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拍照都会有明确的主题和相对明确的主体,简而言之:我们在拍什么?可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我们也不知道自己具体在拍什么,就是单纯的被眼前看到的场景打动,就不由自主的按下快门,锁定这一时刻,但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可能并没有什么明确的主题和主体,就是单纯的感动自己,这种情况大多数照片其实在别人眼里是废片,因为别人无法通过照片感知我们按下快门那一瞬间的心境,所以当我们无论时现场分享还是社交媒体分享时其实很难跟别人有所共鸣,然后人的社会属性就会让我们自我怀疑,好像我们真的胡乱按下快门拍了一张不符合大众审美的废片,于是我们可能会删掉,虽然理性而言,我们拍照只是取悦自己,但实际上大多数人难逃世俗的藩篱,我亦然……所以我也删掉很多所谓的“废片”,这组照片就是我日常性的翻看以前照片清理空间时发现的一些“废片”,然后我突然发现这每一张背后我按下快门当时的逻辑好像都历历在目,于是就整理出来一些,予以分享。

当时其实就是觉得很温馨,可根本看不清人脸…

构图存在问题,主体芦苇占比太小,略微失焦。

因为高ISO导致满屏噪点。

其实我也不知道拍什么,但我非常喜欢那种氛围和色彩,感觉像一幅画。

我超级喜欢,是在老家唱大戏的场合周边拍摄的,两个小女孩走过临时搭建的帐篷。

感觉确实有点废,我其实只喜欢那一抹黄。

也蛮有意思,当时去江边拍日落,看到一个女人赶一群羊经过,于是就按下快门……

我认为那只鸟、那棵树、还有一半的月亮营造出一种“枯藤老树昏鸦”那种感觉。

单纯喜欢当时晚霞染红江面的色彩。

很干净,而且是我喜欢的数字7。

其实这张我不是拍夕阳,我拍被夕阳染化的云…

那是我钓鱼空军的一天,我扛起相机去拍芦苇,可最终打动我的不是芦苇而是日落。
希望大家都勤快的拿起相机,勇敢的、充满爱和热情的去记录看到的能够取悦自己的场景,无论早上5,6点的日出、还是3,4点的日月同辉或者是等待落日结束后那一刹那的迷人光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