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当下的故事|金鸡编导演论坛

毒眸看娱 2024-11-30 07:58:31

对于电影行业而言,2024是踟蹰的一年。

从年轻观众逐渐离场到内容逻辑开始更迭,行业变化的背后是荆棘满地的危机,也是绝地求生的挑战。过去十年,中国电影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工业化体系已经成熟稳健起来,但同时,技术的进步,也让电影经受着AI、短视频的冲击。

当电影行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一次直面电影现状,共同探讨电影行业未来的行业交流是十分必要的。在编剧、导演、演员三方视角之下,电影的危机被一寸寸地拆解,中国电影的未来也就一点点地拼凑而出。

诚如导演郑大圣在会议上所言,“明年中国电影120年,世界电影130年,可能电影从未受到像现在如此之大的挑战。这个就是我们要开发新的观点,找到新的路径,探索新的可能的意义。”

以下是毒眸根据现场内容,对论坛发言的整理——

塑造当下的好故事

演员 马丽:

每个人对好故事的理解是不一样,就像一部电影上映了有十个人看,十个人可能有十种意见,有人说它好,也有人说它不好。

近几年我确实拍到了几部好故事,最近的《第二十条》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我觉得它不是简单的普法,看完之后你会学到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而负责让观众放松下来的情节也有,最主要是社会力量,我跟身边好多朋友的孩子去聊,他们就说马丽阿姨我看完这个电影就想出去做好事,我想去见义勇为。在我看来有正能量社会意义的,每个人物都是鲜活的,具备这些的就是一个好故事。

演员、监制 姚晨:

我觉得观众听得懂的故事是好故事,能够让观众产生好奇心,产生情感共鸣的故事就是好故事。我们前两年做了一个电影《脐带》,它讲述的故事非常简单,就是母亲给了孩子生命,这个孩子最终要陪母亲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这个电影去了很多的国家,不同文化语境下的人看那个电影都被深深打动,因为它讲述的是人最朴素的情感。

我记得上学的时候,我们老师经常说好电影里的故事不一定是真实的,但是所有的情感和细节一定得是真实的。所以从演员的角度来说,塑造一个角色的时候我们都会去做田野调查,会习惯性地从真实的生活当中,汲取真实人物的原形素材放到我们要塑造的角色当中去,这样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情感一定会牵引出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也能够击穿所有壁垒,直达人心。

编剧、导演 秦海燕:

对创作者来书哦,要平地其高楼做一个东西,我们每次都要思考下一步要做什么,我认为要和现在的观众同呼吸,去寻找问题,并且试图给出答案。

我们到底能给大家带来什么新的东西,又有什么样的一个新的故事节奏能够给到大家,这是我们现在实践当中不停要去试探和探索的,所以我感觉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做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去思考,面对新的冲击,迎接这样的挑战。

编剧、导演 陈宇:

我觉得太多种好故事了。如果你最后必须要用最简单精准的方式来定义的话,我会觉得最适合、最准确的故事就是好故事。

什么是最准确的?就是你电影所要传达给观众的信息,包括叙事信息、情感、价值观。因为世界上有太多的好东西,也有太多值得说的话,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你准确的和观众进行一次关于某件事情的讨论,我觉得就是好故事,所以泛泛意义上的好故事很难泛泛去讨论。

制片人、监制、编剧、导演 方励:

我长期做制片人,所以我的屁股永远坐在观众那边。对我来讲,什么样的故事是好故事?花几十块钱经历一场我们现实中经历不到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是好故事。还有就是过50年这个故事还能让未来的观众又经历一次他们没有机会经历的世界和人物,这样的故事站在观众的角度,我认为是好故事。

但是站在制片人的角度,还得面对创作者和制作者,一个可以产生奇幻的视觉效果,而且不花多少钱的故事这是好故事。因为演员是跟观众产生情感链接的关键载体,我们在一个故事的时空里,演员能够给人物关系提供拓展空间,这也是好故事。

迎接AI的冲击

导演 戴墨:

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目前还没有特别多的接触到AI。我跟一个视效指导聊天,他说到前期做的一些动态预览或者是分镜头剧本,AI是能够起到非常多帮助作用的。我们做电影的时候,前期工作会做很多的表格,那个表格的生成可能使用人力的话,会花比较长的时间,如果通过AI技术帮助的话,它可以帮助我们提速,解决很多问题。

还有一些视效的问题,比如,皮肤的质感。刚刚拍完的《唐探1900》有一个情节就是需要一个演员回到他年轻时候的样子,我们就会用AI技术,让它呈现出一个年轻化的状态,给我们做参考,这样我们就能很快地调整。AI对我们来说,技术上有很大的帮助。

编剧 袁媛:

今年有一个关于人工智能辅助创作平台的发布。当时我是抱着相当大怀疑的姿态,因为我尝试着用了ChatGPT,用它去辅助我创作的时候,我其实有一些失望。但现在我的想法有非常大的改观。

首先这个平台有针对性,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所谓的人工智能平台是专门针对电影创作去做。在这个平台,我们能看到导演、编剧们使用次数,会有人频繁使用它的评估功能或者用它深度修改剧本的功能。它的深度修改功能虽然界面现在还没有优化到特别好,但是它的智能改写或者智能续写功能,能提供给创作者一些小惊喜,这些是能够刺激到创作者的。以前我们是需要真人面对面进行灵感碰撞,但是现在它是一个小小的智囊团,能给你的前期工作提升一个档次。

为什么叫它辅助平台?而不是替代,因为不是从此就依赖它。以前我只需要想我和故事之间的关系,从我的经验里抓取什么来完成这个工作。现在相当于多了一个人交流,它会产生特别好的互动,不停地给你东西,你会不停地修正和提高。也许你一开始对这个故事是非常模糊的,但它一直刺激你,反而你会对这个东西越来越清晰,这就是交流的好处。

演员 周一围:

我觉得AI替代这件事情很快会到来,迟早会到来。大家可能都经历过那个时代,从胶片到数码的时代,那是一个天大事情,其实也不过二十年,我刚好赶上,也亲身经历。那时的讨论,我觉得不亚于现在,甚至更胜于现在。

今天再回过头去看,真正需要电影人去做的事情没变,只是原来费很多精力做的事情轻易地就改变了。如果我们不想明白电影、文学艺术真正要做什么,AI迟早会淘汰我们,我们可能要回到本源,去思考这个行当为世界、为人做点什么,可能才能跟它有一些较量,才能够晚一点被淘汰。

制片人、监制、编剧、导演 方励:

AI是非常强大的、巨大的工具,但也只是工具而已,AI做得就是一个交叉全自动化、高速的检索,它就是抄袭,它就是剽窃,它就是把前人做得东西快速给了你。

创作者们需要清楚,AI就是非常强大的工具而已,它代替不了你们的才华,它没有任何艺术可言。AI一定要很客观、很开心地应用它,一定不要沮丧。千万请大家记住,AI代替不了表演,它代替不了创作,它帮助你学习,但它不能代替你,你是最有个性的,每个人都是个性的。

在碎片化表达的时代突围

编剧、导演 陈宇:

在AI这个问题上我还没有那么焦虑,但是面对短视频、微短剧的问题,我确实会焦虑。包括我跟我周围的朋友,业界的同仁乃至在专家学者都有一个较大的担忧,担忧归纳起来就是电影和长剧都属于深度阅读的范畴,而短视频、微短剧是快速阅读,碎片化阅读。

短视频很大程度上冲击了我们的生活,最近的微短剧又抢走了电影和长剧很大一块的观众,这种情况下,我们作为创作者如何应对?我的观念第一个可能很无奈,要调整心态。我们现在还没有接受这个事实,电影曾经作为上个世纪人类文化娱乐最大众化、最普遍的这样一种形式,可能在这个世纪很大程度的收缩,在我们文化生活中降低它曾经占有的份量。

站在学理角度来讲,要研究的是短视频和微短剧不可替代的部分是什么。但我觉得难以回答,究竟什么业务形式是不能取代的?现在我只有一个初步的想法,我认为电影以后要走向一种艺术化的道路。曾经电影一度承担了很多其它功能,甚至宣传功能和教育功能,以后会走向艺术的功能,叙事的高度艺术化,情感表达的高浓度艺术化等这些方式,我觉得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开掘。

总体来讲,就是接受现状,接受事实,寻找电影艺术在别的艺术领域是无法替代的因素。

导演、编剧 董润年:

现在我们创作人面临的问题是观众知道的比你多,观众每天看到无数的信息,在他们接触信息量特别大的情况下,你想给他讲的东西他都知道,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们发现一段故事前因后果应该讲清楚的地方,观众看了以后是很不耐烦,说我早就知道是这样,你不用再费劲给我从头到尾讲一遍。因为现在的观众拥有的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所有影视作品观赏的经验,你再给他讲的时候,除非有什么超出他意料的东西或者跟他的经验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否则他都会觉得我没有兴趣看。

还有一个比较难解决,现在20岁左右的年轻朋友们情感表达方式跟我们不太一样,他们不太接受潜台词,跟他们说话要特别直接,就是接受字面上的意思,以及情感表达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特别快,特别直白和特别直接。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去讨论可能有什么方式能把观众先吸引到电影院来,再让他看电影的时候尽量少拿出手机。这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一定逼得我们在创作上去更新。历史上我们文艺作品从最古老的形式到戏曲到后来电影一直在进化,背后的原因一定是倒逼着创作者想出更新的办法,跟观众产生沟通。

制片人、演员、七印象文化传媒董事长 梁静:

碎片化的表达影响了我们的观影习惯,但是我觉得还是要深耕自己的长处。碎片化到底是什么,它一定是短的,就用电影来说,我们要输出一段话或者一句话,它可能就是一个词,就是要打出差异化。

我认为,电影特殊的属性,它的视听属性、社交属性、故事性、连贯性,还是要坚持。我们没有办法突围,我们只能面对,只能坚守,想办法把自己的内容做好。

寻找新时代的观众

监制、编剧、策划 王红卫:

我们这么多年一直是按照一个逻辑在做电影——我们知道有一个终点站,我们做一部电影就像坐着一趟火车往前开,到了终点站就有一堆观众在等着我们。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可能先把这个车造得好一点,想把这个车开得快一点,想要这个车拉的人多一点,但到了终点站你会发现站台空无一人。

你辛辛苦苦做了一部电影,上了影院,结果发现好像完全没有达到你预计的。不论是哪一类影片,不管它是什么样年龄段的导演拍出来的,好像都在面临这个危机。观众不在原地了,这是我们一个大问题。

如果现在我们还按照几年前的思路,会像刻舟求剑一样。如果这个船就是你做的电影,你要知道这个河是一直在游的,这就是时代。如果我们还停在原地,按以前的思路去想,你没有办法在你的船上找到你的观众。所以我说观众不在原地,观众不知道在哪。

我们现在遇到的危机就是偏差过大。所有的创作者按照他既有经验作出一部作品,当他投放到市场,从口碑到票房两个体系来讲,都跟他预期偏离巨大的时候,这个时候创作者就不知道怎么办了,有点不知所措了。

我觉得我们要把逻辑拧过来。不是你不会拍了,是你可能还在用之前的逻辑和经验。你以前是靠看,靠计算,靠规模,我们现在别用这些东西了,我们回到创作原点。我想拍一个什么东西,我觉得它是好东西,就让这个东西找到它的观众。

不需要问观众在哪,我们只需要想这个东西能不能和以前不一样。我们把好东西做出来的时候,观众会来找我们的。

演员 张光北:

我觉得作为演员最重要的,还是踏踏实实地把你人物演好。实际上我们看每部电影记录的全是人。把你塑造的每一个人物怎么能够让人记住了,观众就来了。如果说我们的创作中违背了这个规律,没有让人物被记住,就没有意义。

你别去找观众,让观众来找你,这个很重要。我觉得演员一辈子要做的事就是把每个角色塑造成一个有血有肉鲜明的形象。

导演 张吃鱼:

我觉得观众还在那里。当然从我们影视行业的数据看观众确实是从影院流失了,特别是年轻的观众。然而,看广义的消费报告就会发现,虽然整体的消费市场相对变得谨慎,消费潜力还没有完全激发出来,消费趋势却是稳中有增的。

我们需要检讨自己的内容。就我自己的观察来说,第一,观众进影院的时候,确实变得更加理性,更加谨慎,他们希望看到更好的内容,希望他们看到的内容值回票价,这是无可厚非的。其次,我觉得观众个性化需求增强了,也就是他们更希望看到一些非传统性的内容,最近上映的《鸳鸯楼》就是很好的例子,这要求我们深耕垂类。

我觉得我们需要提供的是创新性的内容,提供更具备情绪价值的内容,提供给观众能带来强共鸣的内容。说的形而上一点,我觉得其实是把观众放在心里,我相信观众就在影院里,如果我们把观众的需求考虑得非常全面的时候,观众自然就回到影院了。

寻找优质的女性电影

编剧 阿美:

我觉得大家通常谈论更多的是女性主义电影,但是女性题材电影和女性主义电影可能还不是一回事。

站在我的认知来说,女性题材电影可能最重要还是那个问题,要把女性当做一个主体性的人去塑造,去写,这是最重要的。女性要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她是主体,不是客体,不是男性的附属品,也不是男性的欲望对象,更不是男性歌颂的对象、拯救的对象,她是一个独立的人。

目前我们这个阶段,女性题材或者女性主义的作品是存在的,但我也认为女性电影或者是女性主义电影它也只是一个角度,是我们做电影或者看电影的一个角度,它肯定不是所有的角度,因为电影最终还是人性的。

导演、编剧 殷若昕:

我觉得电影的主体、主角,参与者更多是女性角色为主的电影,是可以定义为女性题材电影。因为我其实不知道为什么要定义女性题材和男性题材,因为我什么电影都爱看,自己在创作的时候也一直困惑这件事情。有的时候说一种主义的时候,我们一定是有一个态度的,我觉得态度鲜明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在做一个故事的时候创作者的态度和他的情感和他的情绪都是在每一个画面、每一个台词和人物的每一个动作里,所以我更在乎的是创作者背后的态度。女性主义我相信也不只是一种,每个女性有在她生命阶段和她所经历的痛苦和欢乐里所要提炼出来的表达。

我觉得在一些社会习得或者结构化语境过程当中,电影里出现的女性角色都过于单一化或者困在某一种场域里,她可能只是一位妻子,或者只是一位母亲或者只描写她的某种职业性。如果现在有越来越多女性为主角,就应该深度的以及去活跃的呈现这个女性所有情感维度,因为我们从出生到迎接生命的每一个年龄段,都拥有巨大、丰富的情感。

而且我认为电影不可能只有女性,在这个电影里一定有男性,创作者应该平等的关照每一个角色,男性的情感也非常澎湃,很多维,我们都有优缺点,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这就是女性电影。

演员 岳红:

探讨女性题材,对我来说有一点不太舒服。因为我觉得电影就是电影,人生就是人生,不管男性还是女性,大家都是平等的,为什么非要归结于女性题材,它就是一个作品,就是一个人,就是一段人生。

我通常只能演一个女性角色,从年轻的时候演姑娘到现在演妈妈、婆婆,不管怎样,在这个作品里,最重要的是塑造一个人,这个妈妈,这个爱人,这个妻子,不管什么样的角色在这个影片里的定位是什么,首先你是一个人。在这个片子里,可能男性角色特别重,我们只是一个辅助性的角色,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还是要在这个角色里倾注你所有的心血,去完成剧本赋予你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如果是一个更优秀的,对自己更有要求的表演者,是希望在仅有的一点表达机会里把角色塑造的更丰富。

我特别希望在以后的片子创作上,生活都是你、我、大家,所有人在一起的,每个角色在这个戏里都承载自己要负担责任和奉献。但是如果你不给我镜头,我天大的本事也是没有机会的,我有无限的想象也是不可以表达的。我希望有更多的机会,更好的平台,让这么多优秀的女演员和女性的角色能够光芒万丈。

0 阅读:0
毒眸看娱

毒眸看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