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辰大VDD-i超混动的试驾报告

叫花子说车 2023-11-04 20:28:08

试驾车型是启辰大V DD-i

超混动110km iE版(nedc工况标准)。

启辰大V DD-i 共有4个版本配置,试驾车辆是属于次顶配。

60km iC版 11.89万

60km iD 版 12.59万

110km iE 版 13.79万

110km iT 版 14.99万

对于外观设计部分,我觉得启辰大V DD-i要比东风日产其他车型更有设计想法,车头和车尾的辨识度都很高。从很多外观细节上都能看到“V”的元素,比如车头贯穿式灯带中央和车尾的高位刹车灯。

车头两侧的“三道杠“是LED日行灯,一开始我以为那是远近光灯组。中间是贯穿式灯带,点亮之后挺拉风,远近光灯是在日间行车灯下方,和中网有点儿浑然一体的感觉,有透镜聚光,自动大灯、高度调节和延时关闭功能。

启辰大V DD-i的车身颜色一共有6个,其中有2个是双拼色,还有4个单色,试驾车是绿黑色双拼。在经销商那就看到另外2个颜色,黑色和灰色,灰色是那种偏水泥灰的感觉。

【内饰设计】

内饰走的是简约风,对称布局,一眼看上去挺舒服的。

内饰用料上,中控台上半部分都是塑料材质,造型上做的是那种缝线设计,但是做的不是很逼真,拉低了内饰的整体评分。友情提示一下,前排中央扶手采用了大面积的钢琴烤漆材质,细节控用户,到时候还是贴个膜稍微保护一下,不然这种材质特别容易有划痕,非常影响观感。

说实话,我真没想到这车配了一块巨大的天幕,对于天幕,我一直觉得就是好看但不实用。对于北方来说,夏天是真的热,冬天是真的凉。对于实用主义的用户来说,天幕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这台车的方向盘是双平底设计,粗细和握持手感我个人是给好评的,但就有一点我个人是不太适应,就是方向盘圈数打的比较多的时候,猛的一下有时候分不太清上下。好在方向盘6点位那里有个“V”形的镀铬设计(又是“V”形元素),后面车辆熟悉了就好区分一些了。

【乘坐空间与舒适度】

虽然车辆属于紧凑型suv,整个车身长度并不是很长(4607毫米的车身长度和2700毫米的轴距),但是车内空间的利用率还可以,我身高183cm,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分别在驾驶位和第2排位置拍摄的一个照片。

比较遗憾的是试驾车的主驾驶位没有腰部支撑,坐垫前部也没有高低调节。另外就是这个一体式座椅,好看确实是好看,但是因为头枕是固定高度和角度对于身高偏低或者较高的用户来说,头颈部的适合度就不是很好了。

第二排地板纯平,好评点赞,我是没看到坡度和隆起,而且前排中央扶手后部也没有侵占后排中间位置的膝部空间,这对于第二排中间的乘客来说,会舒服不少。但是中间座椅没有头枕,这个位置对于成年人来说,短途出行还凑合,长途的话就比较难受。

第二排的座垫高度对于我这样的身高体型(183cm)的用户的大腿承托不够,在座的比较直的情况下,大腿下方和膝盖窝那里没有什么支撑。倒是头部空间还行,即便坐的比较直,也不至于头会顶到天幕上。

【储物空间】

车内储物空间比较丰富,唯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有些地方没有放置橡胶垫,一些零碎物品放在里面在车辆颠簸时会有响声,不知道万能的某宝能不能解决。

中央扶手箱的开启方式大家注意一下,并没有什么开关键,用点儿劲往上掀开就行,开口不算大,内部高度放小瓶矿泉水没啥问题,纵向再往里还有点空间。

试驾车辆没有电尾门(顶配iT版才有电尾门),对我的身高来说使用上没有什么麻烦,身高比较娇小的女车主用户可能关门的时候会有点儿麻烦。后备箱很规整,整体空间还是不错的,第二排座椅支持4/6比例放倒,放倒之后的靠背和后备箱地板有一定的角度,但是不算大,对于一些超长物品的放置还是比较方便。但是如果有车友想考虑当床车的话,纵向长度差点儿意思,我试着躺了一下,头顶到前排靠背,脚会超出后备箱。还有一点就是第二排靠背应该是没有钢板,我当时跪在上面拍内饰的时候,能感觉到靠背有一定程度的凹陷。

【动力表现】

启辰大V DDi的动力还是可以的,因为这次试驾都是在城区道路,0-100加速没机会感受,80km/h以下的速度区间提速真的没得说。第一次使用它的激情模式(相当于sport模式)还是要稍微适应一下,动力响应很灵敏,没有什么虚位,即踩即有。我试驾的这辆车是满电状态,使用的纯电模式,开起来和电车完全没什么区别,因为是在市区道路行驶,整个1个多小时的驾驶过程中,发动机完全没有工作的机会。

这里要多唠叨一下它的混动模式。它和同级类型的插电混动车型最大的不同就是,启辰DD-i超混动只有串联充电模式和串联放电模式两种模式。

串联充电模式是内燃机发电功率大于驱动电机输出功率时,在发电量满足额定消耗时,多余电量会存储于电池中。

串联放电是将驱动电机提升至最大功率(急加速场景),此时电量消耗大,由内燃机驱动发电机加电池合力供电。

它并不具备发动机和驱动电机的并联工作方式。比如高速行驶时,它的动力系统会直接切换为发动机直驱模式,发动机停止为系统供电,不具备内燃发动机机直驱+电机同时驱动的能力。优点是能让发动机一直保持最佳的工作区间,发挥高速匀速状态下的低油耗优势和因大功率发电带来的车内噪音增大的问题。缺点就是电机不介入的情况下,车辆在高速区间的提速就只能依赖发动机自身了。

启辰大V DD-i超混动还有个单踏板模式,对我这个燃油和纯电双料车主来说,也不是很适应单踏板模式,主要是减速拖拽感太强,市区路况对于乘客来说,容易晕车。倒是高速行驶时,我觉得使用起来反而效果更好,既能够带来额外的制动效果,还能带来一定的能量回收。

本来想看看它的发动机和驱动电机的布局位置,结果盖板之下还有盖板,就是不让我看。

【底盘悬挂】

我觉得它和东风日产其他的车型还是有很大不同的,相比它的功能配置,启辰大V DD-i的底盘悬架结构还是挺厚道,底盘则采用前麦弗逊+后五连杆独立悬架组合。而且没有日产其他车型那种很软的这种感觉,我特意去尝试轧一些井盖子的时候,车身并没有那么晃悠,整体感觉还算比较平稳。

车辆的动力电池也是布局在了车辆底盘的中央部分,并且左右两侧距离车辆得下门槛的距离还是比较多的,相信也是为了能够进一步的提高防护效果。但是我真的没想到电池包的个头还挺大。

发动机舱下方护板并不是树脂或者金属的材料,而是有点像我们车辆轮毂罩那种表面有织布的那种材料,我特意把手伸下去也摸了一下,这个护板基本上不太会起到什么防护作用,在涉水路面通过的时候一定注意,如果水位高度到达下护板的位置的时候,务必慢速通过,防止被水流冲拽下来。

【车机功能】

车机的交互方式我觉得有待改进一下,并没有像大多数车辆将应用布置在分页上,车机屏幕默认显示的是地图导航,车辆的设置菜单和其他应用,是分别需要从屏幕下滑和从屏幕右端左滑操作才能实现,这个操作对于驾驶过程中来说,准确率会有一定的影响。

车机中预装的是百度地图,对于一些习惯使用高德导航的用户来说,因为没有carplay和hicar,也没办法使用手机投屏。解决的办法就是手机支架+手机导航了,而且iC版连导航也没有。考虑到低电量状态下的用电需求,车辆提供了原地发电功能,反正只要有油的情况下,在户外用电是没啥焦虑的。

【便利性功能】

启辰大V DD-i是没有启动按键的,它搭载有NFS无感智能启动,携带钥匙解锁车辆坐近车里以后就能直接上电启动。

【其他细节】

110km的iE版和iT版具有整车静音套装(机舱静音盖和前风挡双层隔音玻璃),下图就是通过前机盖的锁舌那拍到的机盖内侧,真没想到里面贴的止震材料的造型也是“V”形。

槽点:儿童安全座椅安装不方便

它的ISOFIX接口并没有一个导槽,这样安装安全座椅,真的是比较麻烦,我的亲身经历。因为它的卡口在靠背和坐垫之间藏的比较深,不过很多安全座椅品牌会额外提供辅助安装工具。另外一点就是它二排座椅的椅背后的固定锚点并不是直接露在外面,需要从纺织布里面伸的比较多,大家可以看我那个手指头伸进去的一个长度。

车机系统没有提供苹果的CarPlay或者的华为hicar。这一点对于封闭性的车机系统来说,很遗憾,毕竟这两个业内大佬的车机互联系统,能够极大的提升整个车的娱乐和智能化水平的。

做工用料前机盖没有液压支撑杆,仍然需要手动,我觉得这块的成本节约大可不必,倒不如把发动机舱多余的塑料盖板予以取消,然后把这部分的成本用于这个液压支撑杆,我觉得更实用一些。

【车型配置跨度大】

这4个车型配置的价格区间跨度并不是很大,但是功能配置差别是真的大。看完我从官网上查到的配置信息之后,除顶配i T版外的其他3个车型的功能删减很明显,想来应该主推的还是iD版和i E版。

之所以我说主推的车型是iE版和iT版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充电功能,只有它俩有快充功能,60km的两个版本都不支持快充功能。这一点对于无法安装个人充电桩的用户来说非常重要,没有快充意味着日常车辆充电要么是把车开到有交流慢充的地方,充上个把小时;要么就是日常使用燃油为车辆充电。所以,再次强调一点,如果你不具备安装个人充电桩,真的建议选择110km的 iE版和iT版。

说到这里,重点说一下启辰大V DD-i的充电口,不同于一般纯电或者插混车型搭配交流和直流两个充电口,启辰大V DD-i 110km版的两个车型是只有一个直流充电口。

60km的版本因为没有快充功能,只有一个交流慢充口很好理解,而且电池只有10.3kWh,7kW的交流慢充桩,2-3小时怎么也充满了。

110km的版本动力电池是18.4kWh,车辆标配的是只有直流充电口,主要原因是启辰赠送的充电桩是3.3kW小功率直流桩,对于它的电池容量和使用场景来说,这个功率倒也能胜任,下班回家插上枪一晚上怎么也充满了。公共充电站的快充最高支持20kW,30%-80%只要半小时就行了,估计充满也就是1小时左右。同时这个直流口还可以通过放电枪实现对外放电,当个大号移动电源。

在车型配置上,如果是买来家用我建议大家还是考虑110km的这两个版本,一是纯电续航里程更具备实用性,日常通勤代步使用纯电的话,可以减少充电频次和出行成本,二是车辆的舒适化、智能化配置相对更丰富一些。

1 阅读:238
叫花子说车

叫花子说车

你喜欢的,才是我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