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冬至!“冬至在头,冻死老牛”,今冬是“60年一遇”的冷冬?

古城青衣 2023-12-21 22:32:05

岁月静好,春风迎面,每当青丝渐白,唯有记忆犹新。

我们这一代,幼时过年的温馨难忘。

年味飘香,妈妈翻江倒海变着花样让餐桌丰盛。

手工制馄饨皮薄如纸,馅饱满酥软;猪油大饼金黄酥脆,入口即化;糖粉撒上,糯米团团圆圆,鲜艳欲滴。

我们披上崭新棉衣,蹬上柔软布鞋,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那甜甜的,暖暖的记忆,至今回味无穷。

我们80后的过年记忆,是属于老城区那特有的墙角味道。

冬至这天,正值一年中日照最短的时候。

但在我们心目中,冬至却是一个温暖节日的代名词。

一大早,妈妈就起床摇醒我们,急吼吼地赶着去赶早市。

我们顶着寒风,去老远的面粉店给妈妈挑选最细的小麦粉。

路过糖果店,妈妈也会买些白糖红糖回家做甜水。

我们手捧着香喷喷的热腾腾的烧饼和油条。回到家里,屋里笼罩着水蒸气和面粉的香气。

妈妈的手忙活个不停,一个个漂亮精致的饺子在案板上堆叠如山。

冬至这天,我们总是吃得暖烘烘的,仿佛一年中最幸福满足的一天!

今年冬至

从天文学角度来说,冬至标志着一个太阳年的分界点。

什么是黄金面呢?

简单来说,就是围绕地球运行的一个想象球面,我们用它来描述太阳、月亮和行星的位置。

这张黄金面被分成360度。

太阳天天东升西落,在黄经面上就是天天转动1度。

而当太阳转到黄经270度这一点,正好是冬季的分界日子,所以人们称这一天为“冬至”。

冬至这天,北半球的白天最短,所以寒冷的感觉最盛。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的冬至,出现在12月22日这一天。

看来老天爷也正式为我们宣告,金寒梅花,正要绽放灿烂。

冬至这天过后,北风就要嗖嗖刮个不停了。

接下来的九九八十一天,都是鲜见阳光,刺骨寒冷的数九天。

我还记得小时候,妈妈总是在这段时间不让我们外出玩耍,生怕我们着了凉感冒。

我们只好窝在被窝里打牌玩游戏,偶尔闹着要出去。

还会被妈妈一记“凶神恶煞”的眼神吓回去。

没错,对于古老的农历来说,冬至正式开启了大地宁静的休眠期。

那时的我们只有紧锁门窗,围坐火堆,捱过这漫长的寒冷时节才行。

炉火熊熊,苍茫大地一片冰雪封冻。

严冬的脚步近了,寒风呼啸,炊烟袅袅。

我们端坐窗前,看那密密的雪花飘洒而下,一时间竟有些出神。

眺望远方,白茫茫一片,似乎预示着难捱的漫漫长冬。

这让我不禁想起,古人常说的“冬至在头,冻死老牛;冬至在中,单衣过冬”这句老话。

用通俗的语言,描述了冬至前后不同阶段的冷暖变化。

“冬至在头,冻死老牛” 是何意呢?

冬至这至阴极点,预示着寒冷的巅峰即将来袭。若它来得过早,那接下来漫长的冬日肯定难熬,所以有“早冬至”之说。

想象一下生活在旷野的老牛,突然降临的严寒让它措手不及。

巨大的身形若无充足储备,很容易就会在风雪中冻毙。

所以“冻死老牛”成为早冬至的象征,警示人们提早做好防寒准备,才能减少损失度过难关。

其实,在古代社会,农民的生计全靠天吃饭。

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要随着春去秋来调整劳作。

一旦遇到早冬至,预示着漫长寒冬的来临。

这时候最要紧的,就是尽早准备足够的粮食燃料,迎接长达数月的酷寒。

“冬至在中,单衣过冬”。

“单衣过冬”还和地理位置有关。

北方入冬早,温度变化大,光着单衣难以抵御严寒。

所以,北方人听说这句话,只会心生嗤之以鼻的态度。

而南方属于亚热带气候,即便在冬季气温也很温和宜人。

“冬至在中”正值一年温差最小的时候,太阳照射时间较长,再加上南方少雨雪,所以热量蓄积比较充足。

这时候南方人完全可以只穿单衣也能愉快地度过寒冷季节,所以这句谚语也就有了现实依据。

由此可见,“单衣过冬”这一说法中所反映出的地域差异。

它点明了,中国北方和南方在气候上本就存在的巨大反差。

也让我们看到,古人根据当地情况制定季节规则的精细与用心。

原来如此,今年2023年的冬至出现在12月22日,对应农历十一月初十,正值农历月的开始阶段。

照古人的说法,这就是“冬至在头”,预示着会是个早冬至的年景。

接下来的几个月,北方各地很可能会经历一个异常寒冷的冬天。

这一点从最近的天气情况我们也能略见端倪。

入冬以来,中东部地区就频繁出现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

气温也比往年同期偏低2-4°C,让人直打哆嗦。

所以说,古人根据天文地理归纳出的谚语和智慧,与实际气候变化还是契合的。

看来我们必须要提高防寒意识,加厚棉衣羽绒服,才能安然度过2023年的这个极端冷冬。

各位,我们一起备足柴米油盐,携手共渡这段艰难日子吧!

3 阅读: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