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祖籍浙江嘉兴。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唐德宗贞元九年(793),21岁的刘禹锡与好友柳宗元同登进士科,又一起通过了吏部取士科考试,获得入仕资格,开始步入仕途。
刘禹锡一生多次遭受挫折,但始终乐观豁达,不改初衷,在文学、哲学、书法等领域均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晚年,他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白居易曾称赞他“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可见其在当时文坛的崇高地位。
《西塞山怀古》是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作于长庆四年(824)夏,当时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湖北大冶的西塞山时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咏史怀古诗。诗中前四句写西晋灭亡东吴的历史故事,后四句抒发感慨:历史变迁犹如一场空梦,如今天下统一,四海一家,人们已经忘却了当年的战乱,只有这江流依旧滔滔不绝地向东奔流着。这首诗既咏史,也抒怀,既叙旧事,也议今朝,将咏史怀古与忧国伤时紧密结合起来,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两句,意思是说:人世间有多少叫人感伤的往事,而这西塞山依然背靠着滚滚的长江流水。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以自然永恒、人事无常来深化怀古主题,同时也蕴含着一种对历史变迁无能为力之感,以及由此而生的伤感、无奈之情。
刘禹锡在这首诗中所抒发的感慨,不仅是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思索,也是对自己命运的深切反思。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谪到偏远之地,但他始终坚韧不拔,积极向上。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也在暗示自己的命运。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具有优美的艺术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
刘禹锡的诗歌风格独特,他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西塞山的美景,来反衬出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奈。这种对比手法使诗歌更具感染力,让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刘禹锡还善于运用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这首诗中,他将西塞山比作一个永恒的存在,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活力。这种象征手法使诗歌更具哲理性,让读者能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这句诗,不仅是刘禹锡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思索和人生命运的深切反思,也是他诗歌创作中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的体现。
西塞山怀古
唐·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