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想把中企赶出去,逼交核心技术,听到我们的表态直接傻了眼

小魏国际说啊 2024-12-13 15:50:41

“关注”我,更多精彩抢先看

有人说,商场如战场,这话一点没错。墨西哥新总统刚上任不久,就直接给中国企业来了个“下马威”。先是公开宣布要把中国制造踢出墨西哥,再强行要求中企交出核心技术,换取所谓的锂矿资源。结果呢?中国企业没当回事,反手就是一波撤资和项目叫停,让墨西哥的算盘彻底落空。

为什么墨西哥会突然对中国企业下手?背后折射出的是一场围绕资源、技术和国家利益的多方博弈。

事情的起点是墨西哥政坛的一次重大人事变动。10月1日,辛鲍姆正式宣誓就任墨西哥总统。这位新总统一上台,就做出了两个让人侧目的决定:一是将中国企业逐出墨西哥供应链,二是企图通过政策施压,逼迫中国企业交出核心技术。

这话一出,中国企业的投资者们都懵了:墨西哥不是一直号称欢迎外资的吗?我们为了规避美国的高关税、享受《美墨加贸易协定》的红利,才大规模在墨西哥建厂,怎么转眼间就成了“眼中钉”?

事实上,墨西哥和中国的经济关系一直是相互依赖的。中国是墨西哥的第二大商品进口国,也是对墨西哥投资增速最快的国家。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美国贸易壁垒的加剧,大量中国企业选择在墨西哥设厂,将商品贴上“墨西哥制造”的标签,再出口到美国。这样一来,不仅规避了高额关税,还能享受自由贸易区的各种优惠政策。

但问题是,这种“暗度陈仓”的策略很快被美国盯上了。美国政府对墨西哥施加了巨大压力,要求其配合“去中国化”战略,否则就威胁将墨西哥踢出《美墨加贸易协定》。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墨西哥选择了妥协,于是便有了针对中资企业的这一系列动作。然而,墨西哥显然低估了中国企业的实力和决心。

墨西哥为何“捅刀”中国企业?

要说墨西哥突然对中国企业下手,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美国的压力。美国早就对中国企业利用墨西哥规避关税的操作感到不满。再加上墨西哥的新能源资源(尤其是锂矿)对全球市场的重要性,美国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于是,美国的“去中国化”战略开始逐步渗透到墨西哥,要求其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墨西哥夹在中美之间,可以说是左右为难。一方面,中国企业是墨西哥的重要投资者,贡献了大量就业和税收;另一方面,美国又是墨西哥最大的贸易伙伴,对其经济有着决定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墨西哥选择了“讨好”美国,试图通过牺牲部分中国企业的利益,来换取美国的信任。

但问题是,这种短视的行为不仅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利益,也让墨西哥的长期发展陷入了困境。

中国企业的强硬回应

面对墨西哥的政策施压,中国企业并没有妥协,而是采取了“断舍离”的策略。比如,全球领先的汽车玻璃制造商福耀玻璃,直接叫停了在墨西哥的扩产计划;正泰电器则撤回了光伏项目的设备和人员;比亚迪取消了在墨西哥的电池车建设计划,将资源转向巴西。

更有意思的是,青山集团原本计划与墨西哥合作开发锂矿,但在墨西哥提出“资源换技术”的不平等条件后,果断封盘,将目光投向东南亚和非洲。

这些举措不仅体现了中国企业的技术自信,也让墨西哥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不可替代的投资目的地。

墨西哥的“锂矿赌局”

墨西哥之所以敢如此强硬,主要是因为手里握着丰富的锂矿资源。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让锂矿成为了“白色石油”。墨西哥以为自己有了底气,试图通过“资源换技术”的方式,从中国企业手中获取核心技术。但很显然,这是一场错误的赌局。

中国企业在新能源领域已经建立了全球领先的技术优势。即便离开墨西哥,也能在其他国家找到替代方案。而失去了中国的投资,墨西哥的锂矿资源不仅会失去开发机会,还可能在全球供应链中被边缘化。

美国的“双重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这场博弈中的态度也耐人寻味。一方面,美国要求墨西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另一方面,美国企业却在悄悄扩大在中国的投资。这种“双重标准”显然是为了削弱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同时维护自身的利益。

但美国的这一策略并没有奏效。中国企业的强硬态度不仅让墨西哥的计划落空,也向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国企业不会在不平等条件下轻易妥协。

写在最后

有人说,墨西哥这次的操作,就像一个小孩攥着糖果,试图向两个大人讨好,结果却弄丢了自己的饭碗。确实如此。墨西哥本可以在中美之间找到一条平衡发展的道路,但却选择了一条最糟糕的策略。

中国企业的撤资和项目叫停,已经让墨西哥尝到了苦果。而未来,如果墨西哥继续屈服于美国的压力,其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恐怕会更加暗淡。

有人说,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和国家,从来不会因为一棵树放弃整片森林。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布局,靠的是技术实力和战略智慧,而不是对某一资源的依赖。墨西哥想通过施压获取技术,最终只会发现,自己才是最大的输家。

0 阅读:0
小魏国际说啊

小魏国际说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