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全世界的殖民地开始觉醒,他们纷纷赶走侵略者,完全实现国家的尊严和独立。中东有多个国家曾沦为不同国家的殖民地,这些国家在经历了长期的殖民统治后,通过不断的斗争和努力,最终获得了独立。独立后的中东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国家特色。
埃及曾是英国的殖民地,1882年英国军队占领埃及,对其进行殖民统治,直到1922年埃及宣布独立。
伊拉克1534年起被奥斯曼帝国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战败,1920年伊拉克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1932年伊拉克王国独立。
约旦原来是巴勒斯坦的一部分,1516年被奥斯曼帝国统治后,划入了大马士革省(叙利亚)。1920 年法国占领约旦,1928 年约旦成为英国半殖民地,1946年独立。
1920年7月,法国发动战争强行将叙利亚和黎巴嫩纳入其殖民统治之下,直到1946年叙利亚独立。
黎巴嫩曾是法国的殖民地,与叙利亚情况类似,在法国的殖民统治下度过了一段时间,后来获得独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巴勒斯坦(包括后来以色列的部分地区)属于英国殖民地。1948年5月中旬,英国人撤走,巴勒斯坦犹太人宣布独立建国。
伊朗在近代曾沦为英国和俄国的半殖民地,1925 年建立巴列维王朝,改国名为伊朗。
英国对中东地区的殖民统治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影响。英国等西方列强在划分中东地区各国边界时,往往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不是依据当地的民族、文化、历史等因素。这导致许多国家的边界存在不合理之处,埋下了领土争端的隐患。例如,伊拉克、叙利亚等国的边界在一定程度上是英国人为划定的,使得不同民族、教派被划分在同一国家内,或者同一民族、教派被分割在不同国家,为日后的国内民族矛盾和地区冲突创造了条件。
英国在中东殖民地推行西方的政治体制,建立了一些形式上的议会、政府机构等。但这些体制往往并不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反而造成了政治的混乱和不稳定。同时,英国培养了一批亲西方的政治势力,这些势力在独立后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东国家的政治走向,使得一些国家在政治上难以摆脱西方的影响。
英国的殖民统治也激发了中东地区的民族主义情绪。在反抗殖民统治的过程中,中东各国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人们开始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这种民族主义情绪在独立后继续发展,成为推动中东国家政治发展的重要力量。
英国主要掠夺中东地区的石油等重要资源。英国通过控制中东的油田,获取了巨额的经济利益,同时也使得中东国家的经济发展严重依赖石油产业,经济结构单一。伊拉克、伊朗等国的石油资源在英国殖民时期就被大量开采,而当地人民却未能从中获得应有的利益。
英国为了便于资源掠夺和殖民统治,在中东地区建设了一些基础设施,如铁路、港口等。但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英国的利益需求,而不是为了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一些铁路的修建是为了将石油等资源运往港口,方便运往英国,而不是为了连接中东各国的经济中心,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中东地区的经济发展。英国通过不平等贸易、高额税收等手段,压制了中东地区的本土产业发展,使得中东国家在独立后经济基础薄弱,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挑战。
英国在中东殖民地推行英语教育,使得英语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东地区的重要语言之一。这对当地的文化和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促进了中东与西方的文化交流,但另一方面也削弱了当地语言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在一些中东国家,英语成为了高等教育和商业领域的主要语言,而本土语言的地位则受到了挑战。英国的殖民统治带来了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对中东地区的传统文化造成了冲击。一些西方的风俗习惯、娱乐方式等开始在中东地区流行,而传统的宗教、文化习俗则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忽视。这种文化渗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东地区的社会风貌,也引发了一些文化冲突和身份认同问题。
英国的殖民统治改变了中东地区的社会结构。一方面,英国培养了一批与殖民统治合作的社会阶层,如买办阶级、官僚阶层等,这些阶层在一定程度上享有特权,与普通民众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另一方面,殖民统治也导致了农民、工人等底层民众的生活更加困苦,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英国在中东地区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利用不同宗教、教派之间的矛盾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这使得中东地区的宗教矛盾更加复杂和激烈,为日后的宗教冲突埋下了伏笔,加剧了什叶派、逊尼派等教派之间的矛盾。
因此由于这种复杂的历史原因,这就给美国在中东各国的军事渗透提供了借口。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在世界各地的海外驻军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在二战战败国驻军,德国、日本等二战战败国依据《雅尔塔协议》《波茨坦公告》等条约,成为美国的驻军对象。这些国家的驻军规模较大,且有长期的军事基地。在德国,驻德美军仍然是美国在欧洲的主要军事力量之一,截至2023年,驻扎在德国境内的基地数量超过20个,人数约为3.5万人。在日本,美军基地多达120个,部署兵力5.37万。
美国以监督战败国进行非军事化、防止军国主义复辟等为借口。实际上,美国是想通过驻军对这些曾经的对手进行管控,防止其再次崛起对美国构成威胁,同时将这些国家作为其在欧亚地区的战略支点,维护自己的全球霸权。从地缘政治角度出发,在欧亚大陆的关键位置驻军,能够对苏联(解体后是俄罗斯)以及其他潜在对手形成战略威慑,通过控制战败国的军事发展,确保美国在地区和全球的军事优势,同时利用这些国家的经济和科技基础,为美国的战略利益服务。
一些国家主动邀请美国驻军,如韩国、新加坡等。这些国家的驻军规模根据双方的协议和需求而定,通常会有特定的军事基地供美军使用。美国声称是应盟友的请求,为其提供军事保护,帮助盟友应对外部威胁。对于美国来说,在这些国家驻军可以扩大其在亚太等地区的军事影响力,维护其在该地区的利益。同时,通过与盟友的军事合作,加强对地区事务的干预能力,巩固其全球霸权地位。并且,美国还可以借机向这些国家出售武器装备,获取经济利益。
在具有共同利益的国家驻军,像英国、以色列等与美国有共同利益的国家,也有美国的驻军。驻军形式较为多样化,包括海空军基地的使用、联合军事演习等。例如英国境内有米尔登霍尔皇家空军基地等美军基地。美国宣称与这些国家有着共同的安全和战略利益,需要通过驻军加强军事合作,共同应对地区和全球的挑战。一方面,美国可以借助这些国家的地缘政治地位,增强其在欧洲、中东等地区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与这些国家的军事合作可以为美国的军事战略提供支持。在中东地区,以色列是美国在该地区的重要盟友,美国通过在以色列驻军可以更好地干预中东事务。
美国以打击恐怖主义、维护地区安全等为由,在中东国家强行驻军,如在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等国。驻军方式往往具有较强的军事攻击性,包括建立军事基地、开展军事行动等。美国以“9·11”事件后开展“全球反恐战争”为借口,对一些被其认定为存在恐怖主义威胁的国家进行军事干预并驻军。表面上是为了打击恐怖主义,但实际上美国是想通过军事手段控制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和资源,实现其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例如在伊拉克,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后,试图控制伊拉克的石油资源;在叙利亚,美国的驻军行为严重侵犯了叙利亚的主权,其目的是为了遏制叙利亚政府,支持反政府武装,维护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
美国在中东国家驻军的行为存在复杂的动机和影响,中东地区石油资源丰富,石油被誉为“工业的血液”,对世界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美国在中东驻军,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确保其能够稳定地获取中东的石油资源。美国通过与中东产油国的合作或施加影响,保障自身以及其盟友的能源供应,同时也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这是一种对中东重要战略资源的变相控制。
中东地区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交汇地带,具有极其重要的地缘政治地位。控制了中东,就能够对欧洲、亚洲和非洲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事务产生重要的影响。美国在中东驻军,旨在建立和巩固其在该地区的战略优势,以便更好地推行其全球战略,对潜在的竞争对手形成战略威慑。中东地区存在一些与美国利益相悖的国家或势力,美国在中东驻军可以对这些国家进行遏制和打压,防止其影响力的扩大,维护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此外,美国还可以通过支持一些亲美政权,来塑造符合其利益的地区政治格局。
美国曾以各种理由对伊拉克、阿富汗等中东国家发动战争,并在这些国家长期驻军。这种军事干预和占领行为严重侵犯了这些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当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美国在中东地区经常扶持一些亲美的代理人政权,通过这些政权来实现其在该地区的利益诉求。这些代理人政权往往缺乏广泛的民意支持,其统治的合法性受到质疑。美国通过控制这些政权,间接对中东国家进行统治和管理,这也是一种变相的殖民统治方式。
美国在中东驻军的过程中,还积极推行其文化和意识形态,试图改变中东国家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价值观。美国通过各种渠道向中东地区传播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和政治制度,对当地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其行为在动机和行为表现上都具有侵略和殖民统治的特征,这也是殖民统治的一种表现形式。
全世界的亚非拉国家纷纷摆脱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统一,而中东近一半国家有美国驻军,他们为何热衷于变相接受美国的殖民,在下一篇文章做仔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