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住宅小区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的需求日益凸显。然而,配套设施的建设、移交、管理等环节却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统筹缺位、监督不健全、工作力度不足等,导致“配而不建、建而不用、用而不管”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也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今年年初,在海安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傅卜芬提出《关于规范小区公共配套用房建设、使用和管理的建议》,接到市人大、市政府关于重点建议的督办要求后,海安市住建局第一时间做出响应,联合城管局和各社区,对全市127个项目的公共配套用房建设、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多措并举开展清理整治工作。
此次排查发现,凯顺瑞城小区公共配套用房存在长期闲置、被占用等问题。凯顺瑞城项目由南通富麒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位于永安南路169号,总建筑面积116012平方米。该项目包含别墅、多层和小高层住宅,共636套。自2013年12月开工,至2016年12月整体验收,规划建设物管用房465平方米,社区用房450平方米。
记者实地探访时看到,平桥村村委委员、小区分工干部戴杰和凯顺瑞城物业项目经理丁邦国正共同深入凯顺瑞城小区12号楼一楼进行规划布局。据悉,原本朝南的450平方米社区用房,约30平方米曾由物业占用以投放快递,目前已完成整改,物业已调整快递投放点。此外,开发商也曾占用部分空间堆放建设设备和物资,现已全部清理。戴杰向记者透露,这里即将打造成一个集阅读、休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除凯顺瑞城小区外,海洲花园、中商购物城、祥瑞花苑等小区社区用房问题亦在有序处理之中。目前,涉及需整改的17个小区中,已督促14个小区完成整改。
同时,海安市住建局联合属地政府对2021年以来交付的39个新建项目公共配套用房使用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对其中未正常移交使用等情况,列出问题清单,督促开发商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积极配合属地政府完成移交工作,切实保障业主权益。根据排查情况,海安市大部分新建住宅小区均按要求配建了相应规模的社区用房,并与首期住宅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报建、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社区用房已成为社区公共服务“补短板”行动的强有力抓手,部分社区用房已成为社区文化活动站、社区食堂和社区办公场地,为推动社区建设、社区公共服务“补短板”工作提供了实体空间。
平坦的小区道路,整齐划一的停车位,干净整洁的庭院环境……走进金石源著小区,只见居民们或三两结伴在楼宇间健身,或闲庭信步,尽享悠闲时光。
金石源著小区共拥有8栋住宅楼,于2022年11月交付使用,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社区用房面积近300平方米,共有430户居民,目前,入住率已达60%。永升服务的工作人员赵静向记者介绍,小区内老年人口较多,一直缺乏一个解决日间休闲问题的场所。今年3月份,由海安市住建局牵头、在社区、物业等参与下,位于8号楼一楼的近300平方的社区用房对外全面开放,内设活动室、阅读学习空间、共享休闲客厅等多元化活动空间。
“小区的服务真是越来越好了!”正在阅读的居民张凤来将书籍轻轻放回书架,坐在舒适的沙发上,阳光透过飘窗洒在脸上,他的眼睛笑得弯成了一条缝。“在这里住了一年多了,如今有了活动中心,就像小区里的养老‘驿站’,为小区老人提供了极大便利。”自社区用房对外开放以后,张凤来老人每天一早都会来到这里休闲娱乐,常常一待就是一整天。
据悉,针对配套用房产权不明晰的问题,海安市住建局还组织资规部门、房产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和法律专家,对公共配套用房的权属问题进行研究。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海安市住建局城市更新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浩表示,为充分体现社区用房“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创新,小载体、大服务”的功能定位,未来海安计划制定《海安市社区公共配套用房管理办法》,充分听取广大百姓的意见,积极发挥社区居民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不断地完善社区公共配套用房的建设、使用和管理,努力打造与现代化城市相匹配的智慧型社区。
通讯员 李仁霞 华贺年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