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乌克兰上空传来巨大的爆炸声,俄罗斯导弹击中了马达西奇工厂,砰的一声,工人们慌忙逃窜。
有人说俄罗斯这么做是在给中国出气,因为之前中国企业试图收购马达西奇,但是因为一些原因最终没有能够成功。
那么这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呢?俄罗斯又为何要这么做呢?
马达西奇
马达西奇这个牌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沙俄时期,作为乌克兰最具代表性的工业企业之一,它在苏联时代迎来了发展的巅峰,成为苏联航空发动机制造的核心企业之一。
从直升机到战斗机,再到大型运输机,马达西奇的产品几乎覆盖了苏联所有类型的航空器,为整个航空工业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尤其是在大推力涡轮发动机和涡轴发动机领域,其技术水准曾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苏联航空工业的重要基石之一。
但是随着苏联的解体,乌克兰独立,马达西奇被划分到乌克兰的境内,整个厂的生存环境遭受到了断崖式的跌落。
因为乌克兰的经济迟迟恢复不了,导致厂的整体产能以及收益上不去,再加上订单量的变少,一时间陷入到了死循环之中。
由于历史上长期依赖苏联军工体系,马达西奇的市场主要集中在俄罗斯及其他独联体国家,随着乌克兰和俄罗斯关系的恶化,特别是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两国政治关系跌入谷底。
乌克兰政府限制与俄罗斯的军事合作,马达西奇失去了最重要的客户,俄罗斯也随之加快了国产替代步伐,逐渐减少对乌克兰发动机的依赖,使得马达西奇的订单进一步萎缩。
马达西奇陷入困境,中国企业看到了转机,一旦双方能够达成合作,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互赢的,于是在2015年,中国企业注资购买了马达西奇的部分股份,准备正式的开启双方之间的合作。
可谁能想到,就在一切都顺利进行的时候,美国竟然要在这之中插一脚,他们觉得这样的好东西不能让中国这样如愿的拿到。
美国的介入
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强势介入了中国企业收购马达西奇的交易,对乌克兰政府施加了巨大的压力。
尽管乌克兰方面试图反驳,强调这项交易是基于市场经济原则进行的正常商业合作,但面对美国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乌克兰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
这一决定不仅让中国企业的投资化为乌有,还彻底断绝了马达西奇可能的资金和市场支持,乌克兰政府随后直接宣布将马达西奇收归国有,彻底剥夺了中国企业对该公司的任何控制权。
此前,中国企业在这笔交易中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甚至在乌克兰进行了相关技术合作和人员交流,乌克兰政府的一纸命令,让这些努力瞬间付诸东流。
面对这样的局面,中国企业显然不会坐以待毙,无奈之下,它们决定诉诸法律手段,向国际仲裁机构提起诉讼,要求乌克兰政府赔偿35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乌克兰本就经济状况不佳,根本无力承担如此高昂的赔偿,于是,乌克兰政府迅速向美国求助,希望能在法律和经济上获得支持。
美国必然是向着乌克兰的,因为对于中国公司的仲裁,他们也只是反驳表示,不能将这么机密的东西给外包出去。
通过这次的合作,中国也彻底的看明白了乌克兰的本质,一个连自己项目合作都控制不了的国家,就算是未来真的合作说不定吃亏的也是自己。
但是对于乌克兰来说,当时的他们似乎是别无他选,包括一直到现在也是这样的。
俄乌战争
俄乌战争开打之后,乌克兰就一直受到美国指挥,不断的朝俄罗斯发起进攻,不管这场战争究竟是乌克兰真的想打,还是美国在背后推波助澜,眼看着这场闹剧都已经维持了两年多的时间了。
2023年的时候,马达西奇工厂遭受到了一枚俄罗斯炮弹的轰炸,国际新闻媒体报道出来之后,很多人都想到了,之前乌克兰和中国谈合作,之后乌克兰又出尔反尔的这件事。
这一切,使得部分舆论开始猜测:俄罗斯此次轰炸马达西奇工厂,是否是在“替中国出气”?
毕竟,中国企业在这场交易中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乌克兰政府的做法也让中国极为不满,当然这些也只是媒体的一些传言。
从现在的局势上来看,俄乌战争似乎是快要画上了一个句号,而最终受伤的也只有乌克兰一个国家。
不仅失去了自己的国土面积,连带着还失去了自己家的矿厂,虽然中国发生希望能够归还乌克兰的领土完整性。
但是这些结果终究是乌克兰不自量力之后的结果,美国和欧洲虽然口头承诺援助乌克兰,实际上更多地考虑自身利益,就是想趁机获取乌克兰的资源。
当现在的一切马上要画上句号的时候,乌克兰发现自己最后赔了个血本无归,最终的得利者竟然是美国。
那么至于乌克兰之后的命运终究是怎么样的,当然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特朗普和普京最后的商议,不过非常具有戏剧性的是,就在几个小时之前,特朗普、泽连斯基和万斯正在白宫吵架!
信息来源:
1.活久见!泽连斯基与特朗普、万斯当众吵架,饭都没吃就被轰出白宫 2025-03-01 齐鲁壹点
2.乌克兰矿产资源大战:美欧谁能占得先机,谁能主导世界格局? 2025-03-01 局势观察
3.突发!泽连斯基:马达西奇被俄导弹击中 长江日报 2023-08-06
4.美媒:美国为乌克兰马达西奇找买家 阻止中企收购 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