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就“向死而生”的坦然
文|周明华
近日,00后入殓师汤木泽用段子的形式,分享自己的工作日常,给那些逝者以尊严,给生者以慰藉。弥补了一直以来缺失的生死教育,引起网友的倾情关注。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死亡并不可怕,可怕是自己对待死亡还是大脑一片空白。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它,理解它,最终“嫁接它”。有媒体评论称,缺失的生死教育在此刻被00后入殓师补上了。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讳言死亡,都不愿去触及。
在现代社会,尽管科技和文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生死教育的缺失仍然是一个显著的问题,这块短板存续已久。这种缺失不仅导致个体在面对生命终极问题时的困惑和恐惧,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自杀率的升高、对死亡的错误认知等。例如,有人只因一点小事就动不动就以“死”相威胁,甚至让自己的死亡成真,无情剥夺他人生命。还有人对于劝告不管不顾,任性十足地到未开放地区探险,以至于遇难的消息不断传来。生死教育不仅是关于如何面对死亡的教育,更是关于如何珍惜生命、理解生命意义的教育。
传统上,中国文化中对死亡话题的避讳根深蒂固。孔子早在《先进》中提出“未知生,焉知死”,表明了对生前事务的重视和对死后问题的回避。这种文化背景导致现代人对死亡的认知不足,甚至产生误解。死亡教育的缺失使得很多人在面对死亡时感到无所适从,甚至采取极端手段解决问题。当前,中国社会对死亡的态度仍然充满了忌讳和回避。从小,孩子就很少接受到关于生与死的教育。学校课程中也往往缺乏相关内容,即便有,也是零星的、不系统的。这直接导致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对生命终极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正确理解。
而生死教育的重要性却越来越显现。首先,通过教育可以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能够帮助人们理解生与死的自然规律,减少对死亡的恐惧,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的每一刻。再者,通过生死教育可以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研究表明,系统的生死教育可以有效降低自杀率和心理疾病的发生率,帮助人们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采取更积极的态度。另外,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当人们能够正视死亡,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时,社会的整体氛围也会更加和谐。
我们来看看其他国家是如何进行生死教育的。早在半个多世纪前,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就已经有了死亡教育或生死教育。资料显示,上世纪70年代,美国已有1500多所中小学开设了有关死亡教育的课程。日本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较为完善生死教育体系的国家之一。其生命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讲解,还包括体验式教学,如参观婴儿室、老人院以及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等。这些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生命的意义,培养了他们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此外,日本政府、学校、家庭及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的生命教育体系。
而我国内地的相关教育尚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既受到传统观念和伦理的束缚,又受制于人才队伍和教学资料的缺乏。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和教育压力的不断增长,非意外死亡事件成为威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不断有青少年为了一点小事就结束自己的生命的报道见诸媒体。之前,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在15—19岁的青少年中,自杀是女孩的第二大死因(仅次于妊娠),也是男孩的第三大死因(仅次于道路伤害和人际暴力);一份深圳的《青少年心理问题调查》显示,12.1%的学生曾考虑过自杀,2.2%的学生曾采取措施试图自杀。16%的中学生的“生死教育”只是“非正规地接受过一点”,16%的中学生表示“一无所知,从来没有接受过”。
虽然这只是深圳一地的调查,但我们完全不能保证其他城市的孩子,就未曾有过这种类似想法,其他地方的青少年生死教育课就已经真正走进了课堂,开展得很及时、很有效。还有,这些课堂里的老师,在讲解生死教育之时,心中是否没有忌讳,手中是否有成熟的教学大纲,所设置的课件是否实用、接地气,学生是否都能明白而轻松地将教学内容消化吸收?还有,我们想到过像日本那样系统性规划与整合没有?因为生死教育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范畴,涉及医学、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等。它不应是一个行业或者一个学科的事情,而应该和健康教育、性教育一样,是通识教育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应快速补上这一课。
如何补?我个人认为,一要构建多层次的生命教育体系。比如,从幼儿园到大学,设置系统的生命教育课程,涵盖生死观、心理健康、伦理道德等多个方面。二要加强生死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生命教育教师,确保教学质量。三要政策支持与社会参与。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学校开展生死教育;同时,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再者,要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吸取国外先进的生死教育理念和方法,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的道路。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教育的起点是人,生死教育是教育的基点,教育的一切都是为了人的生命的唤醒、激扬、涵养和完善。生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人人启发、人人参与。要知道,生死教育这个大大的缺口无法单靠当入殓师来补上,需要在平时就高度重视生命教育,让生命教育进课堂、进社区,由此才能让人们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希望通过大家的不断努力,让生死教育真正成为每个人生命中的必修课,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让更多人铸就“向死而生”的坦然情怀。
作者简介:
周明华,首届价值中国最具影响力专栏作家、资深媒体评论员,高级编辑,杂文家,诗人。《明话频道》《明话评道》《天府文学》等新媒体平台创始人。全国各地杂文学会联席会组委会副会长、中国写作学会杂文副会长,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当代杂文随笔》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