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料又稳妥的小说哪里找?中国作协给影视改编划重点

影视独舌 2024-09-07 11:17:31

今年,《繁花》《我的阿勒泰》先后成为现象级爆款,给严肃文学的影视化改编提供了新的范式。

两部作品的原著都有很强的文学性、地域性,开播前曾被认为“很难改编”,但最后都凭借过硬的质量和口碑征服市场。

这无疑是个积极信号。之前,严肃文学改编剧成为了一门显学,但其开发难度有目共睹。

一方面,编剧想要从盘根错节的人物关系、时间脉络中抽离出几条清晰可观的故事线,是个高难度技术活;另一方面,严肃文学往往对人性有深切探究,揭露赤裸残酷的社会真实,可能与剧集弘扬的价值观有所偏差。

而《繁花》与《我的阿勒泰》的成功,都是基于对原著大刀阔斧的改编,既把故事讲得更通俗、更易进入,又不流于俗套,没有丢失原著的气质,完美对接了当下观众的价值观和趣味,成功在娱乐性与艺术性之间取得了微妙的平衡。

它们也说明,影视行业拥有着成熟的改编、制作水平,观众也能够接受更加多元化、风格化的文学影视改编。

近日,在第二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上,中国作家协会社会联络部主任李晓东公布了“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转化网络视听重点作品推荐名单”。(文末附完整名单)

其中包含1部特别推荐作品《空城纪》,《听漏》《云落》《去老万玉家》等10部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推荐作品,《宇宙里的昆城》《重庆提喻法》《宴遇》等30部全国文学作品著作权保护与开发平台推荐作品,可以说为制片公司和视频平台挑选IP圈出了重点。

辽阔边疆八面风

在这份推荐名单里,“新疆”是个高频关键词。《我的阿勒泰》成功带动“草原热”,影视作品带动文旅的能力被进一步彰显。

唯一一部被列为“特别推荐”作品的《空城纪》,就是一出关于西域古城的历史传奇。作者邱华栋,生于新疆,长于新疆,他称这部作品是献给自己出生地的宏大故事。

全书分为分为龟兹双阕、高昌三书、尼雅四锦、楼兰五叠、于阗六部、敦煌七窟共六章,叙写六座古城废墟遗址的故事。书中所有的古城故事,都延伸到了当代,将千百年时空里的人和事连缀在了一起。

维吾尔族作家阿舍所写的《阿娜河畔》,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对象,讲述了以明双全一家为代表的人们在新疆农场的生活历程,展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改革开放后几代人的变迁。

聚焦新疆刑事侦查故事的中篇小说《掘地》,带有悬念色彩。牧羊人杨有禄神秘失踪后,两路人马沿着完全相反的道路展开了寻找,一个执着地寻找活人,一个坚定地寻找死尸。在曲折纠结的过程中,故事走向了意外的展开。

还有以内蒙古为背景,以乌兰牧骑队员为人物原型的《那红红的萨日朗》。

这是一部乌兰牧骑的青春史诗,习总书记曾在2017年写信勉励这个群体,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边疆地区蕴藏着丰富的传奇故事,广袤草原、旷野浪漫、想象中质朴的原生态,对挣扎在城市中的年轻人有着天然的吸引力。

烟火人间与地方文明史

带有历史纵深与地域特色的时代剧具有天然的戏剧性。《繁花》在王家卫独具风格的影像之外,也是抓住了时代浮沉中阿宝这个典型角色。

这次的推荐名单中,也有很多作品将笔触集中于城市发展与小人物的成长轨迹。

比如张楚的《云落》(曾名《云落图》),以北方小城生活为背景,描绘了主人公万樱在亲情与爱情中的挣扎与成长。

如介绍中所说,“这是一个县城女人的生活史、心灵史,也是一部中国北方县城的发展史、变革史。”

人物与历史交相辉映,这部作品也同时入围了第八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迁徙计划:从文学到影视”入围推荐作品。

陈河的《误入孤城》把场景置于在温州小城,讲述了主人公在现代工业文明冲击下的困惑与适应。从《中英烟台条约》开放温州海关,到电灯公司、汽车运输公司、医院等现代文明的进入,从温州的地方进程看时代潮流的涌动。

颜歌的《平乐县志》是“平乐镇系列”的收官之作,以平乐镇东街为故事发生地。主人公是即将退休的县志办副主任傅祺红及其儿媳陈地菊,由一桩满地鸡毛的仓促婚礼牵扯出官斗漩涡与市井纷争。

还有马金莲今年新出的《亲爱的人们》,围绕宁夏“西海固”生活的马家三子女,勾勒了一幅西部山区风俗画,被视为“乡村振兴的文学新样本”。

它们大都摒弃了宏大叙事,更多关注改革洪流中的个体,通过对社会毛细血管的细致描摹,来反映时代的精神面貌。

奇思妙想之科幻

剧版《三体》成功后,国产科幻剧蓄势待发。

今年,优爱腾芒已分别公布过一批重点科幻剧单,刘慈欣的《球状闪电》《梦之海》《三体:大史》《三体2-黑暗森林》都位列目录。

一个类型的成熟,既需要热门大IP的充分开发,也需要中小体量作品的及时跟进。此次作协公布的“推荐名单”中,就包含了一些中短篇体量的科幻新作。

青年女性科幻作家段子期的《重庆提喻法》,获得过华语科幻奖星云奖最佳短篇小说银奖。初载于《科幻世界》2020年01期。

这是一则当代少见的女性视角的科幻故事,主人公执着于寻觅一部二战时期在重庆拍摄的老电影,由此打开时空穿梭、意识交错的情节迷宫。

从文本来说,《重庆提喻法》有诸多巧思,致敬了查理·考夫曼的电影《纽约提喻法》,运用了大量的重复、对应,组成了完满的环形结构。

但难点也在这里。小说本来篇幅就短,其中大量的主观视角、抽象描写又很难具象化落地,比如:

我从路的起点走到路的终点,站到高处才发现,根本不存在起点和终点。

我常常这样一个人走,上次经过一座桥,从长江大桥往上,又经过高架桥,萦回、飘移,在这个角度能环视所有楼宇,让我有种要飞上天的错觉。然后,再驶入另一条轨道继续下一个盘旋或攀升。

重庆总是这样,容易让人想起那条咬住自己尾巴的蛇,开始和结束不过是个谬论。

钟求是的《宇宙里的昆城》也是一则中篇小说,刊发于《收获》杂志2023年1期。主人公张午界是一个不断探索世界、获得超前认知的前沿物理学者,他以先驱者的姿态选择了“人体冷冻”技术,将在未来苏醒。

小说中涉及很多深奥晦涩的前沿理论,放弃了因果联系的情节结构,而是以断续的对话和邮件交流进行碎片化的叙事。这对于影视化改编也同样存在挑战。

相较之下,葛勇的《机械帝国》是故事线最清晰的——不远的未来,智能机器人掌控了人类世界,超级计算机机械大帝成为宇宙文明的主宰,自然人类被囚禁于虚拟时空。

科幻概念有吸引力,但技术层面的视觉呈现、文本层面的情节改编,相比其他文学作品都需要更漫长的周期。

从小切口回望历史

历史故事仍是影视创作的选题富矿。想要从众多竞品中脱颖而出,往细分的垂直领域求新、求奇成为一种解题思路。

刘醒龙的《听漏》,关键词是“考古与青铜器”。这是继2014年《蟠虺》之后的又一部“青铜重器系列长篇小说”。作品通过考古专家马跃之的视角,写半个世纪以来考古人的生活与命运,揭示人心的复杂与神秘。

刘醒龙如此解释考古小说:“考古同样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同样是由有七情六欲的男男女女来做的事情。……今天的人即便写古人,所言说的也无一不是今人。”

从考古这一切口进入,有职业类型的吸引,有古代文化的底蕴,也有当今时代的共鸣。

著名作家张炜的《去老万玉家》以十九世纪胶东半岛为历史舞台,以一幅秘藏的《女子策马图》为线索,展现了主人公舒莞屏在动荡时代的冒险与抉择。

舒莞屏受恩师之托,深入女匪首老万玉家,在一波三折的情节中真实再现了清末民初清廷官员、地方土匪、南方革命军等多元化社会群体并存的社会现实。

李师江的《丝路古船》,从一艘沉船演化出一个海上盗宝传奇,呈现泉州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

肖学文的《乱世草医》,写湖南岳州“张氏草医堂”与江西樟树“普天同春堂”两个草医世家的悲欢沉浮。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众人熟知的大事件、大时代之外,各年代、各角落都散落着大量秘闻奇事有待被挖掘。从小视角出发,也有利于对历史切片的细致呈现,让故事更落地、人物更鲜明。重要的是,可以展现创作上的差异化。

结语

纵观“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转化网络视听重点作品推荐名单”,类型多元、题材丰富、构思精良,既有扎根生活的乡土题材,也有仰望星空的科幻浪漫,既有沉淀多年的文学大家,也有新锐的年轻创作者。

总体来说,这批IP紧抓“乡土、时代”两大关键词,不管是现实还是历史题材,都更注重故事的落地、对地方文化的凸显。期待更多文学作品能得到恰当改编,在荧屏上与观众重逢。

【文/布琳】

0 阅读:2

影视独舌

简介:此用户有点懒,还没有正式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