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人熟悉的大儒,双博馆有专题展了

扬州小兔子 2024-10-18 21:10:35

国庆前后,扬州双博馆历史馆一楼的专题展厅,推出的展览是《大汉儒宗董仲舒儒学文化专题展》,由衡水和扬州两市博物馆联合主办,向扬州人系统介绍了汉代大儒董仲舒的生平和贡献。

或许比起其他著名大儒,扬州人对董仲舒更有亲切感。中国历史上有三个最著名的大儒:孔丘、董仲舒和朱熹,即孔子、董子和朱子。孔子的活动足迹,没有涉及到扬州。朱子也是。唯有董仲舒,在扬州担任江都相十年,辅佐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了大功的江都王刘非。

刘非是汉武帝同父异母兄,为人骄横。董仲舒到任后,“以礼谊匡正”。董仲舒说:“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江都王刘非对董仲舒非常敬重,经常采纳他的建议。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这句话成为历代儒生自我修养的最高标准和以期达到的最高境界。如今扬州市区的正谊巷、正谊祠和正谊书院,其名称出处,皆来自“正其谊不谋其利”这句名言。

像所有伟大人物一样,董仲舒也有个不一样的童年一样。董仲舒自幼酷爱读书。为了读书,他废寝忘食。家人担心他的健康,一次次让他走出书斋,几乎没有成功过。一个“三年不窥园”的故事,就产生在小董仲舒身上。

为了将董仲舒从读书的状态中拉出来,董家人用三年时间完成了造园、叠山、游园的全过程。本以为这样一个大规模活动,能吸引董仲舒走出书房。可是,董仲舒的长辈们失望了。他“三年不窥园”,博览群书,终于让自己成为大儒宗师。

他汉景帝时为博士,讲授《公羊传》,也就是注解过的《春秋》。能将《春秋》中的微言大义讲述清楚,其实很不容易。能在景帝朝混得风生水起,没有过人的知识,不可能。

时光走到了汉武帝继位并拥有实际权力以后。董仲舒提倡废除秦的酷刑,主张用仁德感召天下。他以贤良身份在金殿发表《举贤良对策》,进言“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深受汉武帝赏识。

董仲舒的儒术,强调“天人感应”,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建立起一个与孔子儒学不那么严丝合缝、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江都王刘非有功于朝廷,个性却“素骄、好勇”。汉武帝便派董仲舒为江都相,辅佐刘非。董仲舒到江都国后,“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平时“待人以宽,而去其狭,待人以诚,而去其诈”。以至于“一时江都上下,人心向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董仲舒任江都国相整整十年。他的“正谊明道”思想,成为历代文人从政的道德准则。扬州人民感念董仲舒的功德,曾在瓜洲建五贤书院和五贤祠,将董仲舒与胡瑗、张居正、李衡和文天祥等并称“五贤”。

扬州市主城区的北柳巷,有董子祠一座。供奉的董仲舒像可是朱袍象笏、冕旒俨然啊。清康熙授予的“正义明道”匾额高悬。临近的街叫贤良街。今天的南柳巷,曾经叫大儒坊,全部因为董子祠而得名。

“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扬州人民如此地纪念董仲舒,董仲舒会留在扬州终老吗?没有。因为他学术太高,同为儒家的主父偃对董仲舒很嫉妒。一次偶然,他偷走了董仲舒《著灾异之记》草稿并呈报给汉武帝。偏偏董仲舒的弟子吕步舒“不知其师书,以为大愚”,让汉武帝很生气,“下仲舒吏,当死,诏赦之”。

有惊无险度过一劫,董仲舒的江都相被汉武帝罢免。回到老家,董仲舒重操旧业,继续讲解“公羊传”。十年过去了,汉武帝想起了董仲舒,想重新召回。朝中丞相叫公孙弘,学问不及董仲舒,便极力推荐董仲舒担任胶西相。胶西王刘端与江都王刘非一样,也是汉武帝的兄长,为人骄横,害死多任相国。

没想到胶西王刘端久闻董仲舒大名,非但没有加害,“亦善待之”。四年后,董仲舒以生病为由辞官回家,以教书为生。七十五岁时,董仲舒病死家中。

博物馆以董仲舒的一生活动为轨迹,辅以相关的文史资料、后人制作的画作、工艺制品等物,以相对通俗的方式,让游客通过一个展览,能比较清楚地了解董仲舒成为大儒,以及大儒的一生。

0 阅读:2

扬州小兔子

简介:60后大妈,成功母亲。喜欢码字,尤喜旅游、健康等类型