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娱乐圈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明星的一举一动总能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
大S的突然离世本应是一段悲痛的结束,但围绕她身后事引发的一系列纷争却如汹涌的浪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将汪小菲和S家卷入了一场激烈的家庭风暴中。
大S离开已经18天了,但关于她的话题热度丝毫未减。
哪怕像陈晓和陈妍希离婚这样的重磅娱乐新闻,也只能在热搜榜首短暂停留。
这足以证明大S在大众心中极高的国民度。
令人遗憾的是,她的身后事并未如人们期待的那般平静落幕,反而陷入一片混乱,充满了令人唏嘘的故事。
据台媒消息,大S的树葬仪式预计本周内完成。
而情人节前夕匆匆返回北京的汪小菲,又被爆料将于2月20日再次踏上台北的土地。
这一次的行程注定不会轻松,因为等待他的是与S家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纠纷。
日前,S妈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条意味深长的动态:“不信正义换不回,我要上战场,给我加油吧。”
尽管没有明确指出针对的对象,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她所宣战的正是汪小菲。
这条简短的话语,瞬间激起千层浪,让本就备受关注的汪小菲与S家的矛盾再次升级。
对于S妈此番举动,网友们纷纷表示疑惑,毕竟她似乎并没有明确的理由向汪小菲“宣战”。
而台媒近两日的陆续报道,似乎揭开了背后的真相。
原来,S家的真实想法可以概括为“带走孩子留下钱”。
在孩子抚养权的问题上,台媒之前曾报道称,S家已经达成一致意见,认可汪小菲作为孩子的监护人,甚至还喊话汪小菲、张兰和马筱梅要好好照顾孩子。
然而,事情的发展总是充满戏剧性。
就在汪小菲和马筱梅回到台北后,S妈却突然对媒体表示,她担心孩子无法从汪小菲那里获得完整的父爱,同时也忧虑马筱梅因为各种事务繁忙,没有足够的时间照看孩子,所以决定要争夺孩子的抚养权。
这一态度的180度大转变,让众人都感到十分意外。
与此同时,多家台媒仿佛是收到了统一的指令,集体向汪小菲发出谴责之声。
他们声称,汪小菲拖垮了大S生前的经济状况,在留下巨额债务后,便拍拍屁股回了北京,甚至连自己的孩子都不管不顾。
这样的指责听起来有些离谱,毕竟事情的真相远非如此简单。
结合S妈此前发布的那条动态,原来她所说的“上战场”,指的是代替女儿出席原定2月27日开庭的抚养权纠纷案。
大S和汪小菲之间的债务纠纷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涉及金额高达几千万。
在这样巨大的利益面前,S妈不轻易放弃追讨债务,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谈及大S和汪小菲两人之间的债务纠纷,真是一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口水战”。
双方各自放出的证据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谁也无法完全说服对方的粉丝。
根据台媒的总结,汪小菲目前还背负着大约2.5亿的债务,其中包括信义豪宅的房贷、大S的赡养费,以及有欠条为证的2600万借款等。
然而,汪小菲对于这些债务有着不同的看法。
他认为,大S与具俊晔闪婚之后,他实在不愿意再出钱让自己的前妻去养活她的现任丈夫。
此外,汪小菲也曾回应称,信义豪宅实际上是自己买了画把钱汇给大S,才得以购置的,可在大S的口中,却变成了是他在支付房贷。
至于那张欠条,汪小菲对大S的态度十分不满,他还爆料说,在离婚的时候,大S曾让他不用还钱了,因为她留下了信义豪宅。
此次返台的汪小菲显然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
他计划在大S完成树葬后,就带着两个孩子回到北京。
同时,他也已经聘请了专业的律师团队,打算彻底了断与S家之间的债务官司,渴望能与这一切彻底划清界限,不再有任何瓜葛。
尽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汪小菲拿到孩子抚养权的可能性较大,但债务官司的走向却充满了不确定性。
毕竟,这场官司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更何况,汪小菲此番是在台北客场作战,当前的舆论风向对他极为不利。
S家疑似与多家媒体联手,对汪小菲进行声讨,试图通过舆论的力量来影响法官的判断。
再加上汪小菲本人之前在台北的一些行为,也给了台媒可乘之机。
上一次他在台北时,又是在雨中淋雨,又是下跪,还喊话“老婆,我好想你”“死的人应该是我”,这些行为无疑成为了台媒攻击他的把柄。
近日,台湾资深经纪人孙德荣公开喊话汪小菲,情绪激动,言辞犀利。
他劝汪小菲不要再上演那些看似博眼球的举动,赚钱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孙德荣还表示,汪小菲的官司不一定会输,但希望他能在处理事情时更加体面一些,同时也喊话张兰,要给曾经的家人留点情面。
孙德荣在台湾娱乐圈可谓是大佬级别的人物,他一手捧红了5566、183club等多个知名偶像团体,信乐团也曾在他的公司发展过一段时间,王心凌也是在他的悉心栽培下,一步步走向了天后的宝座。
从他的履历来看,他说话应该是很有分量的。
然而,他在这次事件中的言论却显得有些有失偏颇,更像是大S的死忠粉,完全没有了前辈应有的公正和客观,与同样是台娱前辈却不轻易站队的王伟忠、吴忠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次风波不仅牵动了众多粉丝的心,也让人们看到了娱乐圈背后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利益纠葛。
无论是汪小菲还是S家,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双方的言行举止不仅影响着彼此的生活,也牵动着无数人的目光。
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最终的答案,让人们看到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面对这场纷争,我们不禁思考:在名利场中,亲情和利益究竟该如何平衡?
在家庭和事业之间,人们又该如何抉择?
这些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但却值得每个人深思。
无论结果如何,希望所有涉事者都能以理性和平和的心态面对,找到一个让自己和身边人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毕竟,生活还要继续,孩子们也需要一个安稳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