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咱们今天不聊那些高大上的事儿,就聊聊直升机,聊聊那些在雪域高原上飞翔的钢铁猛禽。直-20,国产骄傲,咱们这几年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性能优越,国产自豪,那叫一个响当当!可您知道吗?咱们在欢庆直-20服役的同时,还在大批量购买俄制的米-17/171直升机。这听着是不是有点儿拧巴?好像一边自己造出了好东西,一边还巴巴地买别人的旧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这问题,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简单来说,就是钱和时间的事儿。咱中国这么大,对直升机的需求量那可是天文数字,可不是光靠直-20就能满足的。您想想,边防巡逻、抢险救灾、医疗运输……这些地方,都需要直升机的身影。而国产直升机,说句心里话,产能一时半会儿还跟不上需求。这就好比,您家孩子正长身体,饭量蹭蹭往上窜,您再能干,一时半会儿也做不出那么多饭来,总得先买点儿方便面垫垫肚子是不是?
这米-17/171呢,就是这方便面。它便宜啊!您能想象一架先进的直升机,价格才一千二百万美元,甚至更低吗?这简直是白菜价!要知道,美国的黑鹰,咱们自己造的那些先进型号,价格那可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有便宜的不买,非要自己慢慢熬,那您说是不是傻?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市场上还有大量的二手米-17/171,有些甚至送给你都行!这您想想,这相当于白捡的宝贝啊!这可不是我瞎说,这都是有据可查的。苏联解体后,大量的米-17/171流入市场,这可让咱们捡了个大便宜。你想啊,这相当于买到了打折货,甚至免费的货,谁不心动?
当然,您要说这米-17/171有多好,那肯定比不上咱们的直-20。但是,它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高原适应性好。西藏、青海这些地方,海拔高,空气稀薄,一般的直升机上不去,或者上去后性能大打折扣。咱们以前用的直-8,早期就有点儿吃力,直到2005年之后才算勉强能适应高原。而米-17/171,有些型号天生就适合高原飞行,这可是解决燃眉之急的利器。
所以说,咱们买米-17/171,可不是因为咱们的技术不行,而是因为形势所迫。咱们有自己的雄心壮志,有自己的发展目标,但也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这就好比盖房子,先盖个简易房住着,等条件好了,再盖个大别墅,这才是最稳妥的做法。
您再想想,咱们尝试过自己造米-17的改进型,叫米-17-V5。结果呢?成本一下子飙升到两千万美元!这跟买进口的差价太大了,性价比太低了!所以,这趟“国产化”之路,暂时就走不通了。
所以,这购买米-17/171直升机的时间点,也特别耐人寻味。主要集中在苏联解体后到21世纪初,还有2009年和2019年前后。为什么是这些时间点?因为这些时间点,都面临着国产直升机产能不足,而国家对直升机需求巨大的局面。
简单来说,就是:直升机不够用,国产的产能跟不上,米-17/171便宜好用,还能适应高原,所以先用着呗!等咱们国产的直升机技术和产能都上去了,米-17/171自然而然就退居二线了。这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经济策略选择,一个权衡利弊后的必然结果。
这就像一个家庭,虽然父母都有能力自己做饭,但有时候忙得没时间,也会选择点个外卖凑合一下。这并不是说明父母做饭能力差,而是时间成本和效率的选择。
所以啊,朋友们,别再用简单的思维去理解复杂的军事采购了。这其中,包含着太多的技术考量、经济考量、战略考量。咱们要看到的是,我们的国产直升机技术在不断进步,我们有能力自己制造更多更好的直升机,这才是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的地方!
最后,我想问问大家,您觉得未来,中国还会继续大量购买米-17/171吗?为什么?欢迎留言讨论,咱们一起聊聊这其中的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