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张学良被释放后,中央派人请他回大陆,他却提了三个要求!

娱你有呱哦 2024-08-14 13:51:01

翻开中国近代史,张学良的名字始终萦绕在人们的心头,东北军的“少帅”,民国四公子,外表英俊,“民国四大美男”,人们对张学良,始终抱有一种幻想。

在西安事变中“兵谏”蒋介石后,张学良被其父子软禁五十二年之久,甚至毛主席都对其有过“令中共抱憾的民族功臣”的评语。

那么,时光荏苒,岁月蹉跎,被囚禁五十二年之后,终于得到释放的张学良,面对大陆方面的回归邀请,提出了三个要求。已经垂垂老矣的张学良,心态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提出了什么要求呢?

张学良的成长

要想解释张学良的选择和性格,恐怕逃不开他身上被人们套上的两个有些矛盾的标签,“不抵抗将军”,“逼蒋抗日的民族英雄”。究竟什么样的成长经历,让他做出这样的选择,恐怕还要从他人生最初最大的变故说起。

皇姑屯事件,一个血淋淋的经历。

1927年,日本开始伸出魔爪,把手伸进东北。面对日本的狼子野心,东北人民不愿意家乡受到鬼子的侵蚀,开始掀起声势浩大的反日运动。

当时日本的首相是刚上台的田中义一,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军国主义分子,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他和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有着长久的交情。

他曾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期间,救过被认为是俄军间谍的张作霖。当时的张作霖不过是东北的一个马贼,而田中义一是日军的陆军参谋。可二十年后,张作霖成了东北王,田中义一也成了日本首相。

田中义一曾认为张作霖是自己弟弟般的亲昵,而张作霖也深知,自己能在东北立足,几次活命,离不开日军对他心照不宣的支持。

一面是国,一面是家。

最终,深思熟虑过后,张作霖不甘做卖国贼,就算是为了自己在东北的地位和独立性,他也万不能接受日本方面在“满蒙”筑路、开矿、设厂、租地、移民等全部要求,甚至有所抵制。

毕竟,如果接受了这种要求,那么东北的经济命脉将全数掌握在日本手里,和割让又有什么区别呢。甚至往后十年,怕是日本人越来越多,东北人越来越少,东北恐不再是中国之东北矣。

面对张作霖的态度,日本关东军方面恼羞成怒,秘密暗杀张作霖。尽管有所防备,但当一声爆炸响在铁路上时,一切为时已晚。

尽管立马有人前来救助,但张作霖被送往医院的时候,最终还是抢救无效死亡了。最后他对夫人说道:“让小六子来继承我的家业,上为祖国,下为张家,我们张家决不能垮,叫小六子回沈阳吧。”

一代名将,东北王张作霖,就这样死在了关东军的阴谋之下,甚至日本政府都表示极为震惊,而他们控制不了关东军的行为,也让日本的战车再也刹不住车,走向了覆灭的军国主义道路。

张家在悲痛之余,为了稳固东北的局势,一直秘不发丧,一日三餐照旧送去,护士医生照旧填表检查,主持家政的夫人每天依旧化妆,不戴孝,和来探究情报的日本太太们周旋,一起都是为了等待少将张学良来到沈阳,接管局势。

张学良在人生第一次的重大考验中,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他乔装成一个伙夫,跟随着部队,从兰州秘密回到了春寒陡峭,荒蛮深广的东北沈阳。

张学良悲痛之余,知道自己必须扛下重担,不单是为了家,更为了国。

从此,父亲的忌日就是他的生日,从现在开始,他就和日军有了不共戴天之仇,他发誓要为父报仇,将日军彻底的驱逐出中华大地。

西安事变中张学良的个人选择

1936年十月的时候,日军侵华已经日趋严重了,中华子女每日望眼欲穿,渴求国民政府能够出兵抗日,恢复我中华正统。

而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则发布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简称“八一宣言”),表示愿意放下阶级仇恨,优先联合抗日,认清民族矛盾才是目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无数人民同胞都认同的共产党的观点,他们热切渴望着中国能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同年十二月,时任豫鄂皖三省剿总副司令的张学良,和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第17路军总指挥杨虎城,一起面谏蒋介石,希望可以响应人民心声,暂时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而蒋介石的回答则显得愚蠢,冰冷,自私。

他命令张学良和杨虎城一起立即进攻陕北红军,贯彻攘外必先安内的思想,否则就将他们调往福建和安徽。

1936年的12月9日,人民群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来给蒋介石施加压力。

面对群情悲愤的群众,蒋介石第一时间召张学良来到自己的办公室。

“汉卿啊,你怎么看这群闹事的学生呢。”蒋介石抛出了一个十分危险的问题,尽管在此前的面谏中,他对张学良和杨虎城不听从自己的命令,反而和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思想不谋而合感到十分恼怒,但他依旧表现的老成,反而十分客气道。

“这群学生应该也是爱国心切,才一时间没有守法,我看驱逐驱逐算了,闹出性命总归不妥。”张学良下意识的站在了学生和人民的一方。

“我怎么觉得是共党在搞阴谋呢。”蒋介石引导着张学良,希望他能说出自己想听的答案。

“当然也不排除这种可能。”张学良含糊道,他知道在蒋介石手下做事,有些话是不得不说的。

“这件事交给你去做可以吗,你去处理学生闹事的事情。”蒋介石直言了,他想要的就是张学良能够舍弃对学生,工人,群众的同理心,真正的能站在他这一边,和他进行牢牢的利益绑定。也就是站在党派,团体的一边,而不是他眼中的愚民那一边。

“我去。”张学良没有办法,与其让蒋介石的兵继续伤害学生,闹出更大的人命,不如自己去妥善处理。

“你知道该怎么做吧,必要的时候,可以开枪,没有你的责任。”蒋介石说出了冰冷的话语,甚至可以说没有人性。

张学良身体一颤,拿起帽子离开了蒋的办公室。

面对群众朴素的“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东北军打回老家,收复失地”的口号,张学良强忍泪水。之前,他自知在东北抗战得不到中央政府的支持,而东北军和关东军的实力又有明显差距,希望保住自己的军事实力,才和蒋不谋而合有了不抵抗的政策,退回了关内。

如今面对人民群众的唾骂,再回想起父亲的惨死,蒋介石的无耻和残忍,他终于下定了决心,当一次民族英雄。

“回去吧,乡亲们,一周之内,我一定以实际行动给大家一个结果。”张学良这么说道,最终结束了这场游行。

蒋介石本以为,张学良只是在拿自己的信誉,帮他平事,却没想到他看不起的张学良,竟然会在日后,做出如此惊天的举动。

在之后的1936年的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了。

中国军民举国欢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终于走上了正轨。

可事后,意外终于发生了。大局依旧向前走着,可蒋介石却违反了当初对他的承诺,将张学良送上了“军事法庭”,开始了他长达五十二年的软禁生活。

暮年时光

时间过得很快,谁也不敢想象,一位少年得志,金戈铁马的将军,能忍受长达五十二年的软禁,翻遍史书,恐怕也是前所未有。

人们不知道张学良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不知道他凭借哪里来的力量能忍受这么长时间的软禁,面对窗外板寸之间的自由而不可得。

所以当五十二年后,1990年,台湾的政治局势发生变化,张学良的软禁结束时,大批的记者涌入他的家门,希望得知历史的真相。

而他早就看开了,在软禁的期间,他研究过佛学,基督教,也对马克思主义的书籍有过熟读,他一直在书籍中寻求慰藉,在黄黄的,老旧的书页中寻求力量。

他没有留在台湾,也没有回归大陆,他不愿在人生的最后几年,再次参与进政治之中。他对台湾方面不信任,五十二年前蒋介石的出尔反尔,给他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无可挽回的伤痛,而回归大陆,也许会再次成为政治上的焦点人物,让他焦虑重重。

所以他在1991年的3月10日,张学良踏上了前往美国的飞机。

难道他是羡慕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的优渥生活吗,恐怕不是。不谈他已经年老,很多事情都已经看开了,单论五十多年前,面对日军的威逼利诱,他依旧没有丝毫动容。

他去美国的原因只有一个,去探望自己唯一在世的第四个儿子,以及自己的孙子们。人到老年,万事蹉跎,只有安安静静的度过余生,才是他心中想要的。

难道他对大陆一点感情都没有,不想回到自己的东北老家吗?倒也不是。

他曾面对记者的提问,说“大陆是我的国家,我当然愿意回去。”他是在东北长大的,和东北军混在一起,他是一个柔情的铁血汉子,当然会有思乡的时候。甚至和大陆方面有过接触,面对中央的请求,他没有拒绝,只是提出了三个简单的要求。

一是不接受记者的采访,二是希望可以低调回国不要搞欢迎仪式,三就是绝对不要搞恭维奉承那一套。

他已经老了,什么事情都看淡了,不喜欢再次卷入是非之中。

可人生总是充满遗憾,也许是愧对当年的东北乡亲们,张学良将军终究是没能回到家乡。

最终于2001年10月14日14时50分(北京时间10月15日8时50分),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病逝,享年101岁。

0 阅读:0
娱你有呱哦

娱你有呱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