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原生家庭》一书写道:“原生家庭就像一双魔幻有力的大手,塑造着每一个孩子的最初模样,并留下一生难以消磨的印记。”
原生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至关重要,父母的情绪发泄,更是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一次次的情绪累计,一次次的失望积攒,会让他们越来越对这个世界失去信心,并且坚定地认为:他们不值得被人爱。
压倒骆驼的从来都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之前的无数根。
PART.01
在一本书上,看过这样一段文字:
谎言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那我撒谎到底是在怜悯谁?是我自己!
几乎所有的撒谎者都是在表达怜悯,但怜悯的是自己,是撒谎者。
在《九部的检察官》里,原以为姜筱洁因为被同学背刺而做出的校园霸凌行为,结果这只是她为了“报复”自己的母亲,而故意联合同学所精心策划的一场骗局。
在这场骗局中,3个16岁未成年孩子都各自隐瞒了自己的家长,他们的撒谎都是在怜悯那个不被父母重视的自己,更是为了报复他们。
作家郑执曾在《生吞》中写道:“我们永远不要低估一个未成年的恶,他们严重的恶比成年人更纯粹、更直接、更没有底线。
任何一个孩子,他们身上的潜能远远超出成年人的想象,其中也包括人性中“恶”的一面。
更何况,这3个孩子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环境中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原生家庭里的不幸,让他们“恶”的一面不断在催生。
可他们真的是坏孩子们吗?并不是!
只是3个有着类似不幸经历的孩子,想要通过互相取暖,抱团救赎罢了。
PART.02
姜筱洁的不幸,是从小时候开始的。
十几年的生活控制,导致她早已有了抑郁的倾向,而他们的父母却对此一无所知。
父亲每天只围着家里的琐事来打转,母亲则每天只忙于应酬客户。
这样的家庭氛围,显得姜筱洁在这个家里好像就是多余的那个人。
当然,比起控制欲过度的母亲,她对姜林海这个父亲还是更信任一些,可惜就是他太过窝囊,顶不了事。
小时候,姜筱洁喜欢画画,李笑颜却以学习任务为由而剥夺了她兴趣,甚至为了阻止她继续画画,连她的芭比娃娃玩具的手都给掰断了。
这个断手的娃娃象征着她曾经的处境,她就如同被母亲折断了手的娃娃一般,那样的破碎不堪。
尽管曾经生活在杂乱的居民楼里,但最起码她曾经获取过快乐,可如今即便住上了豪华的大房子里,她却如同坠落在黑色深渊的世界里那样。
油画风格,由鲜艳明亮突变成了黑色深沉,也如同在昭示着她的内心由开心自由走向惊慌害怕。
关于这一点,整天照顾她生活起居的父亲不知道,更别说整天客户不离身的母亲了。
李笑颜对她唯一的关心就是,逼着她学习和吃药。
被人QJ,一直让她精神处于崩溃的地步,是李笑颜那句“摔跤”打破了她最后对母爱的那一丝幻想。
这一刻,姜筱洁生了报复自己母亲的念头,她要远离这样被人控制的日子。
爱面子、有钱是李笑颜所具备的特点,所以姜筱洁决定从这两点对母亲下手。
PART.03
姜筱洁的“恶意”给了母亲,可是却把善意留给了与她关系要好的张云云。
同为校园被霸凌者,同为父母缺乏关心与陪伴的女孩子,两人“合谋”决定组织一场骗局。
张云云的父母长期在外国打工,与姑妈两人相依为命,父母每个月定期打款7000元生活费给她,照理说,日子还算过得去。
然而,张云云却因为容貌问题,长期被同学歧视,久而久之患上了“容貌焦虑”的问题。
所以,她产生了整容的念头,因为她要获取被人认可的目光以及改变被人嘲笑的处境。
张云云有了钱就能去整容了,姜筱洁有了钱就能和父亲就脱离母亲而生活了,而李笑颜最不缺的就是钱,这是姜筱洁能够想到的一种对她最稳妥的报复方式了。
最起码,她的钱还能帮到她,也算是当成她母亲对她最后的补偿了。
为了更好的策划这件事,她找到了另外一个朋友周乔参与。
周乔之所以会加入这场骗局,他更多的是出于朋友义气。
因为他和母亲长期生活在被父亲家暴的环境中,而他却因为年纪小而无法反抗,只能默默忍受父亲的毒打。
一个被母亲霸凌,一个被父亲霸凌,同为长期生活在“畸形家庭”的孩子,都为对方不幸遭遇而感同身受。
于是,3个16岁的孩子分工明确,把这场骗局进行到底。
张云云扮演被人逼着吃药的受害者,周乔负责入侵学校系统盗取监控截图以及负责金钱转交,而姜筱洁则扮演霸凌者与负责联系校外人士扮演“假姑妈”。
而李笑颜为了保护女儿的声誉,以20万元的“封口费”来选择息事宁人。
姜筱洁拿到了20万元之后,与张云云进行了“分赃”,各自分了10万元,而张云云拿着这10万去整容差掉落得一个不好的结局。
归根结底,是李笑颜出于维护自己的面子而中了女儿的计谋。
但凡她多关心一点女儿,选择报警或者联系学校处理,也不至于因为这20万元而差点害了几个孩子。
PART.04
一场骗局,牵扯出了3个孩子的心身健康问题,以及其背后原生家庭所存在的弊端。
一个被家暴,一个被冷暴力,一个被留守,三种不良环境下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倘若不是雷旭发现了姜筱洁包里的9万8元这笔巨大的金额,根本就想象不到,所谓的校园霸凌背后竟然只是3个16岁孩子精心策划的骗局。
很多家长其实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环境下,也许早就受到了许多伤害了。
可是,因为你们的忽视、冷漠的态度,让他们渐渐失去了表达欲,并且通过内化而转变为其他阴暗的情绪,从而做出不好的举动。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属于他们自己应有的样子,而不该是父母塑造而成的。
生活不易,但这并不是孩子赋予你的;扛住的确很难,但这是你为人父母的责任。
对于孩子来说,最恐怖的不是贫困潦倒的生活,也不是低人一等的日子,而是他们在黑暗中的那些日子里,父母不仅不帮忙,反而还踩上一脚。
父母这种持续无情地缺乏温暖与爱意的表达方式,实则只是对孩子进行情感遗弃,更是对他们实施了一场“灵魂谋杀”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