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不仅记录了五位先锋女性的私人生活,还为我们揭示了女性书写的力量。
在战火下的伦敦,在伦敦的梅克伦堡广场上,有五位女性曾在这里居住过,虽然不是同一时空,但是在广场度过的这段时间,对她们的人生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她们是:
意象派创始人之一、现代女诗人——希尔达·杜利特尔
首批牛津大学女毕业生之一、推理小说家——多萝西·L.塞耶斯
英格兰首位获得全职大学教职的古典学学者——简·艾伦·哈里森
首位获得阿尔伯特·卡恩环球旅行奖学金的女性——艾琳·鲍尔
意识流文学代表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
这本书的作者弗朗西斯卡·韦德创造性地把这五位本无直接关系的先锋女性,通过“梅克伦堡广场”这个共同的地点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为我们讲述了她们的自我觉醒。
书中首先讲了希尔达·杜利特尔的故事,这位颇具天赋的美国女诗人从小就看到了身边的女性正在过着被忽视的生活,也意识到了传统女性角色所受到的束缚是多么不堪忍受。
上大学时,她挑战权威,却遭到压迫。后来她遇到了诗人庞德,庞德性格傲慢,掌控欲强,不仅是她的初恋,还是她的文化启蒙者,两人曾经有过婚约,但是因为庞德的突然离开,这段婚约也因此告终。
后来,在欧洲旅行时,她遇见了艺术家弗朗西斯·格雷格,两个人成了灵魂伴侣,希尔达写下了很多爱情诗送给她,但是弗朗西斯最后还是没有选择留下来,而是回到美国订婚了。
追求自由、不想回美国的希尔达选择留在了伦敦,她不仅交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还结识了理查德·阿尔丁顿,坠入爱河的两人很快就结婚了。
婚后两人也曾甜蜜相伴,但是随着战争形势越来越紧张,再加上希尔达怀孕生下死胎,夫妻二人慢慢地产生了隔阂。
后来,阿尔丁顿接二连三地找了新的情人,而希尔达竟然也接受了。
这段在梅克伦堡广场的生活经历,让希尔达明白了:真正的自由意味着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没有任何人可以规定她的身份,给她设限。
于是,她离开了梅克伦堡广场,去寻求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帮助,通过写作来表达遭受的痛苦。
她将女性的声音和经历放在了自己的作品中,通过精神分析修复破碎的心灵,在书写中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希尔达离开梅克伦堡广场44号后,又有一位女性住进了同一间房子,她就是多萝西·L.塞耶斯。
塞耶斯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成年后,她想要实现创作方面的抱负,但却因为对未来的迷茫和来自外界的打压而迟迟没有结果。
当她来到梅克伦堡广场后,她开始认真创作小说,塑造了“彼得·温西爵爷”这个侦探角色。
塞耶斯一直都渴望找到一个能与自己并肩作战的人。在某种英雄崇拜情结下,她和比自己年长十二岁的库诺斯在一起了,可库诺斯只会一味地嘲讽她、打压她、否定她。
库诺斯的态度让塞耶斯很受打击,但是塞耶斯却并没有因此放弃写作。
后来,她和库诺斯分开了,又经历了被抛弃、生子等痛苦,她最终选择了追求自己的事业。
在塞耶斯看来,女性应当在一段给她提供支持、提供滋养的联盟中追求自身的智识自由。
于是,她在侦探小说中创作了“哈丽雅特·文”这个角色。
在她笔下的侦探小说中,温西爵爷爱上了哈丽雅特,并成功救她出狱,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两人应该就会这样步入婚姻。
但是塞耶斯却基于自己的人生经历,选择赋予笔下人物自由,让哈丽雅特拒绝了温西爵爷的求婚。因为她明白,建立在感激基础上的婚姻是很难长久的。
她在《失衡的时间》中说道:世人总以为,要治愈受过情伤的心灵,可供依靠的宽阔胸膛才是良药。可事实上,哪比得上值得全力以赴的工作、充满活力的身体以及暴富来得药到病除。
正如塞耶斯所表达的:生而为人,女性想要的和男性并没有本质区别,不过就是有趣的职业、享受乐趣的合理自由以及情感寄托。
书中还讲述了其他几位女性的人生故事,在她们的故事中,我们能看到女性的成长和觉醒。
希望所有的女性都能从她们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去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去过一种蓬勃旺盛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