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实施“工会+仲裁”劳动人事争议一体化防控工程

青州融媒 2024-10-15 15:21:49

“真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工会干部和联合调解人员真是我们农民工的贴心人!”近日,农民工李师傅感激地对青州市总工会工作人员说。

今年53岁的李师傅是一名在建筑行业工作了十多年的农民工。去年底,他所在的建筑公司因资金链断裂,拖欠了他和工友们数月的工资。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际,李师傅得知附近新成立的工会调解工作室专门处理劳动纠纷,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打了工会的热线电话。接到李师傅的求助后,调解工作室迅速行动,由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仲裁员、律师等联合成立调解小组展开工作。在听取李师傅的诉求后,调解小组与公司管理层积极沟通,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确保了李师傅和工友们被拖欠的工资共计20余万元得以顺利发放。

今年以来,青州市总工会探索适应本市的劳动人事争议化解 “新时代枫桥经验”,与青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联合实施 “工仲号”(工会+仲裁)劳动人事争议一体化防控工程,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和仲裁机构在劳动人事争议预防、调处中的职能作用,进一步推动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激活“法律援助、纠纷调解、源头预防”三大功能,将劳动争议化解在基层。

为保障该工程落到实处,青州市总工会多层次搭建劳动争议预防平台。落实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工作制度,广泛开展企业法治体检和普法宣传活动;其次,健全仲裁、工会和检察院多方联席工作机制,常态化召开沟通联络会议,及时了解职工、企业诉求,将纠纷争议发现处理在基层;此外,畅通“12351”信息反馈渠道,建立流动调解工作室17处。同时,在全市范围分领域组建由工会主席、职工代表、劳模 (工匠)代表组成的14支联合调解队伍,夯实了调解组织基础。

“以前总觉得维权难,现在有了家门口的仲裁庭,我们也有了底气。”女职工张大姐感慨道。张大姐在一家服装厂工作,因工作环境差、加班时间过长且未得到合理补偿,她与几位同事决定通过相关部门向企业维权,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由于企业在镇驻地,离市区较远,提到劳动仲裁,张大姐总觉得不但程序复杂,且往返奔波费时费力。但通过镇总工会设立的劳动人事争议 “流动仲裁庭”,张大姐很快就解决了纠纷。这让张大姐和几位同事非常满意,从此对工会 “娘家人”的作用有了更切身的体会。

为让职工维权服务更加便利,青州市总工会在本级设立了劳动人事争议 “派驻仲裁庭”,在镇街总工会设立4处劳动人事争议 “流动仲裁庭”,有效地扩大了劳动人事调解仲裁机构服务半径,进一步推动维权服务触角不断向基层和社区延伸,帮助当事人少跑腿、多办事。同时建立 “工会+仲裁”综合服务专窗,设立工会法律服务律师站,发挥签约律师作用,为职工提供法律服务,全过程保障劳资双方合法权益。

据统计,自2024年3月工程启动以来,共调解劳动人事争议503起,工单办结率达98.3%,有效降低了劳动者维权成本,保障了众多 “李师傅” “张大姐”们的权益。

(通讯员:付智宇、于思雨)

1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