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插花之器,在古人的审美里发现美

东方寻宝 2024-01-19 10:13:42

花插一词虽始于明代,但具体插花之器其实也不限于形式,一盆、一瓶,搭配得当,一些陈设瓷器,虽不一定用于插花,却也都可以成为插花之器。今天我们暂且不看插花,单纯地从一些插花之器感受古人的审美。

梅瓶

梅瓶是汉族传统名瓷,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

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品种。宋元时期各地瓷窑均有烧制,以元代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湛,其高超的烧造技艺,不朽的艺术价值,凝聚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贯耳瓶

贯耳瓶是古代汉族工匠烧制的瓷瓶之一。流行于中国宋代。器形仿汉代投壶式样,直颈较长,腹部扁圆,圈足,颈部两侧对称竖直的管状贯耳。哥窑、官窑、龙泉窑等多有烧制。清代亦有仿制。

琮式瓶

琮式瓶始见于宋,一般认为始出现于南宋,至于北宋是否已有琮式瓶生产,说法尚不统一。宋代盛行仿古之风,这种瓶式系仿照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玉琮外形加以变化而成。

胆式瓶

胆式瓶是瓶的一种式样。直口,长颈,削肩,腹下部丰满,器形似胆,故名。

洗口瓶

洗口瓶是古代汉族工匠烧制的瓷瓶样式之一,以瓶口似浅洗而得名。以明万历五彩镂空洗口瓶为精。

葫芦瓶

形似葫芦的瓶式,自唐以来,因其谐音福禄,为民间所喜爱,遂成为传统器形,及至明代嘉靖时,因皇帝好黄老之道,此器尤为盛行并多有变化。

盘口瓶

盘口瓶,瓶式之一,因瓶口为盘状而得名。一般为细长颈、溜肩、圆腹、圈足。北朝至隋的则短颈,平底。

玉壶春瓶

玉壶春瓶又称玉壶赏瓶,是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形。流行地区广,沿用时间长,宋以后历代各地窑场均有烧制。它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

基本形制为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它是一种以变化柔和的弧线为轮廓线的瓶类。其造型上的独特之处是:颈较细,颈部中央微微收束,颈部向下逐渐加宽过渡为杏圆状下垂腹,曲线变化圆缓;圈足相对较大,或内敛或外撇。这种瓶的造型定型于宋代,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直至现代。

天球瓶

天球瓶是受西亚文化影响极深的一种瓷器造型,创烧于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景德镇窑,多见青花。以海水龙纹为贵。永乐朝开始成为观赏式瓶,宣德年间较为流行。瓶形为小口、直颈、丰肩、假圈足、砂底微凹。因圆球腹硕大,像是从天降下来似的,故名。

柳叶瓶

柳叶瓶是瓶的一种式样。器型为撇口,短颈,丰肩,肩下削瘦至足,足内凹,器身细长,形似柳叶,故又有美人肩之称。

这些插花之器各有特点,但我们能从这些插花之器感受到古人的审美。

(原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25

东方寻宝

简介:10年省级卫视《宝玉石观赏石》专题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