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经钩考》:伊尹与《汤液经》

金东文化 2024-09-22 15:06:34

《医经钩考》:伊尹与《汤液经》

金栋按:伊尹,商汤之相,善烹饪、调五味而创汤液。如

(1)《墨子·尚贤》说:

“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

清·孙诒让《墨子閒诂·尚贤》说:

“《史记·殷本纪》:‘阿衡欲奸(金栋按:奸,读为干——甘gan,此指求见)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毕云:‘《韩非子》云:上古有汤,至圣也。伊尹,至智也,然且七十说而不受,身执鼎俎为庖宰,昵近习亲,汤乃仅知其贤而举之。’《文选注》云:‘鲁连子曰:伊尹负鼎佩刀以干汤得意,故尊为宰舍。’”

(2)《孟子·万章》说:

“万章问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汤’,有诸?”

汉·赵岐注:

“人言伊尹负鼎俎而干汤,有之否?”

清·焦循《孟子正义》说:

翟氏灏《考异》云:“《墨子·尚贤篇》:‘昔伊尹为莘氏女师仆,亲为庖人,汤得而举之。’《庄子·庚桑楚》:‘汤以胞人笼伊尹,秦穆公以五羊之皮笼百里奚。’《史记·殷纪》:‘阿衡欲干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悦汤。’吕不韦书有《本味》一篇,言有侁氏得婴儿于空桑之中,令烰人养之,是为伊尹。汤请有侁为婚,有侁以伊尹为媵送女。尹说汤以至味,极论水火调剂之事,周举天下鱼肉之美,菜果之美,和之美,饭之美,水之美者,而云非为天下不得具。割烹要汤之说,无如此篇之详尽者。”

(3)《吕氏春秋·本味》篇说:

“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烰人养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伊水之土,孕,梦有神告之曰:臼出水而东走,毋顾。明日视臼出水,告其邻,东走十里,而顾其邑尽为水,身因化为空桑,故名之曰伊尹。’此伊尹生空桑之故也。长而贤。汤闻伊尹,使人请之有侁氏,有侁氏不可。伊尹亦欲归汤,汤于是请取妇为婚。有侁氏喜,以伊尹媵女……

“汤得伊尹……说汤以至味……君之国小,不足以具之,为天子然后可具。夫三群之虫,水居者腥,肉玃者臊,草食者羶,臭恶犹美,皆有所以。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之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羶,必以其胜,无失其理。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不能喻……”

(4)《史记·殷本纪》说:

“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干(金栋按:干,一本作“奸”,音甘gan。干,求见)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乱。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说:

“《孙子兵法》:‘伊尹名挚。’孔安国亦曰‘伊挚’。然解者以‘阿衡’为官名。按:阿,倚也;衡,平也。言依倚而取平。《书》曰‘惟嗣王弗惠于阿衡’,亦曰保衡,皆伊尹之官号,非名也。皇甫谧曰:‘伊尹,力牧之后,生于空桑。’又《吕氏春秋》云:‘有侁氏女采桑,得婴儿于空桑,母居伊水,命曰伊尹。’尹,正也,谓汤使之正天下。”

日人·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说:

“梁玉绳曰:‘后世因伊尹官阿衡,遂以为号,《史》随称之耳。伊尹名挚,见《孙子·用间篇》《墨子·尚贤中篇》《楚辞·离骚》《天问》。’崔适曰:‘尹亦官名,周之师尹,楚之令尹,义即本此。曰尹,曰阿衡,曰保衡,皆以官名名之,而其人名则曰挚也。’”

(5)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说:

“伊尹佐汤伐桀,放太甲于桐宫。闵生民之疾苦,作《汤液本草》,明寒热温凉之性,酸苦辛甘咸淡之味,轻清重浊,阴阳升降,走十二经络表里之宜。今医言药性,皆祖伊尹。著有《汤液本草》。”

(6)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五百四·医术名流列传》说:

“伊尹:按皇甫谧《甲乙经》序:伊尹,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按《通鉴》:伊尹佐汤伐桀,放太甲于桐宫,闵生民之疾苦,作《汤液本草》,明寒热温凉之性,酸苦辛甘咸淡之味,轻清重浊,阴阳升降,走十二经络表里之宜。今医言药性,皆祖伊尹。著有《汤液本草》,今行世。”

(7)廖育群《繁露下的岐黄春秋·汤液、汤剂、醪醴》在“伊尹何以成为《汤液经法》的作者”时说:

“根据‘经方’类著作的排列顺序,以及前述《黄帝内经》中制做‘汤液’是以五谷为原材料的提示,推测《汤液经法》的内容是讲述如何以‘食物’制做‘汤液’的著作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还可确定:此书绝没有题为伊尹撰著,否则《汉书·艺文志》一定会像著录其他著作那样——写上作者的名字,哪怕是‘托名’。

“最早将伊尹与《汤液经法》联系在一起的是西晋著名文史学家皇甫谧,在其所著《针灸甲乙经·自序》中说:

‘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数十卷。’

皇甫谧的确是一个‘大胆推测’的史学家,在这篇《序言》中,他除了制造出(纯属杜撰的传承链中)伊尹撰写了《汤液经法》的说法,还根据《汉书·艺文志》著录有‘《黄帝内经》十八卷,现在有《素问》九卷、《针经》九卷流传于世,二九十八,正合其数’,造就出‘《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古称《针经》)所组成’之说。他大概绝对没有想到,后人可不管他的说法是否仅仅是基于‘卷数相合’的推测,而是以其‘去古不远,言必有据’,当作史料、文献依据加以引用。”

⑧民国·杨绍伊考次、刘民叔补修,李鼎、冯世纶学术顾问,陈居伟、郭玉晶校注《汤液经钩考·前言》文中“如何看待商代伊尹曾经撰著《汤液经》”主审邱浩说:

“笔者尽可能查阅了相关甲骨文、金文、出土简帛、传世魏晋以前古籍,商代伊尹创制经方、著《汤液经》这一说法,目前尚未发现除《针灸甲乙经·序》之外其他出土或传世的任何一部西晋以前文献有雷同记述。即使是皇甫谧本人在编纂的《帝王世纪》中,也没有与上述说法相同的记载。

“伊尹其人在甲骨文、金文、郭店楚简、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清华藏战国简、马王堆帛书、《尚书》《诗经》《礼记》《论语》《孟子》《史记》《汉书》《后汉书》《逸周书》《竹书纪年》《庄子》《墨子》《孙子兵法》《吕氏春秋》《离骚》等文献中屡次出现,但没有一处提及其与医药相关的文字。目前尚未搜寻到报道与伊尹相关的出土商周医药文献资料。

“从题名而言,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过录西汉刘歆《七略·方技略》记载:‘《汤液经法》三十二卷。’但未留下任何作者信息(今传梁陶弘景撰《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提及:“商有圣相伊尹,撰《汤液经法》三卷。”因原卷子已毁于文革,其书作者、成书年代、版本流传、卷子真伪等问题学术界尚在讨论中……疑点甚多,故此《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提法目前尚不能作为可靠的文献依据)。其他传世、出土先秦两汉古籍中再未见《汤液经》之名。因此,杨绍伊先生所笃信的伊尹曾创制经方、著《汤液经》的传说因缺乏确凿无疑的史料依据,无法被确认为史实。

“可以这样认为:皇甫谧所言‘神农——伊尹——张仲景’的医学传承,粗线条地勾勒出从‘上古——中古——东汉末’,经方从无到有历经了单位草药、到简单的无名单验方、到病脉证治与理法方药兼备的有名复方,漫长的演变轮廓。试可推论:古人从‘药食同源’、‘上医医国’、‘仁医多寿’等角度寄托‘经方’创作必渊源有自的美好愿望,故皇甫谧之言当受某些约定俗成的托古之风影响。至少从魏晋时期起,一部分人心目中,创制‘经方’之祖一定非商初极善烹饪、理国有方、享年过百的‘圣之任者’(语出《孟子·万章下》)伊尹莫属。

“《汤液经法》西汉时即有之,认为伊尹创制的经方保存于其中顺理成章,该书原作者自然亦非伊尹莫属(余嘉锡《古书通例》有说),皇甫谧简称为《汤液》,后人尊称《汤液经》。如此,《汤液经法》被认为是《汤液经》在汉代的传本。”

金栋按:据廖育群先生、邱浩先生所说,伊尹撰著《汤液经法》乃传统之误读!实际上,伊尹乃“托名”而已,犹如《内经》《外经》《素问》《针经》之托名“黄帝”、《本草经》之托名“神农”也。据上述先秦西汉相关典籍记载,伊尹为商汤陈说美味——“说汤以至味”,调和美味必须有厨艺技术等,从而有“善烹饪、调五味而创汤液”之说,故后世有托名伊尹撰著《汤液经》者,如此而已!

那么,何谓“汤液”?

据《素问·汤液醪醴论》,所谓“汤液”者,乃五谷煎煮熬制的稀粥、汤汁也。如廖育群说“制做‘汤液’的原材料是五谷……所谓‘汤液’不过就是‘五谷汤液’”(《繁露下的岐黄春秋》)、“‘汤液’是指经过煎煮过程而未加酿造的谷物汤汁”(《岐黄医道》)。

“汤液”之药理作用为何?

廖育群《岐黄医道》《繁露下的岐黄春秋》认为,其药理有二:

第一、由于原料是以食物为主,所以普遍具有滋补强壮作用。

第二、以食物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汤液”的真正特殊性,是粘滑状的液态汤汁——以滑养窍(《周礼·天官冢宰》)、以滑通窍。可以治疗诸窍闭塞不通之疾病。“人身上的疾病哪些与‘窍’相关呢?小便不通,恐怕是最直观、最容易理解的‘窍’病了,所以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书中可以见到用米汤治疗‘癃’(小便困难或不通)的记述……不出汗,是否属于‘毛窍’不通呢?眼、耳、鼻、口、肛门、阴道,难道不都是人体之‘窍’吗?所以即便是最简单的米汤稀饭,能够治疗的疾病也不少吧?更何况‘汤液’旗下所包含的内容远比米汤稀饭丰富得多,制做的方法也是大有讲究。”(《繁露下的岐黄春秋》)

而今所传《汤液本草》,乃元·王好古撰写,“曰汤液者,取《汉志》‘汤液经’方义也”(《四库全书提要》)。王好古说:“世皆知《素问》为医之祖,而不知轩岐之书实出于《神农本草》也。殷伊尹用《本草》为《汤液》,汉仲景广《汤液》为大法,此医家之正学。虽后世之明哲有作,皆不越此。”(《汤液本草·自序》)

0 阅读:31

金东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