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大众集团宣布关闭工厂!不管德国死活,坚持在中国,为中国

炎黄慈史 2024-11-15 17:49:12

大众汽车最新一年的净利润下降60%,为了生存,大众选择关闭部分工厂。

然而让德国意想不到的是,大众舍弃的不是别的工厂,而是德国本土的三个工厂!

甚至喊出“在中国,为中国”的口号,全力发展中国的工厂。

裁员数万人,降薪18%,德国有一种天塌了的感觉……

危机四伏

大众汽车集团近期的财务报告无疑给整个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

最新一年的净利润骤降60%,这一数字令人震惊。

全球销量的持续下滑更是雪上加霜,前三季度的销量仅为652.4万辆,同比下降2.8%。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大众最为倚重的中国市场,第三季度的销量更是出现了超过10%的大幅下滑。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大众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激进的成本削减措施。

集团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计划,希望到2026年能够节省100亿欧元。

然而,距离这一目标还有30亿欧元的差距。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大众不得不做出艰难的决定,包括关闭至少三个位于德国的工厂。

这一决定无疑将导致上万名员工面临失业的风险。

不仅如此,留下的员工也无法幸免于难。

公司计划削减员工10-18%的月薪,这对向来以高福利著称的德国汽车制造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然而,大众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财务和成本方面的。

在新能源汽车这个被视为未来的领域,大众明显落后于其竞争对手。

这种落后不仅体现在技术上,更体现在市场份额的急剧下降上。

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大众的表现尤其令人失望。

转向东方

面对重重困境,大众将目光投向了东方。

中国市场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最快的地区。

这一战略的核心是大规模投资。

在安徽合肥,大众投入了25亿欧元建设电动汽车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这不仅是一个生产基地,更是大众在中国市场转型的象征。

除此之外,大众还斥资8亿美元收购了小鹏汽车的股份,希望借助小鹏在电动车领域的优势,快速追赶市场领先者。

大众的投资并不止步于此。

公司还投入24亿欧元购买了地平线公司的股份,并入股了国轩高科。

这些投资覆盖了从整车制造到三电系统,再到智驾平台的全产业链。

大众希望通过这种全方位的布局,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站稳脚跟。

产品本地化是大众中国战略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公司深知,要赢得中国消费者的心,就必须真正理解中国文化。

为此,大众聘请了大量国内设计师,希望能够设计出符合中国消费者审美和使用习惯的产品。

这种做法虽然增加了成本,但大众相信,只有真正理解中国市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中国魅力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大众依然坚定地看好中国市场。

这种信心源于中国市场独特的优势。

中国拥有稳定可靠的供应链体系,在全球供应链频繁受到干扰的今天,这一优势尤为珍贵。

中国拥有大量高素质的理工科人才,这为大众在新技术领域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中国政府亲工业资本的政策也是吸引大众的重要因素。

相比于欧洲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中国的政策环境更有利于制造业的发展。

此外,中国巨大的内需市场更是让大众无法割舍。

汽车销量占全球35%,家用电器销量占全球38%,这样的市场规模是任何企业都无法忽视的。

中国先进的基础设施系统也为大众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从高速公路网络到5G通信,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汽车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最后,中国的成本优势也是大众看重的因素。

相对较低的人工成本,以及部分环保成本由政府承担,这些都能帮助大众降低生产成本。

德国的忧虑

大众的战略调整虽然对公司未来至关重要,但在德国国内却引发了强烈的反响。

德国总理朔尔茨亲自出面,试图挽留大众的工厂,呼吁保留就业岗位。

这种高层干预反映出德国政府对制造业外流的深深忧虑。

工会的反应更为激烈。

他们组织工人进行游行示威,场面让人联想起1980年代美国底特律的情景。

社会舆论对大众的批评声也不断高涨,许多人认为大众背叛了德国工人,将利益置于社会责任之上。

然而,大众并非孤例。

其他德国企业如西门子、巴斯夫等也在增加在华投资,同时计划裁撤德国本土员工。

这种趋势引发了人们对德国制造业未来的担忧。

德国制造

德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远不止于此。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威胁传统工人的就业。

工会要求的高福利与企业降低成本的需求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

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转型中,德国制造业显得相对迟缓。

传统燃油车向电动车的转型给德国汽车制造商带来了巨大压力。

市场份额正在被新兴的电动车制造商快速抢占。高昂的人力成本和严格的环保法规进一步削弱了德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此外,德国政府在电动车政策上的不确定性也给企业带来了困扰。

欧盟的关税政策

在这种背景下,欧盟对中国车企提高关税的决定引发了广泛讨论。

上汽、比亚迪、吉利等中国车企将面临高达50%的总税率,这无疑会严重影响它们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

然而,这一政策的公平性受到质疑,因为美国特斯拉的关税仅为7.8%。

这种关税政策可能会导致中国车企在欧盟市场失去价格优势,从而影响其市场份额。

然而,从长远来看,这种保护主义政策是否真能帮助欧洲汽车制造业重振雄风,还有待观察。

经济阴霾

大众等企业的战略调整不仅影响汽车行业,还可能对整个德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2024年10月的经济报告已经显示德国GDP可能出现负增长。

如果制造业大规模外流,可能引发更大范围的经济危机。

财政压力将会增加,一方面税收减少,另一方面失业救济金支出增加。

就业问题的恶化可能会引发社会不稳定。

更令人担忧的是,其他企业可能效仿大众的做法,进一步撤离德国,这将对德国经济造成更大打击。

中德合作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中德合作仍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对德国企业来说,中国市场的支持是维持其高福利体系的重要保障。

对中国而言,德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是宝贵的资源。

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两国的技术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广阔。

德国政府需要重新审视其对华政策。

正如西门子CEO所批评的,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而非合作伙伴的做法可能会损害德国自身利益。

在全球制造业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各国都需要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以适应新的经济格局。

结语

大众汽车在中国的战略调整反映了全球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

这不仅是一家企业的转型,更是整个行业面对新技术、新市场格局的应对之策。

对大众而言,中国市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如何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适应中国市场的独特需求,将是决定其未来成败的关键。

同时,这一案例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全球化背景下产业政策的新视角。

各国政府需要在保护本国产业和促进国际合作之间找到平衡。

只有改变,积极适应新的全球经济格局,企业和国家才能在这场变革中赢得未来。

参考资料

1 阅读:222

炎黄慈史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