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人就都有惰性。
当我们开始感到疲劳时,就会本能地想要休息。
比如读书读到精疲力尽,精神难以集中;工作压力山大,想要通过玩游戏来放松;连续加班熬夜后,确实需要补充睡眠。
在过度疲劳时选择放松是正常的,也是非常必要的,毕竟我们是人,不是机器,不可能不休息不放松。
但真正可怕的是,一旦有了放松的机会,我们可能会不小心让惰性完全掌控自己,难以恢复到之前的自律状态。
因此,我们需要解决的真正问题是如何保证放松休息的同时,避免引发新一轮的拖延和懒惰。
首先明确一点,我们确实希望自己的执行力能够像机器人一样,计划一旦制定就能立即执行。
但我们毕竟是人,也需要适当的放松和休息,劳逸结合才是长久之计。
然而,放松时我们可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防止小憩变成真正的偷懒。
原本只想小睡半小时,结果一个下午就过去了;原本只想浏览10分钟的新闻,结果两小时不见了。
相信这种情况大家都经历过。
就像运动员一样,他们最害怕的就是受伤,因为伤病会打乱他们所有的计划,不得不放松下来。
但是,很多人一旦松懈下来,心态就会发生变化,即使伤病痊愈,人也变得懒散。
然而,有些运动员却能在休养期间振作起来,重返赛场。
那么,这两种运动员的区别究竟在哪里?
其实,这与意志力关系不大,关键在于那些能够迅速从伤病中恢复的运动员,都使用了一种小技巧,叫做“例外控制”。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当一个人想要放松或休息时,感性的一面通常会迅速占据大脑,理性的控制就会减弱。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一旦放松,原本只想休息10分钟,结果却变成了几个小时的偷懒。
而那些出色的运动员即使在休养期间,他们仍然会用理性来掌控自己,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方法其实很简单,因为大脑喜欢预先设定的方案。
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执行力,可以设定在特定场景下立即执行特定行动的计划。
对于例外情况也是如此,如果你已经设定好了面对突发情况时的行动方案,你的大脑就会听从这个计划。
所以,那些出色的运动员即使在休整时,也会制定详细的执行计划,这就是所谓的“例外控制”。
具体操作时,你可以告诉自己,如果发生某种特殊情况,就去做某件事。比如,如果早上真的起不来,就允许自己多睡半小时;如果起来后仍然感到困倦,那就不如先出去跑跑步,活动一下。
一旦有了预先设定的计划,你就可以控制住自己。
但如果你让感性的放松完全接管了大脑,你可能就会在床上躺上一个上午。
所以,你需要做的是面对这些例外情况,也制定出一套执行方案。
当例外发生时,就执行这个计划,避免被感性控制大脑。
因此,我们首先要明确劳逸结合,主动放松,这样才能让你始终保持最佳的工作和学习状态。当我们需要休息时,绝不能任由感性掌控大脑,因为我们永远无法完全控制自己的惰性。
我们需要事先设定一个面对意外情况的执行方案,当意外发生时就去执行这个方案,而且这个方案一定要明确。
比如,如果早上起不来,就允许自己多睡半小时,但你不能告诉自己,如果早上起不来,就睡到自然醒为止。
即使有例外情况,拖延了我们的进度,也不意味着我们的整体计划就受到了影响。
我们需要在后面的几天里把进度补回来,这样才不会让例外情况干扰到我们的整体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