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爷的炁毒是巴豆味儿的,要尝尝吗?
无论是以哪种方式,少年总会长大。
但很少有人像许新这样,一个转身之间,就从少年到了老年。
进唐冢,方才19,出唐冢,已近百岁
这是一个没有青年和中年的人。
一出场,就是白发苍苍、孱弱无力的老者形象,虽然身怀绝技,但却很难让人想到,这曾经是一位意气风发、跳脱不羁的天才少年。
或许只有那一头凌乱的白发,还在诉说着一碰就炸刺的小暴脾气。
就是这小暴脾气,撩动过少女的心弦。
关于活在记忆里的少年许新,作者着重刻画了三个方面:性格、天赋,以及和无根生结义的过程
还是先让我们把时间拨回一九三几年。
一、少年许新第一次出场:杀黄放按照1944年许新继承丹噬、进唐冢不足20岁来算,一九三几年的许新不过十岁出头,却张口就要除掉金钩子黄放一行三人。
董昌都给惊了一下,真的是初生牛犊啊!
论身手,他们两个加起来也不敌一个黄放,但许新却敢出此豪言,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这孩子从小就是个混不吝的主,天不怕地不怕,这或许也是自身有实力的原因吧。
开始做戏以后,连董昌也不得不感叹,这孩子来了唐门没几年,藏炁的功夫已然老练。
虽然我们从董昌对许新那句“造反了是吧”可以看出,这俩人是新老搭档的组合。
董昌一个老手,带许新一个新手,联合做任务,应该已经很熟悉彼此了。
但许新还是不断地给到董昌惊喜,一次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量,一次就是这老练的藏炁功力。
要不说天才就是天才呢。
而正如唐秒兴评价的那样,许新不仅是个天才,还是个不拘一格的天才!
第一次不拘一格,就是要诛杀金钩子黄放,得有理由啊?许新直接拿钱雇董昌还是很让人意外的,这孩子从小脑子就活泛。
但同时我们也看出,他脑子虽活,但其实把唐门的规矩却看得很重,所以还非要董昌花钱雇他,你不顾我,我怎么去啊?
正是无根生说的那句:真听话,我喜欢!
第二次不拘一格,就是答应和无根生的交易,让无根生救董昌。这时候的董昌还在因门派之别硬撑,许新却说你救我兄弟,我给你解药,但我不用你救。
从这里其实就可以看出许新最后的选择:
为了兄弟的性命可以不拘小节,但绝不会为了自己就置唐门规矩于不顾。
所以,聪明、顽皮、头脑灵活、不拘一格却【听话】,在许新的身上实现了完美融合。
所以当无根生说你一肚子钉子别乱动的时候,他立马躺平,也着实让无根生意外了一把,谁能想到这么暴脾气的小刺头居然这么听话呢。
反差萌,谁不能爱啊。
二、少年许新第二次出场:赴战场1940年,15岁的许新走向了战场。
这一战的核心目标,是忍头,所有人的任务都是给大老爷制造机会,从外围慢慢往里杀,而许新董昌杨烈的主要任务是守桥,不能杀得太深。
所以许新一开始很不爽,杀的都是小兵,不尽兴啊。
然后就心愿达成了,碰上了熊孩子三人组。
这一场对战中我们知道,能让刺头许新心服口服的好兄弟董昌,那也不是盖的。
一身毒瘴天赋异禀,用出来不输金光咒的强度。
相比之下,许新的毒障在董昌眼里等于没开,幻身障也一样,跟魂灵似的。
但许新的头脑灵活再一次发挥了作用,留下了沾了炁毒的机关。
虽然在董昌看来,许新这种【啥都能来但啥都不精】的做法实在让人无语。
但却对应了唐秒兴对许新的介绍:不到20岁就掌握了除炼器之外的所有手段,还继承了丹噬的天才!
所以再返回来看董昌这句话:啥都能来!
是1940年,说明许新可能不是19岁,而是15岁的手就已经学会了很多唐门的手段,很有可能就是除炼器和丹噬外的全部,只是还不够精。
19岁的许新,已经不只是掌握这么简单了。
所以才能瞬间就继承丹噬。
真的是天才啊!
你说无根生眼睛怎么就这么毒,挑的的36人全是这种级别的天才,甚至他都没跟许新正经交过手,怎么看出来的?
真是服气!
言归正传。
许新董昌哥俩忙活半天,最后让杨烈截了胡,他们还得谢谢人家,真的是。
让我们第一次见到了许新的小暴脾气!
不得不说,杨大少爷是真能沉得住气啊!
我想许新气的也是这一点,明明是你捡了漏我们还得谢谢你!
不过这一战,许新董昌该谢的人,不只是杨烈,还有高英才。
要不是高英才及时出现,他俩怕真的是要交代了,毕竟,马上,就遇到了瑛太。
没有高英才撑一下,他们等不到无根生和梁挺来。
没有梁挺刚瑛太,他们谁也走不了。
无根生也得交代了。
由此可见,杨烈就是当门长的料!
时间到了,说走就走,干脆利落。
所谓慈不掌兵。
任何时候保持绝对的理智,说一不二,是门长的必备素质。
而选择留下的许新董昌很明显就是性情中人,为接受无根生的邀请埋下了伏笔。
当然,当下的现世报,就是二遇无根生。
如果他们和杨烈一起走了,就遇不到无根生了,命运也将完全不同。
可惜没有如果。
这就是所谓的,性格决定命运吧。
其实立场不明这件事,真的不能完全怪许新、董昌。
如果是杨烈和无根生一起撤退的,我想他也不会趁无根生昏迷下杀手。
毕竟,这是抗日的战场,彼此是刚刚一起对付过敌人的同胞,说啥也不能这时候因为门派之争相互残杀。
而且,我想即便是杨烈,也想知道,为什么全性会来参与这场大战。
当然,许新想知道的不止这些,甚至更迫切想知道的,是梁挺那让人无法理解的行为,以及传言中无根生让全性里的刺头都消停的原因,最有鼻子有眼儿的,就是吴曼居士悟道的事儿。
整个过程,都是许新在疯狂输出,连讽刺带疑问,跟审犯人似的。
我想,许新董昌对无根生的改观,就是从看到梁挺这里开始的。
再加上听了无根生解释吴曼的事儿,再反求诸己,反思自己为啥要救无根生。
导致对无根生全性妖人的单向判断已然动摇。
随后,又听了无根生来参战的过程和理由,对无根生“妖人”的单向认知,基本全线崩盘。
一个全新的,更丰富立体的、亦正亦邪的无根生,取代了固有的印象。
更要命的是,之后,他们全程听到了无根生和高艮关于走什么道、执什么德的谈话。
亲眼见证了无根生是怎么引导走上邪路的人归正的,短短几句话就点明了高艮的问题所在,避免了高艮误入迷途。
许新、董昌也是修行人,他们知道这段对话对高艮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高艮在修行路上离自己的道更进一步了。
这就直接导致无根生的形象又向“正”的一方倾斜了
至此,无根生在许新董昌心中的形象,从一个全性大魔头,转变成了一起抗战的同胞、让全性邪道人士走上正道的奇人、于修道之路上通透无比的人。
这是许新和董昌独有的经历。
他们谁都不能告诉,所以也没有人能懂,为什么他们最后会和无根生拜把子。
甚至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第三次见面,他们会心照不宣地坐下来和无根生如老友一般攀谈。
三、少年许新第三次出场:偶遇无根生正如许新所说,他连自己怎么想的都不清楚,就那么和他谈了起来,仿佛真是交往多年的旧相识。
所以,当无根生说还是不知道二位叫什么时,许新虽然顿了一下,还是痛快地报了姓名。
至此,最后的心防彻底放下了。
而这时候的许新,不过十七八岁,但却可以和40岁左右的无根生谈笑风生了。
一个人不受制于自己的年龄、身份等客观存在,也不用外界的一切条件来限制自己,这种状态就很像宝儿姐代替纳森王和各国代表见面时候的场景。
不受任何人气场、任何客观的影响,而坦然自若。
这种王者气质一般的“主观”上的独立与自由,想必也是许新能瞬间继承丹噬的原因吧。
忘年交就是这么来的吧,强者之间无界限。
这种没有界限的感觉,甚至让他们对无根生杀了三一门门长左若童的传言,也只当成了一个传言来看。
我想,这时候的许新董昌是不相信无根生杀了左若童的,或者说,不相信他是单纯地作恶而杀了左若童的。
就像他们觉得无根生不会杀张怀义。
如果他们相信无根生真的杀了左若童,而且是纯恶意的,那无根生杀张怀义也不需要理由啊?
正邪势不两立,对上了就可以杀。
但许新和董昌都觉得,无根生有一种德行,这种德行下的无根生不会杀张怀义。
这种德行,就是修道之人在自己的道上所执的德。
所以,在许新董昌眼里,无根生和他们是一样的人,都在自己的道上走,有自己坚守的底线和原则。
只是他们走的是不同的道,所以执的是不同的德。
但很显然,通过之前亲眼见证无根生抗日、梁挺身死、指点高艮,许新董昌明确地知道,无论无根生走的是什么道,他所执的德都不是恶的,不是坏的,甚至是更通透、更超脱的一种德行。
这种通透和超脱,于修行之人,如遇溪流,如遇高山,如遇清风朗月,沁人心脾。
这,就是他们天然的想要亲近这个人的原因。
这,就是他们收到信会不自主地想要去赴约的原因。
高山流水遇知音。
这种可遇不可求的人生快事,错过实在是可惜啊!
再加上许新董昌都是性情中人,基于他们对无根生不是恶人的信任,门派之间的虚名真的是不足挂齿了。
这封信要是杨烈收到了,绝对不会去。
情义是情义,规矩是规矩。
时间到了就是到了,不走还是唐门人吗?
全性就是全性,既然是好人,想要做朋友,等你不是全性了再说。
所以,杨烈也不会收到这封信。
甚至,他的命运里,根本就不会遇到无根生。
因为时间到了,他就走了。
根本就不存在这个如果。
所以,遇到无根生、救下无根生、收到信、赴约,这就是许新董昌的命。
如果他们到点走了,就不会遇到无根生。
如果他们把无根生交给抗日队伍,就不会明白无根生的德行、改变对无根生看法。
如果再遇无根生没有告诉他名字,就不会收到信。
如果没有去赴约,就没有结义的事儿……
但,每一个转折点,他们都做出了拐向无根生的那个选择。
性格决定命运,在这哥俩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同理,我们可以推断,其余的33人也是一样的,志趣相投的性情中人。
所以,对于这一场结义,许新的评价是,入口一线喉,胸中一团火,至今尚有余温。
悠忽数十载,依然无法忘怀。
人这一生,巅峰体验的机会并不多,所以人们才会拼尽全力地去追求。
对于有的人,是站在权力巅峰的那一刻。
有的人,是掌握无尽财富的那一刻。
有的人,是拥佳人入怀的那一刻。
虽然不一而足,但总结下来,逃不出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36人的结义,就是巅峰版的他乡遇故知,一遇还是36个。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这里只有,酒和朋友。
还有少女被撩动的心弦。
四、少年许新第四次出场:收信赴约收到信后赴约,到通天谷这部分,许新的戏份并不多,但作者还是全力凸显了许新的性格——一碰就炸刺的小暴脾气。
这个评价还是借由魏淑芬的口说出来的:家里最好养个小刺头,一碰就炸毛的那种……
然后作者把镜头给到了打闹的许新。
这时候我们再返回来看一出场就不断加戏的魏淑芬,以及无根生那句:淑芬你平时话不多呀,今天是怎么了。
我们才知道,原来是一见钟情啊。
还有什么比这更快意人生的时刻吗?
可惜啊,也就到此为止了。
许新的少年时代,或者说,青中年时代,都要到此结束了。
很快,他就要老了。
之后在通天谷发生事情,许新没有再讲。
我们所知道的许新,就是他们回到唐门,被作为唐门叛逆捉拿的时刻了。
五、少年许新第五次出场:捉拿叛逆这个过程中许新就和董昌体现出完全不同的性格:
许新想要辩驳,就像他曾经出主意和董昌相互雇佣杀黄放一样,想要在不坏规矩的情况下找到解法。
因为在他心里,他们真的没有打算坏规矩,也没有坏规矩。
但董昌明白,这次不同。
大是大非面前,规矩无效。
杀黄放,是对的事情,即便没有相互雇佣,坏了规矩也无妨。
就像唐门最后透天窟窿的十人对决,接受其他门派的帮助,是坏规矩的,但为了正义,一切皆可原谅。
结义无根生,是错的事情,没坏规矩,也是错。
有些事情,规矩管得了。
有些事情,规矩管不了。
结义无根生,就是一件超出了规矩范围的事。
就像老门长说的,非常时刻,必须表明立场,要么结盟,要么背盟,容不得半点暧昧。
引发内斗的千古罪名,谁都担待不起。
或许未来会有一个能包容各种立场的清平时代,那也是我们现在付出代价才能换来的。
这代价就是,非黑即白,非对即错。
选吧,他们还是我们。
这就是时代的力量。
每个人都不过是时代的一粒沙,微不足道。
但时代河流的走向,就是一粒一粒沙积累成的河道所决定的。
想要把时代导向想要的方向,每一粒沙都要付出代价。
每一粒沙的所选择的站位,都有可能成为决定历史走向的决定性因素。
而现在,到了许新董昌这两粒沙站位的时刻。
这两个人的性格都是矛盾的结合体。
许新,灵活聪慧,却听话。
董昌,赤城稳重,却执拗。
所以,不拘一格的许新,嘴上总是说不管规矩的人,最终选择了规矩,选择了大义。
老成持重的董昌,最终选择了本心,选择了情义。
没有对错,只是选择罢了。
而每个选择都有代价。
许新的代价就是活,带着后悔,歉疚,鄙视,痛苦,暗无天日地活下去。
董昌的代价就是死,带着无悔,坦诚,世人的不解,和逆徒之名,耻辱地死去。
没有高下之分,活着不一定比死了好。
许新选择活,也并不是因为怕死。
他们,都只是选择了自己道罢了。
所以董昌说,三十三弟,你是你,我是我。
所以选择了活下去的许新,价值观和信念都没有崩塌,主观上依然是自洽的,不然他也掌握不了丹噬。
而且是瞬间掌握,杨烈劝他不要害怕、虽危险却不是绝对不可能的。
话刚说完,许新接了一句,杨少爷,你真厉害。
然后,就成了。
不用打坐,不用入定,不用准备。
瞬间行炁,一下就练出来了。
一句话,七八个个字的时间,就成了。
比七步成诗还快!
这速度,这效率,这天赋,这能力,百年难遇啊!
把现场包括门长在内的所有人都给震惊了!
也由此可见,此时的许新,内心一片清明,生死看淡。
人生如棋,落子无悔。
但许新说,他是真的后悔与三十六人结义了。
又是为什么呢?
下期,老年许新,重见天日。
敬请期待。
用户17xxx56
好文笔,看了你的观评,收获不少[点赞]
路人齐小姐 回复 06-06 07:56
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