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产阶级”,未来5年一定要学会避债(深度)

赋鲸创作营 2024-08-23 17:40:27

最近有个新词儿,叫“负产阶级”。

这就是那些欠债累累,每月得拼命赚钱还银行贷款的人。

这群负产阶级的朋友,就像脖子上套了枷锁,成了金钱的奴隶,永远没法儿自由自在。

咱们的大佬张朝阳就提醒过年轻人:“大环境不好时,可得看好自己的现金流,千万别背债。”

看看现在,各行各业都不景气,裁员降薪都成了日常。

要是还不管住手脚,超前消费,谁知道哪天就撑不住了。

未来几年,可得有避险的觉悟。

捂紧自己的钱包,避开下面这几种债务,咱们才能稳稳地度过这个时代的风浪。

01避免过度消费

美国的纪录片《无节制消费的元凶》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过度消费的现象:

即便是月收入仅三千美元的人,也坚持购买价值近万美元的手机;

即便需要节衣缩食,也要分期付款购买名牌手袋;

尽管手头紧张,目光却投向了更大的住宅和更豪华的汽车。

许多人宁愿超额消费,也不愿在物质上亏待自己。

然而,这样的结果往往是生活质量不升反降,甚至陷入无法摆脱的贫困。

萨迪曾言:“在富足时奢侈无度的人,在穷困时将因饥寒而死。”

在这个充满压力的时代,我们经常听到鼓励为快乐支付的口号。

但“及时享乐”这句看似诱人的格言背后,隐藏着你难以预料的高昂代价。

一位网友曾分享自己一年的部分开销:

乍看之下,这样的消费水平似乎并不奢侈。

一杯奶茶、一件衣服看似微不足道,但累积起来足以让你一年的辛勤工作付诸东流。

稍微放纵一些,甚至可能背负上债务。

《尚书》中提到:“三年丰收,三年歉收。”

人的经济状况就像自然界中的收成一样,时而丰盈,时而匮乏。

在拥有稳定收入时,你或许可以挥霍无度,提前消费。

但一旦存款耗尽,你便失去了抵御风险的盾牌,任何意外或变故都可能轻易将你击倒。

从现在开始,必须学会节制。

控制自己的开支,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增加储蓄。

能在家用餐时,就避免外出就餐;能选择平价替代品时,就不要购买名牌商品。

全面降低自己的消费水平,将节省下来的资金牢牢掌握在手中。

无论未来如何变化,你都将拥有足够的底气,过上自己向往的生活。

02避免过度“鸡娃”

最近,微博上的一条热搜引人深思:“投资93万于孩子的教育,结果孩子却选择开滴滴谋生。”

一位网友的外甥,大学毕业后三年多,尝试考研数次未果,考公务员也未见成效,一直赋闲在家。

在父亲的坚持下,这位年轻人最终选择成为了一名滴滴司机。

一对夫妇在仔细核算后惊讶地发现,孩子从小到大的补习费用竟然高达93万。

父母倾注心血,不惜重金投资于孩子的教育,本意是希望孩子能够有所成就。

然而,孩子目前甚至无法独立生活,这种情况实在令人感慨。

近年来,教育投资失败的案例层出不穷。

后浪研究所曾记录了一对母子的真实经历。

母亲唐婉一直遗憾自己未能接受大学教育,因此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赫赫身上。

从幼儿园开始,她就投入大量资金让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

绘画、街舞、武术、电子琴……无一不试,只为了发现孩子的特长。

赫赫升入中学后,唐婉甚至辞去了高薪工作,在学校附近租房,全心全意监督孩子的学业。

在唐婉看来,她已经尽心尽力。

但赫赫却感到极度疲惫,变得叛逆、不服从管教、厌恶学习。

最终,赫赫只考入了一所普通二本大学,毕业后为了摆脱母亲的控制,特意选择去外地工作。

唐婉始终无法理解,为何自己投入了如此多的金钱和精力,换来的却是负债累累的家庭和一个叛逆的孩子。

有句话说得很贴切:“教育投资就像是往水里扔钱,能听到响声是幸运,听不到才是常态。”

将个人的未来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注定是一场无法获胜的赌局。

普通家庭在养育孩子时,必须量力而行。

既要考虑家庭的经济状况,避免债务缠身;也要了解孩子的实际能力,切勿急于求成。

教育的红利时代已经过去,家长们的观念也应随之更新。

一个人能否在社会上立足,不在于他的分数,而在于他是否热爱生活,是否能够自立自强,以及在面对挑战时是否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

因此,不要再为了所谓的“鸡娃”而负债累累。

培养一个身心健康、快乐的孩子,才是最为重要的。

03避免草率创业

曾有人向雷军探询创业成功的秘诀,他简洁地以“运气”二字作答。

所谓运气,从宏观角度而言,即是把握时代的风口,顺应周期性规律。

在众多行业衰退的背景下,普通人投身创业,实际上更像是一场充满风险的赌博。

《真实故事计划》中,描述了这样一个案例:

2000年初,魏鹏大学毕业,加入了一家家居企业。借助时代的浪潮,他在十年间晋升至总经理职位。

当时他仅34岁,驾驶宝马,年薪高达80万,可谓春风得意。

然而,魏鹏并不满足现状,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他选择辞职创业,并与朋友共同创办了一家新公司。

起初两年,公司确实取得了不错的营收。

但从第三年起,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衰退,家具行业也逐渐走下坡路。

店铺持续亏损,最终不得不关闭。

魏鹏这才意识到,在时代的洪流面前,他所自豪的经验与能力显得如此脆弱。

为了弥补亏损,他不得不重新求职。

应聘管理职位时,他因年龄被拒;尝试成为咖啡师或服务员,也屡屡碰壁。

最终,魏鹏只能在一家花店做兼职,每小时仅赚12元。

昔日的辉煌不再,他才深刻体会到何为困境重重。

没有收入的日子,房贷、车贷、教育费用和日常生活开支都成了沉重的负担。

过去,他动辄花费数千元举办商务宴请,而现在连一杯咖啡都显得奢侈。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像魏鹏一样,长时间为他人工作后,便萌生出自主创业的念头。

他们以为奋力一搏,便能将自行车换成摩托车。

但他们不知道,成功的几率其实微乎其微。

在你看不到的地方,还有无数人被时代的巨浪所吞噬。

到了我们这个年纪,稳妥才是上策。

在没有深思熟虑之前,切勿轻易辞职创业。

专注于当前的工作,认真对待每一个任务,待到经济复苏,你自然会脱颖而出。

04避免盲目投资

作家连岳曾在一档问答节目中,收到了一位名叫晓红的读者的求助信。

晓红在公共部门工作,她的丈夫是一位从事脑力劳动的专业人士。

两人在结婚时就已经积攒了两套房产,生活过得相当舒适。

然而,在过去的两年里,晓红健康状况出现问题,她的丈夫因此辞职,全心全意地照顾她。

但是,长时间待在家中,目睹资金只出不进,丈夫逐渐感到焦虑。

为了减轻经济压力,他开始涉足股市。

起初,他只是投入小额资金,无论盈亏都无关紧要。

然而,在两次意外获利之后,丈夫变得沉迷,开始大额投资,动辄五万、十万地投入股市。

最终,为了偿还债务,他们不得不卖掉了房子。

即便如此,丈夫仍不愿罢手,导致夫妻间争吵不断,婚姻一度濒临破裂。

在缺钱的时候,人们往往倾向于动用自己的积蓄。

希望通过炒股或理财,一举实现财务翻身。

但财富的波动是难以预测的,一旦投资失利,你所有的积蓄都可能化为乌有。

还有许多人对炒股不甚了解,认为至少买房买车总不会错,因为实物资产不会消失。

但在经济学中,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金钱心理学》一书举了一个例子:

想要拥有一辆豪华车,购车只是第一步。之后每年,你都需要为车辆支付保养费、保险费和油费。

这些开销加起来,再加上车辆的自然贬值,实际上你每年都在承受损失。

有人指出:无法为你带来收益的投资,不能算作真正的资产。

换言之,真正的财富,是你未花费的收入。

无论购买什么,都不如手中持有的现金来得实在。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务必对大型投资保持谨慎。

始终为自己保留一笔应急资金,确保全家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这或许是在当前环境下最好的生活方式。

写在最后:

经济学家路德维希·冯·米塞斯提出了一项理论:在经济衰退期,若个体无法预测未来趋势,最佳策略是保持观望。此时,维护个人的日常生活至关重要。避免不必要的开支、避免债务累积,并审慎地进行投资。耐心等待经济衰退期结束,届时经济状况有望好转。

0 阅读:16

赋鲸创作营

简介:一起录课、读书、写书、出书,陪你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