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正文
一、初识:舞台下的偶遇
左大玢,1943年出生于湖南长沙,是名门之后。她的父亲左宗濂曾担任国民党绥靖区经济处少将,母亲郑福秋则是湘剧名角。在母亲的影响下,左大玢自幼对戏剧充满了浓厚的兴趣。1954年,左大玢考进湖南省湘剧团演员训练班,被大师孔艳兰收为弟子,不久即由母亲亲自授课。
1956年,著名词作家田汉率领湖南湘剧训练班进京给毛主席做汇报演出,13岁的左大玢也在其中。然而,由于节目安排,她并未能在台上表演,只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躲在帷幕后面,偷偷地看着台下的毛主席。这次经历,虽然短暂,却在左大玢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再遇:舞台上的风采
时光荏苒,转眼间到了1959年,16岁的左大玢已经成长为湘剧界的新星。这一年,她因饰演《生死牌》中的主演黄秀兰而崭露头角。当时,左大玢奉命随团前往省交 际处演出,演出前她就猜想一定有重要领导前来观看。果然,当她登台表演时,在人群中看到了毛主席。这次,左大玢没有再错过机会,她全力以赴,将戏演得精彩绝伦。
演出结束后,毛主席的警卫员侯波找到正在卸妆的左大玢,告诉她毛主席很喜欢她的表演,邀请她陪主席跳舞。虽然左大玢不会跳舞,但在侯波的安排下,她学会了四步基本舞步。在舞会上,左大玢紧张地与毛主席共舞一曲,毛主席风趣地说:“娃娃,跳舞要动咯,不能老站着。”这次经历,让左大玢与毛主席结下了不解之缘。
三、深情:忘年交的建立
自那以后,左大玢与毛主席的交往日益频繁。每当毛主席来湖南视察工作,左大玢都会被派去接待,有时是陪毛主席跳舞,更多的是陪毛主席聊天。毛主席对左大玢的关心无微不至,不仅询问她的学习和工作情况,还关心她的身体健康。左大玢也时常向毛主席汇报自己的学习和表演心得,两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963年5月,毛主席再次来到长沙视察工作。这次,他特地询问当地领导:“左大玢哪里去了?”得知左大玢正在湘西沅陵乡下演出后,毛主席表示理解,并嘱咐当地领导在她演出结束后安排见面。第二天,左大玢一回到长沙,就急匆匆地去找毛主席。毛主席见到她后,高兴地把自己的茶杯递到她手上,关切地问道:“来,快坐下,跟我讲讲下乡演出的情况呗。”这次见面,两人聊得很投机,左大玢还为毛主席表演了一段清唱。
毛主席对左大玢的关心和支持,不仅让她在艺术道路上更加坚定自信,也让她在湘剧界声名鹊起。1976年,卧病在床的毛主席还想再看一眼湘剧,工作人员赶忙奔赴长沙,把湘剧演员聚在一起,拍摄他们的节目。左大玢作为湘剧界的代表人物之一,自然也参与了这次拍摄。这次经历,不仅让左大玢的艺术才华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也为她日后的演艺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论
1963年,思乡情切的毛主席到长沙后,问当地领导:“左大玢哪里去了?”这一问,不仅是对一位年轻演员的关心与牵挂,更是对湘剧艺术的热爱与传承。左大玢与毛主席的深厚情谊,不仅见证了新中国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文艺工作者不断前行。
左大玢的艺术生涯,是新中国文艺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她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湘剧演员,到成为家喻户晓的女演员,再到成为中国电视艺术史上的经典形象,这一路走来,离不开毛主席的关心与支持,更离不开她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与不懈努力。
如今,左大玢已经步入晚年,但她依然活跃在文艺舞台上,用自己的艺术才华继续为观众带来欢乐与感动。她的故事,不仅是一段佳话,更是一份激励与传承。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珍惜这份情谊,共同推动中国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
勇敢追梦,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