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他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才型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多个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
苏轼在嘉祐二年(1057年)中进士,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他历任杭州、湖州等地的地方官,以其卓越的政绩和文采赢得了百姓的赞誉。然而,由于他的诗文直抒胸臆,触及了当权者的利益,引发了“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期间,他筑室于东坡之上,自号东坡居士,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和书画艺术的探索。
苏轼的词作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他的词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散文方面,他的创作题材广泛,涉及游记、碑传、论著等多种文体,文笔自然流畅,清新豪放,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七绝.吉祥寺花将落而述古不至 北宋 · 苏轼
今岁东风巧剪裁,含情只待使君来。
对花无信花应恨,直恐明年便不开。
这首诗是苏轼在吉祥寺赏花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至的遗憾和对花朵即将凋谢的惋惜之情。
首句“今岁东风巧剪裁”,诗人以“东风”喻指春天,描绘了春天里东风巧妙地剪裁出繁花似锦的景象。这里的“巧剪裁”既表现了东风的神奇力量,也暗含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赞赏。
次句“含情只待使君来”,承接首句,点明了诗人赏花的目的——等待友人的到来。这里的“含情”二字,既描绘了花朵含苞待放、含情脉脉的娇羞之态,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感。
第三句“对花无信花应恨”,诗人以花喻人,表达了对友人不至的遗憾和惋惜。诗人原本期待与友人一同赏花,但友人却未能如期而至,这让诗人感到十分失望。同时,诗人也担心花朵会因无人欣赏而感到寂寞和怨恨。
尾句“直恐明年便不开”,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花朵的担忧和感慨。他担心由于今年的失望和遗憾,花朵可能会失去绽放的勇气,导致明年不再开花。这里的“直恐”二字,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忧虑和不安。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描绘春天里花朵的美丽和诗人的情感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诗中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人,不要留下遗憾。
七绝.述古闻之,明日即至,坐上复用前韵同赋 北宋 · 苏轼
仙衣不用剪刀裁,国色初酣卯酒来。
太守问花花有语,为君零落为君开。
这首诗是苏轼在得知友人述古明日将至后,再次以同样的韵脚创作的作品,用以表达自己对述古的欢迎和对吉祥寺花开的喜悦之情。
首句“仙衣不用剪刀裁”,诗人以“仙衣”比喻吉祥寺中的花朵,形容其美丽非凡,仿佛是天上的仙女所穿,无需人间的剪刀来剪裁。这种比喻既生动又富有想象力,展现了诗人对花的喜爱和赞美。
次句“国色初酣卯酒来”,进一步描绘了花的美丽。“国色”原指女子的绝色容貌,此处借用来形容花朵的美丽,“初酣”则是指花朵刚刚绽放,如同饮了卯时(清晨)的美酒,微微醺醉,更添了几分妩媚和娇艳。
第三句“太守问花花有语”,诗人巧妙地以“太守”自居,与花对话,仿佛花儿能够听懂他的问题,并有语言来回答。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花的深厚情感。
尾句“为君零落为君开”,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诗人以花自喻,表示自己愿意为了述古(友人)的到来而零落凋零,也愿意为了他的到来而再次盛开。这种表达既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表达了他对重逢的期待和喜悦。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花的描绘和与花的对话,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欢迎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苏轼作为文人的独特魅力和才华。
七绝.游太平寺净土院,观牡丹中有淡黄一朵,特奇,为作小诗 北宋 · 苏轼
醉中眼缬自斓斑,天雨曼陀照玉盘。
一朵淡黄微拂掠,鞓红魏紫不须看。
首句“醉中眼缬自斓斑”,苏轼以“醉中”开篇,不仅表达了自己欣赏牡丹时的愉悦心情,也为全诗奠定了一种轻松、自由的基调。“眼缬”指的是眼中出现的光影斑驳,此处用来形容醉眼朦胧中看到的牡丹花色彩斑斓,美丽动人。
次句“天雨曼陀照玉盘”,苏轼用“天雨曼陀”来形容牡丹花瓣上如同被细雨轻洒的曼陀罗花,既生动又富有诗意。同时,“照玉盘”则是以玉盘比喻牡丹花瓣的洁白无瑕,进一步突出了牡丹的美丽和高贵。
第三句“一朵淡黄微拂掠”,诗人终于将笔墨聚焦到那朵特别的淡黄色牡丹上。这朵牡丹淡雅而不失高贵,微微拂掠间,仿佛带着一种独特的魅力,让人无法忽视。
尾句“鞓红魏紫不须看”,苏轼用“鞓红魏紫”来代表其他颜色鲜艳的牡丹,但在这里,他却表示这些牡丹都不必看了,因为那一朵淡黄色的牡丹已经足够吸引他的目光,表达了诗人对那朵淡黄色牡丹的极高赞誉。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牡丹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苏轼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和深刻领悟。同时,也体现了他作为文人的高雅情趣和深厚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