的话,而又让人舒服的话。

说话和做事一样,能体观一个人的品质,所以说话要算话,要说实话,不说大话,不说假话、空诰、套话。

说话要换位思考,站在听者的角度,想想听者是否爱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爱听的话,别人不一定爱听。

遵循老祖宗的教诲,有些话尽量不要说:

戳人伤痛的话不要说。

有损人际关系的话不说。

讽刺挖苦别人的话不说

得罪人的话不说。

贬低别人的话不说。

……

有的人也许生性心直口快,直言不讳,喜欢言人之短,戳人伤痛,别人哪里伤,就往哪撒盐,怎么痛快怎么说,谁不知话一出口,难以收回。

有一种人应该值得反思,在外面对人说话显得彬彬有礼,温柔贤淑,有品位有教养,但是,在家里却变成另外一种人,说话的语速、语调,快而高,他(她)也很爱自己的亲人,却错误认为亲人不必讲究这么多,因此对家人说话往往居高临下,字字诛心,句句刻薄,其后果极易击溃亲人的信心、爱心。

试想,一个对自己亲人如此不亲不敬,对别人“好”,不就成假象吗。这属哪门子气质?

一个智慧的亲人,更应该制造最美好的家庭氛围,大事不责,琐事不争,不翻旧账,让家里充满着温馨和浓郁爱意。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但愿和谐充满天下。

古人有句话,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修一张富贵嘴,享一世富贵命。你嘴上说的话,就是你的人生。

归根结底,最重要的是要学好和掌握语言技巧,重视总结经验,在为人处世里磨练,在生命中留德。

中文词汇极为丰富,学好了汉语,也会推动学好相关知识,必然彰显一个人的文化修养,体现一个人的高尚品质。此乃利国利民之举。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越来越被世界所重视,中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逐步被世界了解和尊崇。中国文字、语言正在深刻影响中文爱好者,学好中国语言是时代发展内在要求,是吸收最新科学文化,丰富知识结构的直接途径,是文化交流中获得信息的最有利的手段。

愿所有中国语言爱好者,通过认真学习,努力磨炼,熟练掌握语言技巧,言谈有尺度 ,语气有温度。在学习提高中点亮你的精彩人生。

☆ 作者简介:廖惠尧,曾任职教师,后参军入伍,历任海军某高炮团战士、文书、书记,某基地政治部秘书处秘书,舰队秘书处秘书兼秘书科长,长期从事军队文字工作,后转业广州任某单位党委书记兼总经理,并兼任香港公司董事长,因工作为军队报刊杂志提供许多文稿,并予采用,先后印制书籍三部,深受官兵喜爱。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

1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