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人:杜甫(2)

晓宁 2024-09-04 18:24:37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和李白合称为“李杜”“大李杜”。杜甫自幼就比较好学,政治抱负比较大,在唐玄宗开元后期,参加科举没考中进士,开始在各地游历。

后来依靠献赋当上了一个小官,在安史之乱爆发以后,长安城失陷,他曾被困在长安城中半年,后来逃到凤翔。

在唐肃宗时期,杜甫被唐肃宗拜为左拾遗,因此杜甫有个别称是杜拾遗,在长安被收复以后,跟随唐肃宗一起回京,后来被外放到华州做司功参军,在此期间,创作了《登高》《春望》三吏三别等知名作品。

后来杜甫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下做参谋,后来被严武表授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世人也会称他为杜工部。

杜甫晚年曾经带领全家出蜀在辗转途中去世,享年59岁。

杜甫被后世认为是诗歌史上的集大成者,他的品格一直被称为中华民族文人品格的楷模,后世一般尊称杜甫为诗圣,称杜甫的诗为诗史,其传世作品主要集中在《杜工部集》中。

杜甫出身京兆杜氏,是晋代名臣杜预的后代,祖籍襄阳,杜甫的曾祖父杜依艺曾经做过巩县县令,因此杜家举家迁移到巩县。

杜甫的祖父是杜审言,杜审言是唐中宗时期的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杜甫的父亲杜闲曾经做过兖州司马,母亲出身清河崔氏。

杜甫年少时就已成名,七岁便能作诗,早年四处游历,他写下的《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流传千古。

当时的权相李林甫组织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所以参加考试的士子都落榜,在科举之路行不通以后,杜甫为了实现自己做官的政治抱负,只能奔走献赋。

我之前一直以为以杜甫的才华登科及第并非难事,从未想过他这样的才子也会经历名落孙山的苦楚。

0 阅读:8

晓宁

简介:喜欢看小说、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