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泡、煮,哪个更适合老白茶?手把手教你好喝又正确的方法

小陈茶事 2025-03-29 12:24:12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在圈外人的眼里,能够娴熟运用盖碗泡茶的人,大概都练就了铁砂掌神技。

水刚烧开就往茶叶上浇注,又立刻合盖出汤,难道就不怕烫吗?

要说从来没被烫过手,或许很少有人能做到。

早期反复练习手法,手指被烫得通红是常有的事。

经过不断的练习和摸索,逐渐找准碗沿的防烫区域,泡茶也能变得游刃有余。

除非有些人习惯等待,总要坐杯十几秒、甚至半分钟再出汤,热量就会不断向外散发,蔓延至整个盖碗。

在这样的情况下,摆在面前的路只有两条。

要么强忍滚烫的温度、颤颤巍巍地出汤,随时都有盖碗从手中滑落的风险。

要么只能耐心等待温度持续下降,最后得到一泡浓度极高的茶汤。

显然,这两条都不是最佳解决办法,闷泡不仅影响出汤速度,也改变了茶汤口感。

可茶圈里总有人说“好的老白茶不怕闷”,甚至还煞有介事地发明出一套闷茶公式,看起来颇有信服力。

然而,喝老白茶又不是熬中药,闷泡时间越久只能证明浓度越高,对其他方面毫无益处。

能煮又能泡的老白茶,到底要怎么做才好喝?在亲自尝试之前,有些道理还是要先和大家说个明白。

《2》

首先,闷泡才好喝的老白茶,都不是正常茶。

沸水与茶叶接触的一瞬间,内质如同决堤的洪水持续析出,在短时间内快速地向外奔涌。

茶汤的总量虽然不会变,可其中茶味物质的含量在不断提升。

按照常理来说,从开始注水到大部分茶汤倒出,盖碗泡茶所需时间不超过8秒。

如果不及时出汤,放任自由过了头,导致的结果就是茶汤浓度太高。

茶多酚与咖啡碱发挥主要作用,强烈的苦涩口感瞬间就能麻痹味蕾。

某天刷到一条视频,茶掌柜将一块黑乎乎的白茶饼撬出小块,连着产生的碎末一起扔进保温杯里。

同时还信誓旦旦地说,用保温杯闷三小时,茶汤口感会更醇厚、更好喝。

看到这,不由得皱起了眉头:正常老白茶被闷泡,不超十分钟就像黄连汤那般难以下咽。

要闷泡三小时才出味,可见茶叶品质着实差得出奇!

不过,放在经过渥堆处理、过度发酵的做旧茶身上,一切就说得通了。

如果不靠长时间浸泡榨出点茶味,按照正常的盖碗快出水流程,瞬间就能露出内质匮乏的马脚。

三年陈、五年陈、七年陈,甚至更高的年份,有着再深厚的底蕴,也经不起闷泡的百般折腾。

沸水注入即刻出汤,并将水分完全沥干,虽然只是短短几秒的接触,优质老白茶的茶味照样甘醇有层次。

一冲接着一冲,香气滋味循序渐进地展现,真实反映出茶叶品质,也完全不需要通过留底汤来均匀浓度和口感。

《3》

其次,老白茶可以煮,但不提倡长时间沸煮。

经过长时间的转化,一些带有刺激性的物质都转化成了新的养分,茶汤口感也变得更醇厚甘甜。

和新白茶相比,老白茶更增添了一项能煮茶的优势。

气温较低的时候,房间内一壶持续温热的老白茶,正是不少茶友的暖心慰藉。

喝茶人数较多、盖碗难以一次满足所有需求的情况下,煮茶法也将成为更方便的喝茶方式。

到这里有些人会问:“同样是茶与水长时间接触,为什么老白茶能煮不能闷?”

根本原因在于,煮茶和泡茶遵循的茶水比例不同。

煮茶时水温持续上升,一直加热到沸腾,对茶叶形成压力,内质渐渐加快了析出速度。

这样一来,为了避免茶汤煮得又浓又苦,600毫升的茶汤只需准备2克左右的干茶量。

茶少水多,煮出的茶汤虽然更浓郁,但始终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因此,煮茶法不仅避免了反复出汤的麻烦,也比盖碗冲泡更节省干茶。

如果也按照闷泡的模式,壶内沸腾后依旧持续熬煮,最终干茶被煮烂,物质释放得更多,茶汤变得极度浓酽。

煮老白茶干茶,比较推荐沸水投茶的方式,缩短茶与水的接触时间,更方便掌控茶汤浓度。

茶汤沸腾就立刻关火,此时呈现的口感,才是真正的醇厚而不浓烈。

《4》

最后,要将内质最大化利用,最推荐先泡后煮。

煮茶法虽方便,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就像是“一锅出”的模式,大量香气和滋味物质释放在同一壶茶里,体现不出原有的风味变化层次。

对待老白茶,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泡后煮,尤其是那些平时难得一见的珍贵类型。

手边有一款2014高山牡丹王饼的便携装,已是超过十年陈的高年份,每次品尝都不忍心有丝毫浪费。

由于内质转化的程度较深,茶味格外丰沛,冲泡前用克秤称出4克就已足够。

盖碗提前用沸水烫过,投入干茶后立刻注水合盖出汤。

在前八冲的汤水里,能清晰捕捉到清幽花香、深沉药香、内敛陈香的释放轨迹,滋味感亦是逐渐加强。

待茶味开始变淡,再将叶底投入茶壶里,注入清水煮至沸腾。

由于在盖碗冲泡的过程中,内质已经释放了大半。

此时用常温的水煮久一些,也不用担心变得苦涩,反而还能给茶叶留更多的时间,将剩余内质充足释放。

时间控制得恰到好处,茶汤不仅重回甘润醇厚的口感,也散发着清冽的植物香气,和盖碗泡出的茶汤又是不一样的风格。

想来,这就是老白茶的惊艳之处——

释放大量内质后,众人以为已经倾尽所有,其实还暗藏着一份惊喜,好茶终归是要遇见懂它的人。

《5》

经过漫长的历练,老白茶变得更加温和,更加宽容。

要用盖碗冲泡,或是茶壶煮制,高山好茶自岿然不动,展现出不同风华。

那些妄想瞒天过海的做旧茶,总是经不起考验,闷泡和暴力煮茶,只是浮于表层的亵渎。

泡茶最重要的是物尽其用,容不得半分急躁,别让货真价实的陈年好茶,在手里受了委屈。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阅读:4
小陈茶事

小陈茶事

小陈姑娘陪你一起分享好茶!分享喝茶带来的种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