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智取威虎山》里英姿飒爽的“小常宝”,却在巅峰期率团赴美后集体滞留不归;二十年后带着“传播国粹”的理由重返故土,引发两代人价值观念的激烈碰撞。齐淑芳——这位上海京剧院的传奇刀马旦,用半生时光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书写了充满争议的戏剧人生。
1950年代的上海戏校练功房,10岁的齐淑芳正在嫂子张美娟的注视下练习踢枪。这位“中国第一女武旦”的严苛训练,让原本只是玩票的少女脱胎换骨。
为练出《火凤凰》的十八连踢,她每天绑着沙袋翻两百个跟头,膝盖上的淤青常年不消。1960年汇报演出时,她将《三战张月娥》的武打动作融入芭蕾大跳,周恩来总理看完后特意到后台叮嘱:“小同志要保护好革命本钱。”
1965年《智取威虎山》排练现场,22岁的齐淑芳正在雪地戏份中反复摔打。为呈现“小常宝”的野性生命力,她三个月减重15斤,独创“雪地滑跪”技巧——在撒满滑石粉的舞台上完成连续翻滚。
公演时,她手持双枪从三米高台跃下的镜头,引发全国剧院模仿热潮。1974年电影版拍摄期间,怀孕两个月的她坚持完成全套武打动作,丈夫龚国泰在监视器后攥碎了三支钢笔。
1988年纽约林肯艺术中心,47岁的齐淑芳带着《大闹天宫》谢幕七次。美国观众起立鼓掌半小时的盛况,让整个团队陷入亢奋。
当经纪人提出续签三年巡演合同时,这个曾在特殊时期坚守舞台的艺术家,却在异国灯光下做出了改变命运的决定——率26名成员集体滞留。消息传回国内,《文汇报》头版标题“京剧团集体出走”震动文艺界,丈夫龚国泰因此被停职审查。
在美初期,团队蜗居在布鲁克林地下室,靠街头卖艺维生。齐淑芳白天在中餐馆洗碗,夜晚带着团员在时代广场表演“快闪京剧”。转机出现在1995年,她将《霸王别姬》改编成英语版登陆百老汇,用激光投影替代传统幕布,单周票房突破百万美元。
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她带着融合街舞元素的《新火凤凰》回国商演,谢幕时那句“京剧需要新土壤”的解释,被老观众斥为“文化背叛”。
如今的齐淑芳仍活跃在纽约京剧社,每周带着混血孙辈练习云手。当抖音上有年轻人质疑她“为何不回国传承”时,她晒出海外弟子表演《智取威虎山》的视频,评论区悄然分化成两派——有人痛心“传统文化流失”,也有人点赞“这才是文化自信”。或许正如她某次受访所言:“京剧活了千年,不该困在博物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