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邦杰:妙手丹青寄乡情翰墨书香悟人生

文化纵横 2024-01-30 10:58:24

作者:谢银霞

来源:《当代品牌》2023年第5期

艺术家简介

杨邦杰,四川乐山人。工学博士。北京五洲和平书画院高级顾问,四川致公画院院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曾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系统生态开放实验室副主任、代主任;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总工程师;农业部资源监测总站站长,农业工程学报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信电学院博士生导师。也曾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西澳大利亚农业部、德国等地从事合作研究。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全国人大常委、华侨委副主任。原致公党中央副主席,中国发展杂志社社长、主编。

画山水风物花鸟鱼虫,以水墨绘就绚丽世界;习逸少笔势颜体结构,执毛笔诉说人生感悟。出生于四川乐山的杨邦杰,就是这么一位集书法艺术与水墨绘画于一身的书画艺术家。杨邦杰在书画艺术上起步虽晚,但造诣颇深,多年来致力于在书画中传递自身的生活体验、心灵感悟与美学追求,其作品内容丰富、内蕴深邃、气韵生动、妙趣横生,受到社会各界书画爱好者的喜爱。

写意山水 韵味悠长

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们以祖国的山川湖海为创作主题,将哲学思想与自然理念融于山水画作之中,表现出自身的审美意趣与人生思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杨邦杰来自峨眉山下,大渡河畔,自小行走于巴山蜀水之中,钟灵毓秀的自然风光与古老灿烂的巴蜀文化不断熏陶着他的内心,带给他无尽的美学启迪,也开启了他的山水创作之路。

丹青须得江山助,不到巴蜀岂有画。怀揣着对家乡的真挚热爱,杨邦杰以故乡山水为核心,以山水画为载体,将山川、大河、船只、渡口、村落等意象通过水墨挥洒于画作之中,其笔触轻盈,浓淡适宜,细腻流畅,意蕴丰富,或山或水或船或云皆恰如其分,情与景汇,意与象通,呈现出和谐统一的美感与静谧悠远的意境,正所谓“山由我出,我由山出,我之为我,自有我在”,画家的自我境界尽融于画中,展现出别样的艺术魅力。

除描绘故乡山水,杨邦杰笔下的花鸟虫鱼同样生机勃勃,清丽隽永,别有意趣,寥寥数笔间所绘物像跃然纸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此系列作品简约灵动,活泼传神,与大山大水的画作形成对比,体现出杨邦杰作为创作者对生活的真切感悟、对大自然的亲近钟情,传达出一种顺应自然、率性而为的处世哲学,尺幅之间绵延出深远的情意,充满生机与活力。

此外,杨邦杰还致力于以乡村田园风光入画,在画中描绘出乡间生活、文化历史、民俗风情,展现出大时代中乡土村落的变迁,以期用书画唤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对山水田园的热爱、对农耕文化的传承,从而助力乡村振兴,助推乡村发展。其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乡村画作受到书画鉴赏家的广泛好评。

探索创作 言志书情

杨邦杰小时受到父亲教导:“要把字写正,不能歪戴帽子斜穿衣。”在他的书法创作道路上留下启蒙意识。此后,杨邦杰辗转于中国科学院、农业部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常委、致公党中央任副主席等社会职务之中,多年不曾提笔练字,在笔墨上已显生疏。近年来,杨邦杰卸下许多社会重担,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书画之理,探索创作的本真与要义,钻研王羲之笔势、颜真卿结构,品味苏轼之丰厚、郭沫若之奔放,获益匪浅,书法学习进程一日千里。同时,多年丰富的社会经历与人生感悟,练就了杨邦杰对民生问题的敏感度与责任感,使其在创作中常流露对民生的关注,对生态的关心,呈现出丰富的意义与内涵。

自古书画不分家。书法上的进益,也为杨邦杰的国画创作增添光彩。杨邦杰常常在画作上题跋,书法与画作交相辉映,浑然天成,灵性十足,呈现画龙点睛之妙。多年来,杨邦杰为多地学校、博物馆美术馆、企业、寺庙写过牌匾,其作品在《讽刺与幽默》《丝路百科》《中国家庭报》等报刊上刊登,并与四川画家程峰教授共同在全国政协文史馆办双人展,出版画册《书阅历写乡情》,在网上发表《乐山人杨邦杰博士书画近作欣赏》,影响力十分广泛。

为用而书,为情而画。杨邦杰之作品既具备高层次的审美境界,又流露深刻的人文关怀。其情其意其道,尽在水墨之中。

0 阅读:9

文化纵横

简介:传播中华文化,传承华夏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