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省2亿!中国女科学家用9个月,攻克美国垄断了50年的核心技术

谦语谈书风 2025-04-13 15:15:31

2002年,美国通用电气狮子大开口,向中国索要 2 亿的巨额专利费。

被拒绝后,还嚣张的表示,就算再给中国 20 年,也攻克不了他们的压缩机技术。

在国家能源工程陷入绝境之时,女科学家崔连顺挺身而出。

仅用了9个月的时间,就打破了美国长达50年的技术垄断!她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美国的挑衅

2002年,政府计划修建全长4000多公里的天然气输送管道,就是现在所说的西气东输工程。

但是,长距离管道的输送,有一个很现实的的问题——就是如何维持天然气的传输稳定性。

所以,有一个东西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乙烯压缩机。

但当时的中国,并没有这方面的技术。

而且,在全球市场上,也只有美德日三家拥有这项科技的专利。

政府方面对比了一下价格,最后向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发起了合作邀请。

但对方的的态度却令所有人大跌眼镜。

通用公司跟中国方面就该问题进行商讨的时候,居然狮子大开口。

张口就要2亿的天价专利费。

要知道,全程4000多公里的燃气管道,每隔200公里就要安装一个

专利费、人工安装费、机器费、维修费......

这得多少钱才能满足美国的胃口啊!

他们哪里是过来谈判的,简直是过来抢劫的吧。

中国方面当然是严词拒绝,这么高的价格是不可能接受的。

没想到美国方面依旧嚣张的表示,再给你们二十年你们也造不出来这个东西的,所以他们少一个子都不卖。

当时,还在沈阳鼓风机集团担任总工程师崔连顺,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气不打一处来,把手里的杯子都给摔了。

“他们这是看不起谁呢?”

崔连顺立马带领自己的团队,从国家手中接过了这项任务。

成为中国攻克“三元压缩叶轮”技术的第一梯队。

实验室的不眠夜

当时,国内没有任何关于该技术的资料能够给他们提供参考。

崔连顺只能带着自己的团队团队,从零开始学习。

但乙烯压缩机的精细程度实在是太高了,不仅要在每分钟数万次的旋转中保持绝对平衡,还要求整体误差不能超过头发丝的百分之一。

团队里的其他技术人员,看着崔连顺这么乐观,还是忍不住担心的问道。

这样贸然接下这个担子,是不是有点草率了。

而且,他们目前的水平,根本触碰不到叶轮的核心技术,更别提自主研发了。

但崔连顺却不会这样想,事在人为,只要他们肯下功夫,埋头苦干,她不相信有什么有什么问题是他们解决不了的。

自从决定担起这个责任开始,崔连顺就以身作则,整天待在实验室里研发创造。

担心她的丈夫只能把饭给她送到工位上,但很多时候,她还是放凉了都想不起来。

到了后期的关键时刻,团队里的所有人都要在实验室里安营扎寨了。

不仅吃喝拉撒全在里面,连行军床都安排上了。

但实验进展的并不顺利,在连续报废了37个叶轮原型后,团队里的年轻工程师崩溃的喊道:“美国人是不是给我们下咒了?”

崔连顺却丝毫没有这些消极情绪所影响,依旧拿着砂纸细细打磨手里的模型。

失败就是失败,重新再来就好了。

受到总工程师的鼓舞,团队里的其他人也很快振作起来了。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第38个叶轮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中国的反杀

2003 年,崔连顺带领整个团队奔赴内蒙古, 对三层楼高的压缩机组展开户外操作实验。

当时,西气东输工程已经推迟整整两个月了。

所有希望就像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头,压在了崔连顺团队的肩头。

在第108次户外试验开始时,全场的气氛都紧张到了极点,崔连顺本人也是神情凝重。

随着启动按钮按下,大地剧烈颤动,仪表盘指针疯狂跳动。

叶轮转速居然突破了设计极限的 110%!

几名实验人员担心机器受损严重,刚想要按下停止按钮。

一旁的崔连顺却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堵上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坚持要求:“再撑 10 秒!”

为啥要撑这 10 秒?因为只要叶轮能扛住这极端工况,那就意味着中国技术比美国的更抗造,更牛!

19 秒后,机组传来稳定运转的声音,试验成功了!

九个月来的坚持与付出,在此刻化作崔连顺眼中激动的泪水。

崔连顺团队这一成功,可以说是中国科技的一大突破!

直接让西气东输工程摆脱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更是让中国在高端压缩机领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巨大跨越。

当完全中国制造的首台压缩机正式投入使用那天,美国通用电气坐不住了。

立马派人过来 “一探究竟”。

那些人一出现,眼神里就充满了怀疑,就好像崔连顺团队是偷走他们宝贝技术的 “小偷” 一样。

崔连顺看到这一幕,非但没有生气,反而从容地笑着递上检测报告。

大方说道:“热处理的温度曲线可是我们自主独创的,要是你们有需要,我们也能分享下经验。”

不仅如此,更让美国佬惊掉下巴的是,咱们国产压缩机成本连进口设备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可使用寿命却延长了 40%。

这性价比一对比,简直是把美国货 “按在地上摩擦”,让他们毫无还手之力。

此后,中国团队乘胜追击、再接再厉,又成功造出了 120 万吨级乙烯压缩机。

在相关技术领域稳稳地站在了世界领先的位置。

曾经在中国市场上肆意妄为、漫天要价的通用电气,这下彻底没辙了。

五年之后,只能灰溜溜地撤出中国市场,沦为了行业内的笑柄。

如今,中国的压缩机技术更是一路 “披荆斩棘”,强势走出国门。

从冰天雪地的俄罗斯北极油气田,到酷热难耐的沙特沙漠管道,到处都能看到中国压缩机高效运转的身影。

结语

华夏泱泱大国,有的是人才和技术,他们的科技垄断行为,不仅没有对我们造成影响,反而激发了所有人的斗志。而且,我们也不会像他们那样吝啬,反而积极向其他国家提供帮助,这就是大国的格局,他们还是太嫩了些。

【参考文献】

1.烽火杂志-2022.01.20-《美国垄断关键技术50年,我国女专家9个月打破,为国家一天省2亿》

2.中国纪录片网-2013.11.22-《大国重器》

3崔连顺个人百度主页

15 阅读:1941

评论列表

用户14xxx35

用户14xxx35

8
2025-04-16 11:30

向崔连顺和她的团队致敬!点赞!!!你们是国家的栋梁,我们的女英雄!!!![点赞][点赞][点赞]我[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改名字不是我习惯妹纸

改名字不是我习惯妹纸

4
2025-04-14 11:06

这牛逼了,哪里都应该有我们的天然气管道。。。[得瑟]

良好表现

良好表现

2
2025-04-15 21:28

百姓给国家的贡献,那百姓的是什、

谦语谈书风

谦语谈书风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