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带有湘楚文化特色的刺绣的总称。曾应明说,“掺针”即是湖南湘绣最具代表性的针法,也是区别于国内其他区域绣种的重要标志,它是支撑起湖南湘绣“七十二针法”体系的脊梁。《老虎图》是湘绣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采用湘绣特有的‘鬅毛针’施绣,使虎毛质感强烈,具有生动逼真的效果。用旋游针法绣虎眼,采用了黄、兰、棕黑、白、红等十多种色彩线,使虎目看上去“迥迥有神”。
“我认为‘锦绣潇湘’,就是对‘湖南刺绣’的最好诠释。”曾应明表示,湖南湘绣历史悠久,精彩纷呈,历朝历代精品层出不穷。1975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绢地乘云绣”与“绢地长寿绣”等四十多件丝织刺绣品,证明湖南湘绣早在2100多年之前就已达到相当的水平。
清朝光绪三十年的湖南巡抚端方,是中国近代史上推动湖南湘绣发展的功不可没的历史人物。他称湖南湘绣为“绣花能闻香,绣鸟闻其声,绣虎可奔跑”的极品。他针对当时所有刺绣作品只绣绣娘的名字,却不见画师之名的现象指出:“画是绣之魂,绣系画之衣,怎可本末倒置”。端方调任直隶总督后,除了接获大批湘绣被面、枕套订单外,还接获了出口到意大利的椅披生意,使湖南湘绣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走出国门,享誉世界。
据曾应明介绍,湖南湘绣1911年首次亮相意大利都灵博览会,与欧洲十字绣同台竞技,湘绣作品《荷鹤图》将“诗、书、画、绣、印”五门艺术融汇于一体,一炮打响,夺得该次博览会“百年进步卓绝奖”。湘绣1933年征战美国芝加哥万国博览会,展品不仅有长沙市锦华丽绣庄选送的人物绣像“美国总统《罗斯福》”,还有攸县送展的八页屏风《花鸟条屏》,更有铜官芙蓉商号参展的《乐燕图》,一举斩获博览会“百年进步纪念会金奖”。 美国总统罗斯福以6000美元购买下这幅《罗斯福绣像》,并向锦华丽绣庄回赠了一幅用金质镜框,嵌有自己照片的挂像给中国代表团。当时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的何健用这6000美元打造了一块“誉满全球”的牌匾,派军乐队送往锦华丽绣庄。
湘绣制品还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由湖南湘绣城与潇湘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电影《国礼》,2019年国庆节前在全国公映。电影还原了新中国一段真实的历史:1949年主席第一次访问苏联时,恰逢斯大林70寿诞,在主席准备的一系列寿礼中,唯有湘绣《斯大林绣像》,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礼品”清单第一号。湘绣是一张当之无愧的国家级文化名片。电影《国礼》不仅将湘绣传奇与湖南和平解放进行巧妙结合,还用小故事将宏大的革命历史题材讲述得有血有肉。
电影《国礼》在国内公映前一年,即在“第16届平壤国际电影节”展映时产生轰动,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彭若君和李静主针复制的湘剧《乐雁图》,作为礼物赠送给第16届平壤国际电影节,不仅陈列到朝鲜友谊宫,而且被授予第16届平壤国际电影节“特别优秀奖”。
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后,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湘绣行业迎来一波湘绣企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全新发展模式。曾应明强调,湘绣这块湖湘文化的金字招牌,今后更要坚持以“绣”为媒,将文化与科技有机结合,构建符合时代潮流的湘绣文化产业链,在新的历史时期再次焕发出民族文化自信的光辉。
在曾应明看来,“国家繁荣昌盛,我们赶上了最好的时代”。他坚信,“湖南湘绣会有更多的优秀作品,通过不同的传播途径展现在大家的面前,通过一带一路这一新时代的丝绸之路,湖湘文化更将以耀眼夺目的光彩,拉近湘绣与世界的距离。”
通过曾应明的讲座,笔者与众多听众一起,对湘绣这一湖湘文化的艺术瑰宝有了更透彻的理解,深刻认识到,湘绣与世界的距离已越来越近,因为,越来越多像曾应明一样的有识之士正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与广泛宣传,让湘绣产品不断走向世界,让湘绣文化日益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