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越来越好,商品价格越来越低,但老百姓为什么还不去消费?

丁直率 2024-09-14 21:26:40

【通缩】一词,最近频频出现在广大网民的视野中,各大精英都说通缩来临,并且经济数据也指向通缩。

不解,十分不解。

要知道,现在中国工人的工资已经比过去上涨了很多,可以收入已经大大增加了不少,而且中国的很多商品已经十几年没有涨过价格了。

我们平时使用的很多日用品,零食这十几年以来几乎没有涨过什么价格,相反电子产品,汽车等商品在价格上相比过去已经下降了一大截。

但即便是这样,大家还消费不起来,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在过去,我们总是把通缩的原因归咎于老百姓有钱不花,一味地把钱存在银行。

从银行上的居民存款数据来看的确也如此。

如今中国银行里的存款规模已经高达303.21万亿,今年截止至8月末中国居民的存款又增加了9.65万亿。

只不过我们都知道,所谓的居民居民存款增加只不过是一个“贯用性”词语,因为在全民电子支付的时代,大家的钱基本上都在银行卡,把这些钱都视为居民存款是不妥的。

大家想一下就明白了,当所有人的钱都放在银行卡,当所有交易都在银行卡完成的时候,钱基本不会流出银行系统。

在这种情况下,假如我们的金融数据统计部门,把居民银行卡的钱全部视为居民的存款,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所以中国居民到底有多少存款,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从严格的意义上,中国居民的定期存款才是中国居民的真正存款,活期的都不算。

如此算下来的话,中国居民的定期存款数额的数据应该不是很大。

在中国,居民的活期存款数额应该很大,但是不管数额再大,既然居民没有把这些金额转变成定期存款,都说明这些钱都是居民的预开支款项。

【预开支款项】这个词语也很好理解,那就是居民已应对各种未来要支出的项目所准备的钱。

这些未来要支出的项目包含日常生活中的伙食费、电话费、水费、电费、煤气费,油费、小孩上学的教育开支。当然也包括各种各样要缴纳的保险费、养老费、物业费等等。

除此之外,根据个人财力以及愿望不同,这些预开支的钱中也蕴含有购房、购车以及投资理财的方面的计划开支。

不管怎么说,既然居民没有把银行里的存款变成定期存款都说明,那些钱已经有了明确的开支方向。

预开支款项,就是用于开支的。

中国居民如此大规模的活期预开支款项如果对消费没有起到拉动作用,只能说明中国居民的预开支款用于预消费的款项过少。

中国居民的用于消费的无开支款项过少,则反映出中国居民的硬性开支负担过重。

什么叫“硬性开支负担”?

说白了,就是天塌下来,雷打不动也要按时缴的钱。例如电费、水费、手机费、物业费、保险费、购房与购车的月供等等,这些项目都属于硬性开支。

在一个家庭,如果每个月的硬开支费用占据了该家庭月收入的绝大部分,那么他当然没有钱去消费。

由此,中国老百姓到底是有钱不花,还是没钱可花,我们不能单看他银行卡里有多少钱,而是要看他每个月的硬性开支是多少。

我们只有先了解老百姓每个月或者每年的硬性开支,再对比他每个月或者每年的总收入,只有这样才能去老百姓的银行卡里面的钱,去思考他们为什么有钱不花。

在我们中国,大部分打工族的预期收入是固定的,是可以算得出来的。

与此恰恰相反的是,我们中国居民每个月以及每年的硬性开支是不固定的,不可预测的。

基于此,我们从有备无患的角度去为老百姓着想,人家银行卡里预留一笔来应对可能出现的硬性开支涨幅是合理的。

假如他们手里没有这笔钱,要是明天各种需要缴纳的费用上涨了,而他们的收入却没有上涨,或者说上涨空间跟不上那些所需要缴纳费用的涨幅,你让他们怎么办?

中国这些年经济虽然不断增长,工人工资也在不断增长,但是居民各方面的硬开支也在上涨。

在这里我就不说社保年年涨了这个老话题,就说电费吧。

虽然中国电费长期不涨价,但是居民的用电量却在不断上涨。

原因也很简单,由于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器越来越多,什么洗衣机、电冰箱、空调之类的都是耗电大户,在我们的一些家庭中他们每个月所需要缴纳的电费都快抵得上购房或者购车的月供了。

居民除了每个月所支付的电费上涨之外,还有根多方面的硬开支都是上涨,最明显的就是养育子女的费用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

学杂费那些东西涨幅倒不是很大,但关键是现在的小孩子要报各种学习班,艺术班,而且还要给他们配置手机,每个月给他们交电话费,要知道这些支出在过去是没有的。

所以,近几年中国工人的工资虽然上涨了,但是他们各方面的硬性开支也出现了各方面的大幅度上涨。

说句不好听的,中国工人工资的涨幅,绝对跟不上各种硬性开支叠加起来的涨幅。

因此,老百姓敢消费吗?

结果很显然,老百姓就算有钱也不敢消费。

中国现在如果要真正的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只有两个办法。

一个是增加中国居民的收入,让居民收入涨幅跑赢各项硬性开支的涨幅。

另一个就是想办法控制居民硬性开支的涨幅,不能让硬性开支占据大部分居民的收入。

如果这两点都无法做好,那么居民消费的积极性就永远不可能调动起来。

这个问题和货币政策是没有关系的,不要妄图用货币政策去解决。

0 阅读:10
丁直率

丁直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