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林黛玉到底霸占了荣国府多少财产?

绿野萍踪文化行 2025-04-17 08:51:08

林如海曾任兰台寺御史,又钦点巡盐御史,而且,林家五世列侯,其家资一定巨丰。但是,林黛玉入荣国府后,林家的财产似乎不翼而飞了。黛玉与其他姊妹一样,都是靠二两月银度日。那么,想象中的林家巨额财富到哪里去了?

贾琏曾陪护林黛玉去扬州,因林儒海捐馆,又扶柩到了林家祖籍苏州。因此,大家猜测,就是在这个时候,贾琏转移了林家资财,荣国府吞了本应是林黛玉继承的林家财产。

这样的猜测其实反了,不是荣国府吞了多少林家的财产,而是林黛玉霸占了多少荣国府的财产。怎么回事呢?

林代玉隐写几代靖江王

前一篇讲“林代玉抛父进都京”隐写的是石涛的三世祖,也就是第一代靖江王朱守谦之藩。靖江王的藩地在桂林,也就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荣国府之“荣”,其一隐喻是朱文正的二世祖因犯了书中贾雨村被参革之罪,被叔父朱元璋“安置于桐城”。桐,荣木也。

林代玉到了荣国府,见过贾母、凤姐以及“三春”之后,便去拜见两个舅舅,途中,进荣禧堂拜祖。此“荣”,也是“桐木”,荣禧堂的“禧”其一隐喻是石涛的四世祖,朱守谦之子悼僖王朱赞仪,也就是石涛印信“赞之十世孙”中的“赞”。看来,石涛非常敬仰这位先祖,借林代玉的身份参拜先祖。其实,“林代玉”也隐藏了石涛的身世。

荣禧堂中,以“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隐藏了石涛的祖父荣穆王。

因此,荣国府之一寓意,就是隐写的桂林靖江王府。林代玉隐写了几代靖江王,藩王到藩地,不仅朝廷要赏赐禄米,还要食邑,也就等于“霸占”了一方财富。《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靖江王岁赐米二万石,钞一万贯,余物比亲王减半,马匹草料月支二十匹。”林代玉之藩,所带之财富可谓巨额,因此,代玉吃的是“养荣丸”。

养荣国府的丸都归林黛玉,所有财富都是林代玉的,谁吞没得了?不仅如此,大明藩王一人袭爵,其余子女也都有朝廷岁米俸禄,仅依次递减而已。郡王岁禄米二千担,辅国将军八百担,奉国将军六百担。郡王之女封县君、乡君,各食禄米三百担、二百担。

随着藩王府不断开枝散叶,比如宁王朱权家(岁米五万担),就分为十二家郡王国,八大山人家是其中一支弋阳王孙,书中以“弋阳腔”暗喻。林代玉、袭人的生日是二月十二日,这一天既是靖江王朱守谦到达藩府的日子,又是宁王朱权由大宁改藩南昌,朱棣送行离开京城前往藩地的日子。

贾雨村是“兴隆街的大爷”,这个古怪的称号有多重寓意,其中就指的是靖江王一世祖朱兴隆、改藩后的大明宁王家。南昌古称隆兴府,朱兴隆又封南昌王,所以,“林代玉抛父进都京”一笔写了两家大明藩王之藩。

洪武三年,朱元璋初封十大藩王,后来又陆续封藩,总共二十六子封了二十五家藩王(含靖江王)。历代皇帝不断封藩,从洪武封藩到明末时已是十万之巨,朝廷哪堪重负?因此,从《三国志通俗演义》到《石头记》,都把大明灭亡的主要原因归结为洪武“封建诸子”,一致认为“封建必亡”。

“林代玉”不过一家藩王,他能担什么大明灭亡之责呢?

荣谐音“融”,荣国府即大明

大明藩王不仅坐食朝廷之禄,还为非作歹,鱼肉百姓,屡屡作奸犯科。朱元璋《御制纪非录》中,记载了藩王所犯之罪,其中,靖江王朱守谦淫掳广西、暴行云南,罪行可谓罄竹难书。《靖江王史料汇编》十六开纸小四号仿宋字,足足两页都是朱守谦的罪行。

朱守谦两次遭朱元璋幽禁于凤阳,最终死在了这里,靖江王差点被削藩,是建文帝依祖训册封了石涛的四世祖,也就是悼僖王。林代玉到的是“都中”,这是一则秋千格灯谜,倒过来就是中都,大明中都即凤阳。林代玉隐写的这代靖江王就此消亡,这就来到了荣禧堂。

藩王暴行,也是激起民变的重要原因。而且,藩王人人都认为自己有做皇帝的资格,自燕王起,便不断有藩王起兵谋反,篡夺皇位。其中,就有第四代宁王朱宸濠。《石头记》中隐写了八大山人家这段藩王夺位的历史,只要对照史料,这段隐写的历史也是“如观掌纹”。

《石头记》隐写的是大明兴亡,大明亡于封建,亡于二祖。因此,荣国府不可能仅仅写的是靖江王府,而是隐写的整个大明。荣,谐音“融”,指的是大明国号出自吴回祝融。这件事,我已经讲过多次,不再重复。

荣禧堂中的摆设描述有很多隐喻大明的符码,这里,我讲其中一个。“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这副对联被胤礽剽窃去了,其实说的就是大明,“日月”即明,“昭”也是明。昭,照应开篇楔子“闺阁昭传”,引用大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大明昭宗朱由榔,以及“体仁院”。清朝的体仁阁专修明史,体仁阁的前身是文楼,嘉靖改为文昭阁。

荣国府隐写的是整个大明,大观园则是太虚幻境——这件事当另讲。既是大明,林代玉霸占得了吗?

本文一时林黛玉,一时林代玉,是写错了吗?庚辰本中写的是“林代玉”,后来的版本写的是“林黛玉”,这一条也是“批阅增删”的信息,庚辰本要比甲戌本早五十四年。为了把《红楼梦》的版权给江宁织造府的曹雪芹,不惜无视版本信息,竟然把庚辰本放在了己卯本之后。这件事,我也曾讲过,总而言之,“林代玉”更难表达《石头记》本指,写的就是大明藩镇之乱。

大明以及南明有很多次藩镇篡位,尤以南明为甚。这里,就以靖江王这条线索,讲一讲“林代玉”。

以靖江王家而言,林,指的是桂林。“玉带林中挂”,其中隐藏了“桂林”。上文讲到,林代玉到荣禧堂谒祖,隐写了石涛的祖父荣穆王,荣穆王之子,也就是石涛的父亲朱亨嘉在弘光三年八月初三称帝(贾母的第二个生日),改元“洪武”,改桂林为西京。

朱亨嘉篡位僭号,废掉了所有大明皇帝帝号、庙号与年号,他就是“洪武”,称帝当年是洪武二百七十八年。林代玉,就是桂林靖江王取代了洪武,洪武即朱元璋,璋即玉。

荣国府不在金陵,而是在“长安”。作者的这个都城选得实在是妙不可言。长安古称西京,大顺王(忠顺王)也曾改名为西京,书中肯定隐写了“闯”字号。亡大明的是“闯”自号,取代大明的则是顺治。

长安,也是以某条街隐写的永乐迁都后的大明都城,这条街就是某安门外的十里街,十里街往西就是“太虚幻境”。甄士隐就住在这条街上,因此,随大明二祖前往太虚幻境,演绎了“甄宝玉送玉”的故事。

靖江王朱亨嘉改桂林为西京,“林代玉”也就霸占了荣国府。

尾声:玉带林中挂

靖江王朱亨嘉僭号称帝,激起了大明宗室的极大愤慨,隆武帝朱聿键起兵攻打靖江王城,活捉了朱亨嘉。三岁的石涛(林代玉三岁遇癞头和尚)在王府内官的保护想,从王城雪洞(薛宝钗住处)逃生,到全州湘山寺出家。

隆武二年(1646年)四月二十六日,朱亨嘉被朱聿键缢杀于连江——“玉带林中挂”。

朱亨嘉死后,其部众追谥其为平帝。贾琏的“琏”通“连”,读作“贾连”没错,隐写的就是连江。因此,贾琏就有个通房丫头平儿。

平了朱亨嘉,隆武帝册封玉哥,也就是石涛的堂叔朱亨歅为靖江王。这代靖江王在顺治七年被孔有德缢杀,还是“玉带林中挂”。贾宝玉的身份之一,就有玉哥的影子。

隐藏在荣禧堂中的荣穆王与其子朱亨嘉谋夺玉哥王位,也是“林代玉”霸占荣国府的历史真实。所以,不是荣国府私吞了林代玉的财富,而是林代玉霸占了整个荣国府。林代玉之一结局,就是被缢杀。不然,那句判词岂不是一纸空文了吗?

除了宁王、靖江王谋反篡位,南明时期朱家藩王更是纷纷“揭竿而起”,诸如鲁王朱以海、楚王远枝后裔朱容藩、唐王家的朱聿鐭,等等都自立为监国。大明遗臣各拥一方,朱明宗室展开空前大火并,复明希望就在不断“走水”中走到了末世。

《石头记》的作者深刻反思大明兴亡历史:大明实亡于太祖封藩,实亡于藩镇之乱。所以,楔子中说:“我之负罪固不免,然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

0 阅读:0
绿野萍踪文化行

绿野萍踪文化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