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安全问题始终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近日,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临时股东大会上的一番言论,再度将这一话题推向风口浪尖。她表示:“格力电车跑了十几年,从没出过火灾事故。”此言一出,迅速引发各界热议,有人为格力的技术实力点赞,也有人对此持怀疑态度。那么,董明珠的底气究竟从何而来?格力电车真的能在安全性能上独树一帜吗?

格力入局新能源汽车领域,源于2016年对银隆新能源(后更名格力钛)的收购。这一举措,让格力正式踏入造车赛道,而其核心技术——钛酸锂电池,也成为格力电车安全性的关键支撑。与市场上主流的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不同,钛酸锂电池具有诸多优势。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从技术原理来看,钛酸锂晶体结构稳定,热失控阈值高达600℃,远高于三元锂电池的200℃。这意味着在极端情况下,钛酸锂电池更不容易发生热失控,从而降低了火灾风险。在针刺测试中,钛酸锂电池能够做到不起火、不爆炸,短路时还可由导电相变为高阻相,有效抑制热扩散,从源头上保障了电池的安全性。

在实际应用中,格力电车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以北京“大一路”公交线路为例,自2018年起,格力海豚公交车便投入运营。据北京公交集团数据显示,这些车辆累计运营里程超过2000万公里,搭载乘客数量突破3亿人次,且在运营期间从未发生因车辆自身原因导致的火灾事故。对比2024年新能源商用车0.87起/万辆的火灾事故率,格力钛新能源凭借“零事故”的出色表现,成为行业内唯一低于国标10倍的品牌。

然而,董明珠的言论并非毫无争议。2023年2月,三亚凤凰村67辆停放的格力钛新能源客车突发火灾,过火面积达1800平方米。尽管格力方面强调事故车辆属于法拍滞留资产,未进入实际使用阶段,且搭载的是早期磷酸铁锂电池,与当前主推的钛酸锂技术存在代际差异,但这一事件仍让不少人对格力电车的安全性产生质疑。
从市场角度来看,格力电车主要应用于商用车领域,全国保有量相对较少,样本量小也使得“零火灾”的说服力受到一定影响。同时,商用车的使用场景相对固定,充电和维护都有较为规范的流程,与私家车复杂的使用环境不可相提并论。

董明珠强调格力电车“零火灾”,背后有着深刻的行业背景和企业战略考量。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安全事故频发,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存在担忧。格力通过突出自身在安全性能上的优势,不仅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也有望推动行业对安全标准的重新审视和提升。
从企业战略层面来说,格力一直秉持“技术为王”的理念,在空调领域积累的技术研发实力和质量管控经验,被移植到新能源汽车业务中。强调电车的安全性能,是格力对自身技术实力的自信展现,也是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差异化竞争的重要策略。

董明珠称格力电车“从没出过火灾事故”,既有技术实力的支撑,也存在一定争议。对于消费者而言,安全始终是购车的重要考量因素,而对于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这场讨论也将促使企业更加重视安全技术研发,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未来,格力电车能否凭借安全优势在市场中取得更大突破,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