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为什么要走夜路?而且是男人不走,女人走

五千年文史 2022-02-15 11:12:47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习俗,多得数不清,但最有趣的习俗,当数女人走路,并且是走夜路。

最早有明确记载的元宵节走路,当属宋朝。众所周知,宋朝特别看重元宵节,皇帝在元宵节晚上会亲自到宣德楼观灯,与民同乐。欧阳修曾用“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来描写元宵节的情人约会,辛弃疾曾用“东风夜放花千树”来描写元宵节灯会盛况。但这些,都不算特殊,特殊的是宋朝的一些妇女在元宵节出游,到处走路。这个走路,不是走几步就完事的,往往一走就是几个时辰,甚至是“自夜达旦”,也就是说,从正月十五晚上开始走,一直走到次日早晨。要知道, 宋朝是理学大发展的时期,理学对女人们的行为有诸多限制,走夜路这种情况,我们现在都不提倡,可是在宋朝的元宵节那天,却是极为流行。

宋朝之后,明朝的元宵节,女人们走路也比较流行。明朝把元宵节叫着灯节,放假十天,从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七日,持续狂欢。在男人们狂欢的时候,明朝的很多女人则去走夜路了。而且场面非常壮观,你只要到城郊去看看,便可以看到一群一群的女人与你擦身而过,这些女人穿着白绫衫,挽着头发,手拉着手,说说笑笑,兴高采烈地走在路上。她们往往有一个头人,举着香在最前面开道,其他人紧跟其后,逢桥必过,逢门钉必摸,谓之“过桥”与“摸钉”。非常有特色。

到了清朝,元宵节灯会盛况不如以前了,因为朝廷不再举办,只有民间自己办。但是元宵节女人走路的习俗还在,情况与明朝差不多。不过参加者范围扩大,有小孩参与进来,一些妇女是抱着婴女走路的;有病人参与进来,由她的家人搀扶着的;也有老人参与进来,他们都拄着拐杖。甚至还有一些男人也参与了进来。元宵走夜路最终成为了一种大众文化,没有了性别之分。

那么,古代中国为什么会形成女人们在元宵节走夜路的习俗呢?原因有三。

原因之一,是身体的刚性需要。女人在旧时代地位不高,社会不给她们出来做事的机会,她们只能呆在家里操持家务,服侍丈夫,教育儿女,很少出门。这种圈养式的生活方式让我国大部分女人身体素质都不怎么好,以至于她们体弱多病,成为医馆的常客。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很多女人们便想到了出门走路这种最经济、最实惠的体育锻炼方式。所以,从目的上讲,元宵节女人们出门走路是为了锻炼身体,祛除疾病。俗称“走百病”或“游百病”。我们可以从古诗中看到这一目的,比如明朝的一首诗是这么说的:

姐妹元宵结伴游,金吾不禁登城头。走出深闺祛百病,胜到岳阳万丈楼。

这里的“祛百病”把目的说得再清楚不过了。

原因之二,女人们元宵走夜路有一定迷信因素在里面。比如女人们走路时,逢桥必过,叫“过桥”。据说,过了桥的,接下来一年到头不生病,不过桥的就没有这么好运了,说不定大病不犯,小病不断。再比如说“摸钉”,女人们走路时,往往会绕道走到城门口,去摸城门上的那些铜钉。据说,摸了此钉,来年可以生男娃,不摸此钉,来年生女娃者多。封建社会重男轻女,当然家家都想生男娃。

原因之三,女人们元宵走路,是女性意识的觉醒。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发展,逐渐让妇女们有了走出家门,参加工作的机会。有了工作和收入,她们的社会地位就提高了,就有能力关注自己身体的健康了,在这种情况下产生走路锻炼身体的运动方式就不奇怪了。从妇女们元宵节走路的历史看,宋朝比较流行,就是因为宋朝商品经济非常发达,女人们开始在商业服务领域抛头露面,有的女人甚至成为了经商好手。她们有钱后,注重身体的锻炼,必然有人跟风,就形成了气候。明朝时,更加流行女人们在元宵走路的习俗,也是因为明朝商品经济比宋朝更加发达,女人们更多地参与到经济生活之中了。

社会发展到现在,女人地位大大提高,她们对于身体健康更加关注,要求更高。我们看到,每天晚饭过后,大量妇女出来走路,数都数不清。为了帮助人们走路健身,一些互联网公司还开发了计步软件,给人们计算走路的步数。女人们不仅走路健身,还跳广场舞,广场舞深入人心,成为极为广泛的群众性运动。这些,都说明了女性的解放。

0 阅读:163

五千年文史

简介:只写有思想有内涵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