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帅逝世至今,人民的评价有何变化?邓公:这个人是有点本事的!

吴添鸿说一说 2022-12-15 08:53:32

1976年,虽说党中央采取雷霆手段结束了动荡,但国内的形势仍旧非常敏感,大家在思想上还是比较保守的,对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一直避之不谈,唯恐犯原则性错误。其中,尤以林帅的事最令人忌讳,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甚至连他的名字都不敢提。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1971年,913事件之后,党、政、军开始进行自查,剔除腐坏分子。当时国家还处于动荡之中,在“左”倾思想的影响下,此事很快“变了味”,不少人都开始“批林”。一些腐坏分子更是以此为由头,开始排除异己,激化社会矛盾。经过近5年的负面影响,林帅在国内的评价一落千丈,很多人一提起他,第一反应就是“坏”。诚然,他确实做了很多不合时宜的事情,犯过一些错误,影响了国家的发展,但他也是有功绩的,对革命是有贡献的,作为共产党人应当要客观看待他,不能搞“一边倒”。

萧克将军在某次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就首次提到了林帅相关的问题,他表示,坊间流传的一些有关林帅的事迹是有失偏颇的,比如有人曾断言,林帅在长征的时候,曾因为避敌畏战而导致部队军心不稳,幸得朱老总及时救场才不至于酿成大祸。萧克指出,这根本是无稽之谈,林帅打仗时从来都是奋勇向前,没有命令绝对不会后退,所以不存在什么畏战一说。

1979年,陈云同志在与一众中央干部讨论如何处理动荡中的腐坏分子时,就特意提到,江、姚、王等人都是靠着旁门左道上来的,在动荡时期坏事做尽,理应严肃处罚。但林帅和黄永胜等人不一样,他们都是革命的功臣,是靠着实打实的战功升迁上来的,在处置他们的时候,要和江、姚等人分开,万万不可混为一谈。

时间来到80年代,由军委牵头,中科院具体执行的军事百科全书修订工作有序展开,参与修撰的同志在搜集了诸多资料之后,精心汇总了从1926年到1979年这数十年间,人民武装的变革过程以及经历的诸多战略转折点。其中,在写到辽沈战役的时候,大家都开始犹豫、踌躇,不知道该从何处下笔。

最终,大家决定采取一个折中方案,绕过林帅不讲,将主视角放在罗帅和刘亚楼将军身上,中间一些细节尽量模糊化处理,以免触碰“红线”。陈云同志在审阅了初始的稿件之后,当场就指出辽沈战役写的有问题,对林帅的评价不够中肯,对这段历史的陈述不够客观、公正。我方之所以能取得这场决战的胜利,离不开林帅的运筹帷幄,他是有大功劳的,必须要写进书里。至于别的错误,可以另行讨论,功过要分明。

同志们这才算是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连忙搜集有关林帅的事迹,并分发给一些原四野的老干部审阅。黄克诚将军在看完资料之后,直接将同志请到家里,和他们面对的谈了一次心。老将军表示们还有一些“放不开”,对林帅的描写还是比较保守,其实他的一些功绩还是可以展开讲的。黄克诚曾经在动荡的时候受过委屈,但他并未因此生出不满,在看待历史问题上,他是绝不会有偏颇之心!

邓公在主持中央相关工作会议的时候,也曾当众表示,林帅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这也算是对林的一种客观评价。到了90年代,随着思想的解放,政治形势变得开明起来,大家对于林帅的讨论也多了起来。大决战系列电影上映之后,有关他的禁忌被一点一点破除。

进入新世纪,社会环境愈加宽松,相关党史纪录片、军史纪录片陆续被搬上荧幕,大家对于林帅的认识更加深入,也更加全面。51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忆起抗战、解放战争时,必定会想到林帅,当我们了解动荡时,也总是绕不开林帅。

中国是讲辩证法的,分析一个人必须要就事论事、公正客观,有功劳就赞扬,有过就批判,既不能搞“二极管”,将人简单的归结为好和坏,更不能遮遮掩掩,在相关问题上含糊不清。林帅是人民武装的重要领导者,是共和国不可或缺的缔造者,但他也是差点将国家推向深渊的人,是动荡的主要推手之一,他的身上有闪光点,也有黑暗的一面!

3 阅读:275
评论列表
  • 2022-12-29 02:01

    无限怀念敬爱的林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