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经过植保机构和科研教学单位专家的综合分析,预计在2025年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和油料、蔬菜作物上23种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全国预计发生面积25.18亿亩次,相较于2024年增加6.2%。
一、水稻的“三虫两害”
2025年,预计水稻的“三虫两病”发生面积约为11.2亿亩次,相较于2024年的面积增加4.7%。水稻主要病虫害包括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等。
(1)稻飞虱
全国稻飞虱发生面积3.3亿亩次,总体偏重发生,其中,西南东部、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南方其他稻区中等发生。
(2)稻纵卷叶螟
全国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2.4亿亩次,总体偏重发生,其中,西南东部、华南中东部、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南方其他稻区中等发生。
(3)二化螟
全国二化螟发生面积2.5亿亩次,在南方大部稻区总体大发生,江南、长江中游稻区重发风险突出。据调查,各地二化螟冬前亩残虫量高,远超翌年大发生的虫源基数(1000头)。江南稻区,湖南、江西、浙江平均亩残虫量为1.0万—1.7万头,较近5年均值增加25%以上,其中,湘北、湘南、赣北、赣中、赣西、浙中、浙北、浙西南局部达2万—6万头,个别田块超10万头。华南稻区,广西、福建平均亩残虫量为3000—5000头,较近5年均值增加18%以上,其中,桂北、桂中、桂西南、闽西北局部达5000—2万头。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区,湖北、安徽、上海、河南平均亩残虫量为2500—3500头,较近5年均值增加30%以上,其中,鄂北、江汉平原南部、皖东南、豫南以及沿江沿淮地区局部达4000—1.5万头。西南稻区,四川、贵州平均亩残虫量为1800—2300头,较近5年均值增加4%以上,其中,川东北、川南、黔东北局部达2500—4000头。
(4)稻瘟病
全国稻瘟病发生面积6000万亩次,总体中等发生,在东北主产稻区、南方丘陵山区和沿江沿淮稻区偏重流行风险高。
(5)水稻纹枯病
全国水稻纹枯病发生面积2.4亿亩次,总体偏重发生,其中,西南北部、华南中西部、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其他稻区中等发生。
(6)其他病虫害
三化螟、灰飞虱、大螟、稻秆潜蝇、粘虫、台湾稻螟、水稻跗线螨、稻粉虱等其他虫害在部分稻区有一定程度发生;全国发生面积8000万亩次。稻曲病、白叶枯病、穗腐病、胡麻叶斑病、根结线虫病、橙叶病等其他病害在部分稻区有一定程度发生;全国发生面积8500万亩。
二、小麦的“四病一虫”
2025年,预计小麦的“四病一虫”发生面积约6.06亿亩次,相较于2024年的面积增加8.2%。小麦主要病虫害主要包括小麦赤霉病、小麦条锈病、小麦茎基腐病、小麦纹枯病、小麦蚜虫等。
(1)小麦赤霉病
全国小麦赤霉病预计发生风险面积2亿亩,总体偏重流行,湖北江汉平原和鄂东、浙江大部、安徽大部、江苏中南部、河南南部大流行风险高;江苏北部、河南中北部、河北南部、陕西关中中东部、四川西北部和东部偏重流行。
(2)小麦条锈病
全国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3800万亩,总体中等流行,四川盆地、湖北江汉流域、陕南和关中中西部、甘肃东部和南部、河南南部等局部偏重流行;西南、江淮、黄淮和西北的其他大部麦区中等流行;华北和新疆有偏轻发生风险。
(3 )小麦茎基腐病
全国小麦茎基腐病发生面积5000万亩,在黄淮和华北南部麦区总体中等发生,河南中北部、河北南部、山东西南部、陕西关中、山西运城偏重发生。
(4)小麦纹枯病
全国小麦纹枯病发生面积1.18亿亩,总体偏重发生,河南大部、山东大部、安徽大部、江苏中北部偏重发生,江淮、黄淮、华北的其他麦区中等发生。
(5)小麦蚜虫
全国小麦蚜虫发生面积2亿亩次,在黄淮和华北大部总体偏重发生,长江中下游、江淮、西南和西北大部中等发生。
(6)其他害虫
其他虫害总体偏轻发生,预计发生面积7500万亩。其中,地下害虫在西北和华北麦区发生3800万亩,麦叶蜂在华北麦区发生面积1000万亩;灰飞虱、吸浆虫、一代粘虫、土蝗等害虫在部分麦区会造成一定危害。
三、玉米的“四病三虫”
2025年,预计玉米的“四虫三病”发生面积约为6.67亿亩次,相较于2024年的面积增加8.5%。玉米主要病虫害主要包括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粘虫、棉铃虫、大斑病、南方锈病、穗腐病等。
(1)草地贪夜蛾
全国草地贪夜蛾发生面积5000万亩次,西南、华南、江南偏重发生,黄淮海、西北地区偏轻及以下程度发生,部分晚播夏玉米偏重发生。
(2)玉米螟
全国玉米螟发生面积2.6亿亩次,在东北、黄淮海、西北、西南、华南、江南中等发生,东北和黄淮海局部偏重发生。
(3)粘虫
全国粘虫发生面积5000万亩次,在黄淮海、东北、西北和西南总体偏轻发生,局部出现集中危害。
(4)棉铃虫
全国棉铃虫发生面积1.1亿亩次,在黄淮海、东北南部偏重发生。
(5)大斑病
全国大斑病发生面积8200万亩,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冷凉地区局部偏重发生。
(6)南方锈病
全国南方锈病发生面积7500万亩,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偏重发生。
(7)穗腐病
全国穗腐病发生面积4000万亩,在黄淮海、西南、西北、东北南部等地区偏重发生。
四、其他粮食和经济作物重大病虫害
(1)油菜菌核病
全国油菜菌核病发生面积5000万亩,在西南、江南和长江中游油菜主产区偏重发生,长江下游、豫南、陕南油菜产区中等发生。
(2)大豆根腐病
全国大豆根腐病发生面积1500万亩,在黑龙江中等发生,局部低洼、涝洼地区偏重发生;其他大豆种植区偏轻及以下程度发生。
(3)马铃薯晚疫病
全国马铃薯晚疫病发生面积2100万亩,总体中等发生,西南及武陵山区产区,以及西北、华北和东北的局部产区偏重以上流行风险高。
(4)草地螟
全国草地螟发生面积1800万亩次,在内蒙古及其周边地区有局部重发的可能,华北、东北和西北大部总体偏轻发生,其中内蒙古发生面积占比70%以上。
(5)蔬菜蓟马
全国蔬菜蓟马发生面积2000万亩,总体偏重发生,主要危害豇豆、辣椒、黄瓜、葱、茄子等作物,黄淮海等北方保护地蔬菜以及长江中下游、西南、华南露地蔬菜上发生较重,春季和秋冬季是发生危害高峰期。
(6)番茄潜叶蛾
全国番茄潜叶蛾发生面积120万亩,总体中等发生,新疆、甘肃、宁夏、云南、四川、重庆、北京、天津、山西、河北、辽宁、黑龙江、山东等省局部地区设施番茄偏重发生,秋茬重于春茬,花期至果实成熟期发生危害重。据了解,经过植保机构和科研教学单位专家的综合分析,预计在2025年小麦、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和油料、蔬菜作物上23种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全国预计发生面积25.18亿亩次,相较于2024年增加6.2%。
一、水稻的“三虫两害”
2025年,预计水稻的“三虫两病”发生面积约为11.2亿亩次,相较于2024年的面积增加4.7%。水稻主要病虫害包括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等。
(1)稻飞虱
全国稻飞虱发生面积3.3亿亩次,总体偏重发生,其中,西南东部、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南方其他稻区中等发生。
(2)稻纵卷叶螟
全国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2.4亿亩次,总体偏重发生,其中,西南东部、华南中东部、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南方其他稻区中等发生。
(3)二化螟
全国二化螟发生面积2.5亿亩次,在南方大部稻区总体大发生,江南、长江中游稻区重发风险突出。据调查,各地二化螟冬前亩残虫量高,远超翌年大发生的虫源基数(1000头)。江南稻区,湖南、江西、浙江平均亩残虫量为1.0万—1.7万头,较近5年均值增加25%以上,其中,湘北、湘南、赣北、赣中、赣西、浙中、浙北、浙西南局部达2万—6万头,个别田块超10万头。华南稻区,广西、福建平均亩残虫量为3000—5000头,较近5年均值增加18%以上,其中,桂北、桂中、桂西南、闽西北局部达5000—2万头。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区,湖北、安徽、上海、河南平均亩残虫量为2500—3500头,较近5年均值增加30%以上,其中,鄂北、江汉平原南部、皖东南、豫南以及沿江沿淮地区局部达4000—1.5万头。西南稻区,四川、贵州平均亩残虫量为1800—2300头,较近5年均值增加4%以上,其中,川东北、川南、黔东北局部达2500—4000头。
(4)稻瘟病
全国稻瘟病发生面积6000万亩次,总体中等发生,在东北主产稻区、南方丘陵山区和沿江沿淮稻区偏重流行风险高。
(5)水稻纹枯病
全国水稻纹枯病发生面积2.4亿亩次,总体偏重发生,其中,西南北部、华南中西部、江南、长江中下游稻区偏重发生,其他稻区中等发生。
(6)其他病虫害
三化螟、灰飞虱、大螟、稻秆潜蝇、粘虫、台湾稻螟、水稻跗线螨、稻粉虱等其他虫害在部分稻区有一定程度发生;全国发生面积8000万亩次。稻曲病、白叶枯病、穗腐病、胡麻叶斑病、根结线虫病、橙叶病等其他病害在部分稻区有一定程度发生;全国发生面积8500万亩。

二、小麦的“四病一虫”
2025年,预计小麦的“四病一虫”发生面积约6.06亿亩次,相较于2024年的面积增加8.2%。小麦主要病虫害主要包括小麦赤霉病、小麦条锈病、小麦茎基腐病、小麦纹枯病、小麦蚜虫等。
(1)小麦赤霉病
全国小麦赤霉病预计发生风险面积2亿亩,总体偏重流行,湖北江汉平原和鄂东、浙江大部、安徽大部、江苏中南部、河南南部大流行风险高;江苏北部、河南中北部、河北南部、陕西关中中东部、四川西北部和东部偏重流行。
(2)小麦条锈病
全国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3800万亩,总体中等流行,四川盆地、湖北江汉流域、陕南和关中中西部、甘肃东部和南部、河南南部等局部偏重流行;西南、江淮、黄淮和西北的其他大部麦区中等流行;华北和新疆有偏轻发生风险。
(3 )小麦茎基腐病
全国小麦茎基腐病发生面积5000万亩,在黄淮和华北南部麦区总体中等发生,河南中北部、河北南部、山东西南部、陕西关中、山西运城偏重发生。
(4)小麦纹枯病
全国小麦纹枯病发生面积1.18亿亩,总体偏重发生,河南大部、山东大部、安徽大部、江苏中北部偏重发生,江淮、黄淮、华北的其他麦区中等发生。
(5)小麦蚜虫
全国小麦蚜虫发生面积2亿亩次,在黄淮和华北大部总体偏重发生,长江中下游、江淮、西南和西北大部中等发生。
(6)其他害虫
其他虫害总体偏轻发生,预计发生面积7500万亩。其中,地下害虫在西北和华北麦区发生3800万亩,麦叶蜂在华北麦区发生面积1000万亩;灰飞虱、吸浆虫、一代粘虫、土蝗等害虫在部分麦区会造成一定危害。
三、玉米的“四病三虫”
2025年,预计玉米的“四虫三病”发生面积约为6.67亿亩次,相较于2024年的面积增加8.5%。玉米主要病虫害主要包括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粘虫、棉铃虫、大斑病、南方锈病、穗腐病等。
(1)草地贪夜蛾
全国草地贪夜蛾发生面积5000万亩次,西南、华南、江南偏重发生,黄淮海、西北地区偏轻及以下程度发生,部分晚播夏玉米偏重发生。
(2)玉米螟
全国玉米螟发生面积2.6亿亩次,在东北、黄淮海、西北、西南、华南、江南中等发生,东北和黄淮海局部偏重发生。
(3)粘虫
全国粘虫发生面积5000万亩次,在黄淮海、东北、西北和西南总体偏轻发生,局部出现集中危害。
(4)棉铃虫
全国棉铃虫发生面积1.1亿亩次,在黄淮海、东北南部偏重发生。
(5)大斑病
全国大斑病发生面积8200万亩,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冷凉地区局部偏重发生。
(6)南方锈病
全国南方锈病发生面积7500万亩,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偏重发生。
(7)穗腐病
全国穗腐病发生面积4000万亩,在黄淮海、西南、西北、东北南部等地区偏重发生。

四、其他粮食和经济作物重大病虫害
(1)油菜菌核病
全国油菜菌核病发生面积5000万亩,在西南、江南和长江中游油菜主产区偏重发生,长江下游、豫南、陕南油菜产区中等发生。
(2)大豆根腐病
全国大豆根腐病发生面积1500万亩,在黑龙江中等发生,局部低洼、涝洼地区偏重发生;其他大豆种植区偏轻及以下程度发生。
(3)马铃薯晚疫病
全国马铃薯晚疫病发生面积2100万亩,总体中等发生,西南及武陵山区产区,以及西北、华北和东北的局部产区偏重以上流行风险高。
(4)草地螟
全国草地螟发生面积1800万亩次,在内蒙古及其周边地区有局部重发的可能,华北、东北和西北大部总体偏轻发生,其中内蒙古发生面积占比70%以上。
(5)蔬菜蓟马
全国蔬菜蓟马发生面积2000万亩,总体偏重发生,主要危害豇豆、辣椒、黄瓜、葱、茄子等作物,黄淮海等北方保护地蔬菜以及长江中下游、西南、华南露地蔬菜上发生较重,春季和秋冬季是发生危害高峰期。
(6)番茄潜叶蛾
全国番茄潜叶蛾发生面积120万亩,总体中等发生,新疆、甘肃、宁夏、云南、四川、重庆、北京、天津、山西、河北、辽宁、黑龙江、山东等省局部地区设施番茄偏重发生,秋茬重于春茬,花期至果实成熟期发生危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