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铜钱铸行时间表

亦瑶阅览文化 2024-12-04 04:31:34
宋太祖赵匡胤时期

宋元通宝:建隆元年(960 年),北宋王朝初建,百废待兴,货币制度也亟待确立。宋元通宝应运而生,其形制上一定程度沿袭唐开元通宝风格,为小平钱,钱文采用隶书,文字端庄大气,对读规整。铸造工艺在继承前代基础上有所发展,材质主要为铜,制作相对较为规整。它作为北宋开国的首枚铜钱,在稳定经济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后续钱币铸造奠定了基础,也见证了北宋初期在结束五代十国战乱后,经济开始逐步走向恢复与重建的历程。

宋太宗赵光义时期

太平通宝:太平兴国元年(976 年),太平通宝问世,这是宋代第一种年号钱,意义非凡。钱文隶书书写流畅自然,字体古朴典雅。铸造工艺有了进一步提升,铜质精良,钱体较为厚重。其版式多样,除常见小平钱外,还有折二、折三、折五等不同规格,部分钱背还有星月纹等特殊标记。太平盛世局面的开启,使得商贸活动日益频繁,太平通宝广泛流通于市场各个角落,成为北宋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见证者,有力地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领域的昌盛进程。

淳化元宝:淳化元年(990 年),淳化元宝的铸造开启了北宋钱币书法艺术的新纪元。其独特之处在于钱文有真、行、草三种书体,相传为宋太宗赵光义御笔亲书,此乃中国钱币史上首创之举。楷书端庄秀丽,行书流畅灵动,草书豪放洒脱,三种书体相映成趣,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宋代书法艺术的迷人魅力。淳化元宝主要以小平钱为主,铜质细腻,铸造工艺精湛。其发行流通反映出北宋在文化艺术领域的高度自信与繁荣昌盛,彼时北宋朝廷大力重视文化教育,文人墨客人才辈出,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在钱币铸造上得到了生动鲜活的体现,使得淳化元宝成为历代钱币收藏爱好者梦寐以求的珍品。

至道元宝:至道年间(995 - 997 年),至道元宝铸造发行。其钱文同样有真、行、草三体,书法风格与淳化元宝相似,亦出自宋太宗之手。至道元宝小平钱数量居多,材质以铜为主,制作工艺较为精细。钱文书法飘逸自然,蕴含着宋代书法独特的韵味与艺术气息。在这一时期,北宋经济继续保持稳步发展态势,商业活动范围不断拓展扩大,至道元宝在国内市场广泛流通的同时,也借助贸易往来逐渐传播到周边地区,极大地促进了北宋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成为北宋对外文化输出的一个独特窗口,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一抹独特的痕迹。

宋真宗赵恒时期

咸平元宝:咸平元年(998 年),咸平元宝开始铸造。咸平元宝为小平钱,钱文楷书,字体规整严谨,笔画粗细均匀,给人一种端庄稳重之感。其铸造工艺成熟稳定,铜质优良,钱体制作精良。版式虽较为单一,但在一些细微之处,如钱文的大小、笔画的肥瘦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变化。咸平年间,北宋社会相对安定,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商业繁荣昌盛,咸平元宝的大量铸造和流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货币支持,充分满足了市场交易对货币的需求,进一步巩固了北宋的经济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北宋经济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繁荣的阶段。

景德元宝:景德年间(1004 - 1007 年),景德元宝铸造发行。钱文楷书,字体端庄秀丽,笔锋刚劲有力,彰显出独特的书法艺术美感。此币以小平钱为主,铜质精良,铸造工艺精湛绝伦。景德元宝在市场上广泛流通,成为市场交易的主要媒介,有力地促进了当时的经济交流与发展。其铸造背景与北宋时期景德年间相对稳定的政治局势和繁荣的经济状况紧密相连,货币的稳定流通为商业活动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保障,进一步推动了北宋经济的繁荣昌盛,见证了北宋在这一时期在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成为北宋盛世的一个小小缩影。

祥符元宝与祥符通宝:祥符年间(1008 - 1016 年),祥符元宝与祥符通宝先后铸造。二者皆为小平钱,钱文楷书,字体规整大气,蕴含祥瑞之意,仿佛在诉说着北宋当时的太平盛世景象。祥符元宝与祥符通宝铸造精良,铜质上乘,版式丰富多样,部分钱背有星、月等纹饰,增添了其独特性与观赏性。这一时期,北宋社会安定祥和,经济繁荣发展,文化昌盛繁荣,祥符系列钱币的发行流通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当时的盛世景象,成为北宋繁荣时期的鲜明货币象征,在国内广泛使用的同时,也通过贸易等多种途径传播到周边地区,对北宋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传播北宋文化影响力方面功不可没。

宋仁宗赵祯时期

天圣元宝:天圣年间(1023 - 1032 年),天圣元宝铸造发行。钱文有篆书和楷书两种书体,对读,字体优美典雅,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无论是篆书的婉转流畅还是楷书的规整端庄,都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天圣元宝以小平钱为主,材质多为铜,铸造工艺精湛,版式丰富多样。其发行流通反映了北宋在仁宗时期文化艺术的进一步蓬勃发展,钱币上不同书体的运用充分体现了当时对文化多元性的包容与推崇,在经济领域则持续为市场交易提供稳定可靠的货币保障,有力地推动北宋经济平稳有序运行,是北宋经济文化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

明道元宝:明道年间(1032 - 1033 年),明道元宝铸造。钱文亦分篆、楷两种书体,书法风格独特,篆书古朴典雅,楷书刚劲有力,二者各具特色又相得益彰。明道元宝主要为小平钱,铜质较好,制作工艺精细,从其制作工艺可看出北宋当时的铸币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准。这一时期,北宋社会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明道元宝在市场中的流通为商业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其蕴含的书法艺术魅力也为北宋钱币文化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生动地反映出北宋时期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的显著特点,是北宋文化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有力见证。

景祐元宝:景祐年间(1034 - 1038 年),景祐元宝问世。钱文有篆、楷两种书体,对读,字体工整秀丽,笔画清晰流畅,宛如书法艺术作品。景祐元宝以小平钱为常见,铜质优良,铸造工艺成熟。其在市场上广泛流通,充分满足了当时日益增长的商业交易需求,在北宋经济发展进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北宋在钱币铸造技术和文化艺术融合方面的持续进步与创新,展示了北宋在钱币文化领域不断探索和发展的精神。

皇宋通宝:宝元二年至皇祐末年(1039 - 1053 年)所铸,并非年号钱。皇宋通宝以小平钱为主,钱文有篆书和楷书两种书体,其书法风格古朴凝重,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铜质精良,铸造工艺精细,版式较为丰富多样。在北宋货币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它的铸造反映了当时北宋在货币制度和文化艺术方面的综合考量,在市场交易中广泛使用,为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提供了稳定的货币支持,也体现了北宋在钱币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努力,是北宋钱币文化多样性的一个重要体现。

康定元宝:康定元年(1040 年),康定元宝开始铸造。康定元宝多为铁钱,小平形制,钱文隶书,书法古朴厚重,富有历史沧桑感。由于当时北宋面临着一定的军事压力和财政困境,铁钱的铸造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缓解铜币不足的局面,以满足市场交易对货币的基本需求。康定元宝的发行深刻反映了北宋在特殊历史时期的经济应对策略,尽管其铸造数量相对较少,但在北宋钱币体系中却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它见证了北宋在复杂艰难局势下努力维持经济稳定的艰辛历程,是北宋历史曲折发展的一个小小见证者。

庆历重宝:庆历年间(1041 - 1048 年),庆历重宝铸造发行。有铜、铁两种材质,一般直径较大,钱文规整,铸造工艺较为精良。庆历重宝以折二、折十等大钱为主,钱文楷书,字体端庄大气。其铸造背景与北宋时期的庆历新政以及当时的经济财政状况密切相关,大钱的发行旨在应对财政危机,调节货币流通量,试图通过货币手段来缓解经济困境。庆历重宝在市场上的流通对北宋经济产生了多方面的复杂影响,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压力,另一方面也对物价和市场交易秩序产生了相应的冲击与调整,它反映了北宋在经济改革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是北宋经济变革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

皇祐元宝:皇祐年间(1049 - 1054 年),皇祐元宝铸造。皇祐元宝主要为小平钱,钱文有篆书和楷书两种书体,字体端庄秀丽,笔画纤细流畅,展现出一种精致之美。其铜质精良,铸造工艺精细,版式较为丰富。皇祐年间,北宋社会经济继续平稳发展,文化繁荣昌盛,皇祐元宝在市场交易中广泛使用,为经济活动提供了稳定的货币支持,其精美的钱文书法也彰显了北宋时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水平,是北宋文化繁荣在钱币上的一个精美呈现。

至和元宝、至和通宝、至和重宝:至和年间(1054 - 1056 年),至和系列钱币铸造。至和元宝和至和通宝多为小平钱,钱文有篆、楷两种书体,书法精美,风格各异,篆书的圆润与楷书的刚正形成鲜明对比。至和重宝则有折二、折三等大钱,钱文楷书,字体规整严谨。至和系列钱币材质以铜为主,铸造工艺精湛,版式多样。其发行流通反映了北宋在仁宗时期货币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文化艺术在钱币铸造上的持续创新,在市场交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经济的平稳发展,同时也因其精美的铸造工艺和多样的版式成为钱币收藏者喜爱的经典品种之一,在钱币收藏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嘉祐元宝、嘉祐通宝:嘉祐年间(1056 - 1063 年),嘉祐元宝和嘉祐通宝铸造发行。二者皆有小平钱和折二钱等形制,钱文分篆、楷两种书体,篆书婉转流畅,如行云流水,楷书端庄稳重,似正人君子。嘉祐系列钱币铜质优良,铸造工艺精细,版式丰富。在嘉祐年间,北宋社会稳定和谐,经济繁荣昌盛,文化蓬勃发展,嘉祐元宝和嘉祐通宝在市场上广泛流通,有力地促进了商业活动的顺利开展,成为北宋经济繁荣时期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充分体现了北宋在钱币文化艺术方面的卓越非凡成就,是北宋盛世货币文化的杰出代表。

宋英宗赵曙时期

治平元宝、治平通宝:治平年间(1064 - 1067 年),治平元宝和治平通宝铸造。钱文有篆、楷两种书体,对读,字体工整秀丽,笔画粗细均匀,整体风格和谐统一。治平系列钱币以小平钱为主,材质多为铜,铸造工艺成熟稳定。治平年间,北宋社会保持相对稳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治平元宝和治平通宝在市场交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商品交换提供了便利的货币媒介,其精美的钱文和精湛的铸造工艺也反映了北宋在钱币文化领域的传承与发展,是北宋钱币文化传承性的重要体现,见证了北宋钱币文化在不同时期的延续与演变。

宋神宗赵顼时期

熙宁元宝、熙宁通宝、熙宁重宝:熙宁年间(1068 - 1077 年),熙宁系列钱币铸造。熙宁元宝多为小平钱,熙宁重宝有折二、折三等大钱,熙宁通宝则相对少见。钱文有篆、楷、行三种书体,风格多样,变化丰富,篆书的古朴、楷书的规整、行书的流畅在钱币上得到了完美呈现。熙宁系列钱币材质以铜为主,铸造工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版式繁多。这一时期,北宋正处于王安石变法时期,经济政策发生较大变革,熙宁系列钱币的铸造与发行与变法中的经济举措密切相关,在市场上广泛流通的同时,也反映了北宋在经济转型时期货币制度的调整与变化,其多样的版式和书体也成为钱币研究和收藏的重要对象,为研究北宋经济变革和钱币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元丰通宝、元丰重宝:元丰年间(1078 - 1085 年),元丰通宝铸造发行,元丰重宝相对稀少。元丰通宝有小平、折二钱等多种形制,钱文篆、行两种书体成对出现,篆书古朴典雅,行书流畅自然,二者相互映衬,别具一番风味。其铸造工艺精湛,版式极为丰富,数量众多,堪称北宋钱币中的大宗。元丰通宝在北宋货币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市场上广泛流通,是北宋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货币媒介。其丰富的版式反映了当时大规模铸造过程中的工艺差异和文化多元性,也为后世钱币收藏者提供了广阔的研究和收藏空间,成为钱币收藏界研究北宋钱币铸造工艺和文化内涵的重要样本。

宋哲宗赵煦时期

元祐通宝:元祐年间(1086 - 1094 年),元祐通宝铸造。钱文有篆、行两种书体,对读,字体优美典雅,书法艺术价值较高,无论是篆书的优美曲线还是行书的灵动笔锋,都令人赏心悦目。元祐通宝主要为小平、折二钱,铜质优良,铸造工艺精细,版式多样。元祐时期,北宋政治局势相对稳定,文化艺术繁荣发展,元祐通宝的发行流通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风貌,在经济领域为市场交易提供了稳定的货币保障,其精美的钱文也成为北宋钱币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是北宋文化繁荣在钱币上的又一精彩体现。

绍圣元宝、绍圣通宝、绍圣重宝:绍圣年间(1094 - 1098 年),绍圣系列钱币铸造。绍圣元宝多为小平、折二钱,绍圣通宝较为少见,绍圣重宝有折二、折三等大钱。钱文有篆、行两种书体,书法风格独特,笔画刚劲有力,充满力量感。绍圣系列钱币材质以铜为主,铸造工艺精良,版式丰富。绍圣年间,北宋政治格局发生一定变化,绍圣系列钱币的铸造反映了这一时期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态势,在市场上的流通为商业活动提供了货币支持,其多样的版式和独特的书法风格也为钱币收藏者所青睐,成为钱币收藏爱好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对象。

元符通宝、元符重宝:元符年间(1098 - 1100 年),元符元宝和元符通宝铸造。二者多为小平、折二钱,钱文有篆、行两种书体,字体工整秀丽,书写流畅自然,展现出较高的书法艺术水准。元符系列钱币铜质较好,铸造工艺精细,版式多样。元符时期,北宋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继续发展演变,元符元宝和元符通宝在市场交易中广泛使用,为经济活动提供了稳定的货币工具,其蕴含的文化艺术价值也体现了北宋钱币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北宋钱币文化不断发展的有力见证。

宋徽宗赵佶时期

圣宋元宝、圣宋通宝:公元 1101 年,圣宋元宝铸造。钱文有篆、行两种书体,对读,字体优美,书法风格独特,篆书的圆润与行书的洒脱相结合,别具一格。圣宋元宝以小平、折二钱为主,材质多为铜,铸造工艺精湛,版式丰富。圣宋元宝的发行标志着宋徽宗时期钱币铸造开启了新的篇章,其精美的钱文和多样的版式反映了宋徽宗对艺术的追求和北宋钱币文化在这一时期的新变化,也为后续徽宗朝一系列精美钱币的铸造奠定了基础,是北宋钱币文化走向精致化的开端。

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崇宁元宝:崇宁年间(1102 - 1106 年),崇宁系列钱币铸造。崇宁通宝钱文为徽宗御书瘦金体,铁划银钩,刚劲有力,极具艺术观赏性,其独特的书法风格使崇宁通宝成为北宋钱币中的艺术珍品。崇宁重宝以折十钱为主,字体古朴厚重。崇宁元宝则相对少见。崇宁系列钱币铜质精良,铸造工艺精湛。这一时期,宋徽宗对艺术的热爱与推崇在钱币铸造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崇宁通宝的瘦金体钱文不仅展示了高超的书法艺术,也反映了北宋在钱币文化与宫廷艺术相结合方面的独特探索,在钱币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宋徽宗赵佶时期

大观通宝:大观年间(1111 - 1118 年)始铸。大观通宝的钱文同样采用徽宗的瘦金体,字体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大字版的大观通宝尤为壮观,书法艺术与钱币造型完美融合,彰显出宋徽宗极高的艺术造诣与独特的审美情趣。其铸造工艺精细入微,无论是钱文的笔画清晰度还是整体钱币的轮廓规整度都堪称上乘。版式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等多种,其中折十钱较为常见且版别丰富。大观通宝在北宋钱币文化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不仅在国内广泛流通,促进经济交易,而且因其卓越的艺术价值,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钱币铸造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北宋钱币文化对外传播的一张耀眼名片,充分体现了北宋在文化艺术鼎盛时期钱币所承载的深厚内涵与独特魅力。

政和通宝、政和重宝:政和年间(1111 - 1118 年)始铸。政和通宝有小平、折二两种铜钱,钱文分篆、隶、楷三体,篆书中规中矩,隶书古朴典雅,楷书端庄规整,三体钱文各具特色又相互协调,展现出北宋书法艺术在钱币上的多元呈现。政和重宝则多为折二大钱,钱文为隶书,字体规整大气。其铸造工艺精良,铜质优良,版式多样,反映了当时北宋钱币铸造技术的成熟与稳定。政和年间,北宋虽然面临着一些内忧外患,但在文化艺术和钱币铸造领域仍保持着较高的水准,政和通宝、政和重宝在市场上的流通,为经济活动提供了稳定的货币支持,同时也见证了北宋在末期依然坚守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精神,在北宋钱币文化的长河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重和通宝:重和年间(1118 - 1119 年)始铸。重和通宝钱文为篆书和隶书两种书体,对读,篆书笔画纤细流畅,隶书则较为规整稳重,两种书体搭配和谐,相得益彰。其铸造精美,铜质细腻,版式相对单一。重和年号仅存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因而重和通宝的铸造量相对较少,在北宋钱币中显得较为珍稀。它不仅是北宋钱币体系中的特殊一员,更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精美的钱文书法,成为钱币收藏者梦寐以求的珍品,也从侧面反映了北宋末年在短暂的政治稳定时期对钱币文化艺术的持续追求与探索。

宣和元宝、宣和通宝:宣和年间(1119 - 1125 年)始铸。宣和元宝有小平、折二铜钱及铁钱,钱文有篆、隶二体,篆书婉转秀丽,隶书古朴端庄。宣和通宝则版式更为丰富,有小平、折二、折三铜钱及铁钱等多种形制,钱文同样分篆、隶、楷三体,楷书刚劲有力,与篆隶二体相互辉映。宣和时期,北宋已面临着诸多困境,但在钱币铸造上依然保持着一定的水准和特色。宣和元宝和宣和通宝在市场上广泛流通,尽管此时北宋的经济已受到较大冲击,但这些钱币仍在艰难维持着市场交易的运转,它们见证了北宋末年的社会动荡与经济困境,也承载着北宋钱币文化最后的余晖,成为北宋钱币历史的收官之作,为后世研究北宋晚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宋钦宗赵桓时期

靖康元宝、靖康通宝:靖康年间(1126 - 1127 年)始铸。靖康元宝有小平、折二铜钱及铁钱,靖康通宝有小平、折二、折三铜钱及铁钱,钱文有篆、隶、楷三体。然而,由于靖康年间北宋遭遇金兵入侵,国势危急,战乱频繁,钱币铸造受到极大影响,铸造量稀少,版式复杂且多不规整。靖康元宝和靖康通宝成为了北宋王朝的绝唱,它们承载着北宋灭亡的悲痛历史记忆,见证了北宋末年的山河破碎与社会动荡。其珍稀的存世量和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得靖康钱币在钱币收藏界备受珍视,成为研究北宋末年历史变迁和钱币文化终结的重要文物,时刻提醒着后人那段悲壮的历史岁月。

2 阅读:180
亦瑶阅览文化

亦瑶阅览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