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中的三胞胎——母、毋、毌

雪儿浏览文化 2025-02-13 05:12:42

在汉字的浩瀚海洋中,许多字形相近的字就像三胞胎兄弟一般“母”、“毋”、“毌” 便是其中一组。尽管它们模样相仿,但含义与用法却大相径庭,下面就来一探究竟。

母,读音mǔ,象形字。

《说文解字》解释说“母,牧也。从女,像怀子形。一曰:像乳子也”。母,像养牛一样哺育子女。字形采用“女”作边旁,像怀抱孩子的样子。另一种说法认为,“母”的字形像给孩子喂奶的样子。

《说文解字》截图

母,甲骨文是指事字,由“女”字分化而来。字形在“女”的胸部位置加两点指事符号,表示妇女因生育而发达的两乳。在甲骨文时期,“母” 字的字形宛如一幅简约而形象的素描。它描绘了一个屈膝跪坐的女子形象。

金文的“母”字,女子胸部特意突出的两点,醒目地象征着乳房,直观地凸显了女性哺育后代的关键生理特征,明确无误地指向了 “母亲” 这一伟大角色的本义。到了篆文阶段,“篆尚婉而通” 的风格在 “母” 字上展现得淋漓尽致。笔画变得规整、修长且圆润流畅,宛如舞动的丝带,将母亲温柔、包容的特质以一种艺术化的形式呈现。

毋,读音wú,指事字。

《说文解字》解释说“毋,止之词也。从女一”。意思是说:毋,表示使之停止。字形采用“女”作边旁,一横指事符号。

《说文解字诂林》解释说“母像乳子,毋像母乳未解不可犯。指事,借为禁止词”。意思是说:母字像母乳哺育孩子,毋字像哺乳期还未过去的母亲,不容侵犯。是指事字,假借为禁止之义。

《说文解字诂林》截图

“毋” 字与 “母” 乍看极为相似。它读作 wú,本义是不要,表示禁止或劝阻,相当于 “莫”“勿”。古人行文时常用 “毋” 来颁布禁令,“毋妄言,族矣!” 就是严厉的警告,让人守口如瓶,否则将祸及家族。在现代汉语中,“毋” 虽不似古代那般频繁使用,但一些固定短语仍保留它的身影,像 “毋庸置疑”,强调事实确凿,不容怀疑,“毋” 字强化了否定的语气,不容置疑。

毌,读音guàn

“毌” 字,字形上和 “母” 、“毋”都很相似。《说文解字》解释:“毌,穿物持之也。从一横贯,象宝货之形”。 意为:毌,指贯穿物体,以便持握它。字形采用“一”作字根,像是一根绳子贯穿的钱币的样子。所有与“毌”相关的字,都采用“毌”作边旁。读音像读“冠”字。

《说文解字》截图

早期,“毌”与 “贯” 相通,有一脉相承、连贯不绝的寓意。在一些古代文献涉及物品串联、序列相关描述时,会出现 “毌” 字,体现事物之间有序的连接关系。发展到后来,“毌” 的这个用法渐渐被 “贯” 字更多地承担,它自身则较少独立出现于日常语境。

“母”、“毋”、“毌” 三字虽形体相近,却各自有着独特的身世与内涵。了解它们的差异,既能帮我们准确解读古籍经典,又能让日常书写表达更为精准,感受汉字这一古老文化符号的精妙细微之处。

4 阅读:533
雪儿浏览文化

雪儿浏览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